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安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以用作非農業(yè)建設、可以流轉,土地租售交易還將大量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旅游、農貿等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安徽省國土資源廳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實際上,在《意見》發(fā)布之前,安徽宣城、蚌埠、安慶和宿州等很多城市已經開展了土地流轉工作。記者實地走訪發(fā)現,土地流轉有效改變了低產農田和土地拋荒問題,但一些失地農民也有憂慮。
宣城市宣州區(qū)農委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一些村民怕土地流轉出去之后,喪失了土地的經營權,而僅靠流轉的補償并不能滿足生活保障。因此,一些村民外出打工,寧愿土地拋荒也不愿流轉出去。承包大戶在實施土地規(guī)模流轉時,往往因為一戶或幾戶承包戶不能談妥,使土地規(guī)?;鬓D難以成功,從而導致土地流轉比較分散,制約了規(guī)模經濟的發(fā)展?!?/p>
安徽五河縣訾湖村擁有農用土地接近400hm2,按照計劃,訾湖村要流轉土地達到200hm2,但是由于部分村民反對,最后只流轉了133.33hm2。也因此,訾湖村的土地流轉目標并未全部完成。
“土地流轉必須要村民同意,不能強求,因此,最后流轉的規(guī)模少了66.67hm2?!蔽搴涌h雙忠廟鎮(zhèn)政府一位徐姓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我們都已經過了外出打工的年齡,如果把土地流轉出去,有什么事情可以做?”訾湖村村民胡大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另一位村民對記者介紹說,對方給的補償是一畝地每年800元,分兩次給,“我家一共0.667hm2地,一年也只有8 000元,如果流轉給企業(yè)種,自己就得再買糧食吃,一年我們家會減少5 000元左右的收入?!?/p>
朱廟村村委會書記沈加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帝元公司按照每畝地基本地租不低于500kg中等質量的小麥,并且規(guī)定基本地租不低于1 000元,今年的每千克小麥是2.36元,所以村民667m2地的租金是1 180元,但這與村民的自己種地相比差距不大。“如果考慮村民勞動成本,出租土地還是比較合算,但是村民自己種地不計勞動成本,因此只對那些出去打工的年輕人比較劃算。”
此外,胡大爺還對記者說,并不所有土地都能夠流轉,參與流轉的企業(yè)只想要整片連在一起的好地塊,那些在拐角或者位置不好的土地不能被流轉,“我家只有0.333hm2地符合流轉的要求”。
此外,失地農民擔心的還有后續(xù)保障問題。
不少村民表示,土地流轉之后,雖然每年能保證租金,但是還需自己買糧食,還有很多其他用處,確實讓他們感到壓力很大。
帝元公司土地流轉項目所在的朱廟村一位村民對記者說,“原本在土地流轉的時候,帝元公司稱村民可以去農業(yè)示范園打工,但現在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我們沒事可干,生活壓力比較大?!?/p>
事實上,土地流轉之后農民的生活保障、醫(yī)保、社保和就業(yè)等問題一直是地方政府的難題,宿州市埇橋區(qū)現代農業(yè)辦主任李大務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土地流轉之后保證了村民的旱澇保收,但帝元公司也在起步階段,需要工人的大都是季節(jié)性工作,常年聘用的并不多,不過隨著帝元公司的進一步發(fā)展,用工人數肯定會進一步擴大。”
對于村民的焦慮,沈加亮說,“帝元公司現在確實用工不多,我們也在聯系政府,組織一些企業(yè)來村里招工,讓農民就業(yè),不過低保和社保問題就需要政府來解決,目前這方面是有一些困難。”
在南京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張建教授看來,土地流轉是新型城鎮(zhèn)化的一部分,如果僅僅是讓農村的土地進行了流轉,后續(xù)的保障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那么,土地流轉并不能算成功?!巴恋亓鬓D是擴大了農村的土地效益,但是農民的后續(xù)保障也要跟上,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農民僅僅依靠土地租金,生活壓力會加大,這并不是土地流轉的初衷。”
“帝元公司這兩年的經營并不好,處于虧本狀態(tài),村民擔心如果這個企業(yè)發(fā)展不好,甚至倒閉了,村民的收入就會受影響,被承包的土地還需要重新分配。”沈加亮說,此外,農民都有土地情節(jié),“雖然一些不愿意進行土地流轉的村民最后還是順應了主流,但是他們的擔心從來沒有減少過。”
除了村民擔心的流轉后相關經營主體發(fā)展前景外,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土地流轉隨意性較大,流轉時沒有通過村組同意、鄉(xiāng)鎮(zhèn)備案,使政府難以掌握土地變化情況,容易產生糾紛;鄉(xiāng)鎮(zhèn)農經體制不健全,土地流轉信息不暢等。
“土地流轉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農民的利益,這需要進一步加快土地流轉的服務體系,完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的功能?!睆埥▽Α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哒f,農村土地流轉還要大力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工作,這是土地流轉的前提。同時,要允許農戶把土地作為要素資源在市場上流轉,促進農業(yè)生產要素優(yōu)化組合,保障農民權益;還要建立規(guī)模經營主體準入制度,建立農村土地流轉風險基金,完善土地流轉風險保障機制。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