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之
眼下,新媒體正在兼容并擴張著自己的強勢版圖,咄咄逼人,勢不可擋。我們所從事的視聽工作已然與新媒體發(fā)生深度交集。為適應這一新形勢,媒體人應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革新圖存,抓緊進行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fā)展,搶占輿論傳播制高點,不僅要在載體、渠道上融合,傳播的內容與形式也要融合。2013年底,蘇北鹽城廣播電視臺與陜北延安廣播電視臺締結了紅色文化聯盟,由筆者參與策劃、組織、編導的《延河戀·黃海情》大型歌舞音畫2014迎新晚會,便是內容與形式跨省的城際融合的嘗試。這一實踐,對媒體融合發(fā)展語境下城市視聽媒體如何辦好文化類電視節(jié)目,如何策劃、組織、編導大型演藝活動,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鹽城地處江蘇沿海地區(qū),是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張云逸、賴傳珠、鄧子恢、洪學智、張愛萍、黃克誠等均在鹽城留下足跡和戰(zhàn)斗過,與革命圣地延安有著相似的紅色文化背景?!白粤Ω⑵D苦奮斗”的延安精神與鹽城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進位爭先”基調一致,是鹽城廣電人與延安廣電人在紅色文化熏陶下為廣電事業(yè)矢志不渝的精神動力。鹽城人敬重延安,向往延安。延安人羨慕鹽城地處沿海,改革開放,思想包容。思想基因相似,精神動力相同,面對當前洶涌而來的媒體競爭和多元多變的社會思潮,所處的“內外夾擊”形勢基本接近。于是,兩個地處革命老區(qū)的廣電媒體逐漸結成紅色文化聯盟。經過幾次互相往來、溝通與商談,兩臺決定先從聯辦晚會造勢。
2014年新年到來的前一天晚上,一場別開生面的大型歌舞音畫迎新晚會《延河戀·黃海情》在鹽城文化藝術中心拉開帷幕。晚會由延安臺、鹽城臺、江蘇廣電總臺各選派兩名主持人擔任主持。在兩地充滿激情又相互融通的大型開場序幕歌舞之后,兩地輪番上演了各具地域文化特色的20個歌舞音畫劇目。延安臺帶來的劇目鏗鏘有力、大氣磅礴,鹽城觀眾很少欣賞過黃土地的《安塞腰鼓》、無伴奏合唱《三十里鋪》、男聲獨唱《紅色記憶》、男生三重唱《酒曲》、女聲獨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民歌聯唱《陜西情歌》、二胡與嗩吶《大擺隊·蘇南小曲》。兩臺精心策劃的童聲吟唱《東方紅》,舞蹈《海靈鹽花》,大型歌舞《煮海放歌》,女聲四重唱《一個真實的故事》,民歌聯唱《蘆花草鞋》、《拔根蘆柴花》、《茉莉花》,歌舞《東向大?!返冉惶嫔蠄?,盡顯“戀”與“情”的深刻主題。彰顯了秦川大地的挺拔偉岸,圣地延安的款款深情;也凸顯了鹽城水鄉(xiāng)的水綠生機和鹽晶活力。整臺歌舞音畫時而豪邁奔放,時而柔情綿綿。強烈的地域反差、剛柔彌合,引爆全場三十多次掌聲。演出結束以后,有十多名家長帶著孩子,要求與延安演員合影,表示要在2014年“五一”小長假或國慶長假期間,帶著孩子到延安旅游,讓孩子從小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延安的演藝人員,參觀感受鹽城的紅色鐵軍文化、白色海鹽文化、綠色濕地文化、藍色海洋文化、黑色發(fā)繡文化,也眼界大開,倍受鼓舞。
專業(yè)性、權威性和現有人才、設備優(yōu)勢是傳統廣電媒體與互聯網新媒體競爭的獨特優(yōu)勢。最近,國家多部門連續(xù)組織發(fā)起“凈網2014”“劍網2014”專項整治行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文章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直接關系到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政權安全……我們必須跟上時代步伐,加快融合發(fā)展進程,這是我們應當肩負起的責任?!币苿踊ヂ摼W新興媒體,在組織大型演藝活動上,還有許多先天不足。而傳統視聽媒體在這方面卻得天獨厚,資源充裕。但是,不管是什么大型演藝活動,都要講求專業(yè)、權威,都要堅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遞正能量,重視演藝活動和直播、錄播電視節(jié)目的品位、品質和品格。
創(chuàng)意性也可理解為獨創(chuàng)性、原創(chuàng)性。從法律角度講,你“克隆”、模仿、剽竊別人的思維成果,輕則被人指責、自毀前程;重則成為被告被傳喚到法庭。從電視的審美層面說,模仿、復制人家的節(jié)目形態(tài),“克隆”人家的節(jié)目風格,導致內容膚淺、枯燥,形式俗套、雷同,觀眾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從電視內容產業(yè)層面說,地方臺無論是常態(tài)宣傳的自辦文化、文藝類節(jié)目,還是舉辦大型活動,目的都是為了豐富熒屏、拓展“眼球經濟”,獲取企業(yè)的冠名贊助和穿插廣告、植入廣告與現場廣告的收入。如果創(chuàng)意不夠,節(jié)目就沒有影響力,不會形成品牌。
