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鍵
我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對天津家鄉(xiāng)的美食情有獨(dú)鐘,也對天津的歷史民俗有濃厚的興趣。
時間追溯到至少100年前,天津的發(fā)展主要集中在現(xiàn)在的“老城里”地區(qū),即東西南北四條馬路圍成的方城中,有名的建筑即有:鈴鐺閣(gǎo)、鼓樓、官銀號、估衣街、娘娘宮等處,當(dāng)時商賈云集,五方雜聚,興旺繁榮,所居大多頭面的人物。再有大直沽自古屯兵,故當(dāng)時大直沽人氣也很高,且盛產(chǎn)天津名酒“直沽高粱”,口味純正。還有就是老龍頭地區(qū),受車站、碼頭的影響,所居多為腳夫、苦力等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自成一個群落。這三地的味道的融匯,是現(xiàn)在天津味道的重要源頭,也代表了天津人飲食的習(xí)慣。下面要提到的兩款美食正是平民飲食的代表,原食用者多為那些靠出賣勞動力糊口的平民。
炸指蓋兒。這個名字現(xiàn)在已很陌生,不過郭德綱曾經(jīng)談到過,百余年前的苦力們,為了生計(jì)經(jīng)常吃一種叫做落(lào)渣的食物,說白了就是煉豬油的油渣,擱上點(diǎn)兒鹽夾餅食之,可以搪得時候,不至過早饑餓。做“炸指蓋兒”要取硬肥膘(不帶一星兒瘦肉),切成指甲蓋兒大小,三四毫米厚的薄片,用鹽和好的面糊裹之,溫油文火慢炸,至面糊酥脆焦黃,此時里面的肥肉堪堪將化盡,撈出灑上椒鹽,趁熱夾熱餅,饕餮一下,香氣四溢。只不過現(xiàn)在已極少人再做此食物,它高油、高脂、高熱量,與現(xiàn)在的營養(yǎng)原則大相徑庭,但那個味道極其令人懷念,聯(lián)想到那個物質(zhì)匱乏年代里的家之溫暖,得一餐飽腹的不易,一種知足感油然而生。
大油餅。它與炸指蓋兒同樣不太健康,取全麥粉和成烙餅的面,餳之備用。取豬大油,切成黃豆大小的末,蔥花適量。將餳好的面團(tuán)搟成面片,均勻撒上食鹽(少許),鋪上蔥花、大油末,在面片上抹勻,卷起,揪成拳頭大小的面劑子,封兩端的口,搟成尺許大小,置熱鐺上,小火烙熟,脂香四溢,酥軟饒舌,佐以青蘿卜片、甜面醬,解去油膩,配以六必居小醬菜、棒茬粥果腹,冬令時節(jié)食之,別有一番暖意在心頭。
這兩樣天津美食已成為我的平民情結(jié)的縮影,深深記在腦海里。
另有一樣吃食,也是不能忘懷的——炮(bāo)咸魚。小的時候由于儲存的困難和家庭的拮據(jù),大家是享受不到一年四季的鮮魚的,于是入冬以后,在每家的煤爐上炮咸魚就成了一種至尊的美味。咸魚,多為加鹽風(fēng)干后的麻口魚,有賣現(xiàn)成腌好的魚,父母隨手買來。下學(xué)了,往往雙職工的父母還沒有回家,正是小伙伴騎馬打仗、捉迷藏、丟沙包、砸皇帝、跳皮筋兒的黃金時段,怎奈肚腹的饞蟲饑餓難忍,先要靜下心來,小心翼翼地在爹媽封好火的爐子上,用干布仔細(xì)擦拭一下爐上的蓋子,挑出一條咸魚輕輕放在上邊,再拿半個饅頭掰開也放在上邊,耐著性子翻個兒,等待……當(dāng)饅頭烤出脆皮,金黃的焦香混著咸魚的脂香四溢彌漫,就用饅頭一夾咸魚,頭也不回,門也不鎖,喊上同樣被炮咸魚燙得噓手的伙伴,立即開始享用美味后的童年游戲,其實(shí)門根本不需鎖,鄰家的三嬸、四奶奶自會照看,直到夜色彌漫,一個胡同里都是各家母親的呼喚,小伙伴們才如小燕子般飛回自家的窩里,那份快樂伴著這輕易成就的美味,怎么能忘懷?!
