文/劉春俠
挖掘教師潛力 實施有效教學
文/劉春俠
教師要當好演員,“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同樣,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痹囅?,一個對學生冷若冰霜、講起話來平鋪直敘、朗讀課文毫無抑揚頓挫感、既不能寫又不能畫的人,怎么能教好學生?筆者結合平時的學習、調查與思考,現就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領域挖掘教師自身潛力,實施有效教學,談幾點認識:
它包括人的容貌、衣著、動作、表情等,其中感情的表達居于首位。面部表情中,眼睛最為突出,此乃“心靈的窗戶”。教師的教態(tài)要樸素、自然、大方,才能影響學生,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聲音是傳遞信息的重要媒介。教師的聲音,慷慨激昂時要像奔騰的江水,一瀉千里,發(fā)出山崩地裂的響聲;情意深長時要像琴弦彈奏,發(fā)出委婉柔和的響聲。要有中央電視臺“少兒節(jié)目”主持人鞠萍的聲音,一開口說話,就能吸引住無數小觀眾。教師的聲音把握得當,才能刺激學生感官,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的藝術,實際上是語言的藝術。作為一個教師,首先一定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這是職業(yè)所定。其次,語言要清楚明白、精煉樸實、準確嚴密、生動形象、富有多樣性、哲理性、節(jié)奏感。比如有的教師講《草原》,一登臺先用一組排比句描述了內蒙古草原的美麗景色,情真意切、節(jié)奏明快。這種美的境界,既使人驚嘆不已,又使人感到舒服,真想坐下來細細品味一番。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方式。教師要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給學生起到示范作用。正確的讀,就是一定要用普通話讀,發(fā)音要清楚響亮,不出現讀錯音、加減字、唱讀、重復字句的錯誤。流利的讀,就是按照文章的內容,連貫的不隨意停頓的讀,速度應比說話稍慢。有感情的讀,就是要在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fā)自己的感情,讀出不同的語調,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之間的停頓,并注意輕重緩急,達到“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
中國的方塊漢字,有它獨特的風采。寫好字,不僅可以繼承我國書法藝術的傳統(tǒng),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而且還是鞏固識字效果的手段。教師要寫好“三字”(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做到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并有一定的速度,尤其是與學生天天見面的粉筆字,更要寫得漂亮。教師“三字”寫得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楷模作用。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凡是具體形象的東西,他們容易理解和記憶,反之,效果則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板畫這一輔助手段,能夠達到激發(fā)興趣、加深理解的目的。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得掌握一點繪畫技能。它要求教師能繪簡筆畫,即在一兩分鐘的時間內,寥寥數筆,就能把課文中有關事物的基本圖形勾勒出來。簡筆畫還是圖示式板書不可缺少的內容。
學唱內容健康的歌曲,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而且在思想方面使他們受到教育,激發(fā)他們蓬勃向上的情緒。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具備一點歌唱的基本功。比如講完《讓我們蕩起雙漿》后,教師如能親自唱唱這首歌曲,讓學生學唱一下,更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著名作家嚴文井先生提出了“玩也是學習”的獨特觀點,玩不但是一種學習,而且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學習。因為玩中有技能和素質的培養(yǎng),會玩的人才能學會生存。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把游戲引進課堂。比如穿插在講課中的頭飾表演、集體唱歌、個人跳舞、猜字謎、競賽等。這些教學游戲,把學習變成了一種娛樂,對于提高認識水平、消除緊張疲勞情緒、活躍課堂氣氛,都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挖掘教師自身潛力,實施有效教學,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編輯 聶蕾
陜西省楊陵區(qū)大寨鎮(zhèn)官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