鹽城廣播電視臺曾制作過“感動鹽城十佳人物評選頒獎晚會”和“中國因你而精彩——鹽城杰出人士評選暨頒獎晚會”兩次大型活動,并制作成電視專題文藝片播出。為了突出創(chuàng)意,這些活動并沒有采用“各類明星”和歌舞團隊湊熱鬧的方式,而是圍繞評選出來的典型事跡,或由主持人及曲藝演員登臺真情講述;或根據他們的事跡編成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劇目,由當地知名的業(yè)余演員排練演出。這樣,既節(jié)約節(jié)目成本,又體現人文關懷。兩場晚會都精彩紛呈,播出后在觀眾中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梢姷胤脚_文化、文藝節(jié)目走自己的路,以多種形式去發(fā)掘電視文化創(chuàng)意的“富礦”,是走出模仿、“克隆”誤區(qū),促進電視文化、文藝節(jié)目長足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以及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都十分強調愛民、利民、惠民的問題,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電視文化、文藝節(jié)目的普惠性,就是要面向各種不同的受眾群體,讓各個層面的觀眾在觀看媒體播出的文化、文藝節(jié)目后,受到教育、啟迪、鼓舞、鞭策,都能享受到文化藝術的美感、愉悅和歡樂。這就需要電視文化、文藝節(jié)目的編導和從業(yè)人員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堅定的信念、強烈的精品意識、高度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榮譽觀去精心策劃、采制每一檔節(jié)目。不求“文化快餐”,但求“精神大餐”。把促進廣大受眾“精神增收”作為文化、文藝節(jié)目的第一要務。
電視文化、綜藝活動和演藝活動的普惠性與當今電視業(yè)界提倡的“分眾化”并不矛盾。辦電視文化、文藝節(jié)目,就是要普惠到各個層面的受眾。既要有一定的“陽春白雪”,也要有適合的“下里巴人”。讓“陽春白雪”滋潤植被,讓“下里巴人”惠及萬人,讓關心熱愛文化、文藝的公眾看了節(jié)目都能享受到文化發(fā)展的成果。鹽城廣播電視臺與延安廣播電視臺聯手舉辦的《延河戀·黃海情》大型歌舞音畫在兩地播出,都贏得了超乎尋常的收視率和市場占有份額,就是一個有力的佐證。
文化化人,藝術養(yǎng)心。電視文化、文藝節(jié)目不管是什么表現形式,衡量的尺度只有一個,就是是否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傳播正能量。地方臺的文化、文藝節(jié)目,要通過豐富多彩、具有地域個性特色的、當地受眾喜聞樂見的節(jié)目內容和形態(tài),在人們的理想和現實之間,挖掘那種豐富而精彩的和諧。
堅持人文性,最有效的體現方式就是堅持“三貼近”。在“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基礎上,著力做到“貼近觀眾心理、貼近社會實際、貼近情感生活”,以精細嚴實的作風追求節(jié)目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統一。感人心者,莫關乎情。鹽城廣播電視臺與延安臺合力打造的《延河戀·黃海情》,無論是主持人串聯詞,演唱演奏曲目選擇,還是演出中的頒獎、各種感言,都充滿革命老區(qū)文藝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的愛黨、愛國、愛本土文化之情,心脈相通,情感相連,彰顯出獨特的人文性和地域性,給兩地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積極順應電視文化發(fā)展潮流,準確把握觀眾審美活動的新特點,不斷提高電視文化、文藝節(jié)(欄)目創(chuàng)新的水平和大型文化、文藝活動的層次,是地方電視媒體的編導和采編人員所孜孜以求的。在策編《延河戀·黃海情》時,嚴格遵循中央“八項規(guī)定”,反對舞臺“四風”,嚴格按照“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有關規(guī)定,在舞美、燈光、戶外廣告造勢宣傳方面,都力求“簡約、大氣、節(jié)儉、求效”,依靠本臺自辦的各種新興媒體進行宣傳、傳播,既節(jié)省了人力、財力、物力,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見演藝活動站在時代的前沿,著力營造一個促進社會文化公共平臺,也能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新風、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作出我們電視文化工作者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