童年里,還應(yīng)該有的就是“熟梨糕”了,當(dāng)“嗚嗚”的汽笛兒聲透過院門、穿過嘈雜的院落、擠進(jìn)屋門縫兒時,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討得父母的三五分錢,便一窩蜂般的直奔“熟梨糕”而去。熟梨糕,用炒熟的大米粉制作,盛入茶杯蓋兒大小的模子里,在汽鍋的氣嘴上蒸熟定型,用一張江米脆皮兒托住,大約可放五六個熟梨糕,每個熟梨糕上舀半勺甜醬料,大約有紅果味兒、豆沙兒、橘子味兒等等,但有一種是先將白紅糖捏在熟梨糕上,一同蒸熟,味道也極好。對于那個缺少甜味兒的時代,熟梨糕就是那時的法式布丁,美味就此形成。
天津味道,以“醬”字為首。當(dāng)然,通常意義上講“醬”字指醬的味道,可從面醬、醬油、黃醬、大醬等等調(diào)料中來。但,從天津味道的字典里,“醬”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天津方言里的“醬豆腐”,其實(shí)主要說的是“紅方腐乳”。在天津,煎餅馃子、豆腐腦、嘎巴菜等等著名小吃哪個也沒少了“醬豆腐”的調(diào)味。即使現(xiàn)在,早餐用大餅、饅頭、燒餅直接夾醬豆腐的吃法,天津也大有人在。故此,下面著重介紹此味頗重的兩道天津美食。
豆芽菜素包子。天津著名的“石頭門坎兒”素包子里其中一種口味就是此餡兒。自己家常制作時,不必太考究,備綠豆菜,洗凈瀝干、淘去綠豆皮兒,太長時切短一些。芫荽切末,香干切末,也可加點(diǎn)兒紅粉皮兒末,和瀝凈的豆芽菜放在一起,將兩棵馃子切成碎末備用,加醬豆腐三大塊(少許醬湯兒)、麻醬少許、香油、姜末,和勻,咸淡不到加少許的鹽,待有湯汁析出,放入馃子碎,充分收汁,和勻,將和好的面揪劑兒、搟皮兒,包包子,蒸熟。出鍋食之,香味撲鼻,既素食健康,又回味無窮。佐以綠豆稀飯,解飽、清淡、祛暑。
麻醬面。麻醬面可以涼拌吃,是暑天里的上佳之選?,F(xiàn)在主要說調(diào)味料,麻醬用涼白開加鹽調(diào)勻,至掛住筷子即可;新蒜斬碎,搗成蒜泥兒,加涼白開少許鹽調(diào)成蒜汁;小火熱油炸花椒至焦酥,連熱油一同澆在盛有些許醬油的瓷碗里,即花椒油。下面天津人的獨(dú)有之密登場——馃子鹵,將兩三棵馃子切碎,放入湯碗中,取醬豆腐兩塊,湯汁少許,用香油調(diào)勻,也放入湯碗中,再將香菜碎加入碗中,待面條煮熟時,用湯勺盛煮面的沸湯,澆在湯碗中,與馃子碎平齊即可,馃子鹵大功告成。菜碼兒,只要黃瓜絲、水蘿卜絲即可。之所以說可以涼拌吃,是因?yàn)橄募咎鞜?,大家需涼菜爽口,故而煮熟的面條先用水過涼,此時面條已不再粘連,至冰箱冷藏半小時左右,取出加足調(diào)料、菜碼兒,拌勻即食。天津版冷面新鮮上桌,暑氣難消里,一碗清涼爽口,舒心備至。故此盛夏時節(jié),一碗麻醬面成為天津百姓的不二之選,難得馃子鹵好吃又好學(xué),正宗又正味兒!以醬豆腐的平凡,演繹出諸般天津美食,天津人的平易近人和用一味調(diào)百味的智慧,彰顯著天津這個五方雜聚之地的包容胸懷與平和態(tài)度。
清晨,在一個街角邊,赫然出現(xiàn)一個賣冰糖馃子餅的攤位,論斤買賣,非常親切,攤主是個地地道道的天津人,熱情的招呼顧客,找個座位,盛上一碗豆?jié){,吃著冰糖馃子餅,仿佛外婆牽著我的手坐在身側(cè),我又好像回到一派天真的童年,眼睛竟?jié)駶竦?,心是癢癢的。
不曾忘卻的思念,不僅是美食,更有故鄉(xiāng)、親人、我和你的童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