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碧君
摘 要:音樂節(jié)目是廣播電臺在節(jié)目設(shè)置中一個很重要內(nèi)容,我們的本意是通過挖掘歌曲歌詞的創(chuàng)作底蘊,彰顯流行音樂的無窮魅力,從而增加音樂節(jié)目的專業(yè)性、可聽性!
關(guān)鍵詞:廣播;音樂;歌詞欣賞
廣播電臺是一種隨意性的收聽,但一幫對音樂有要求的群體,他們不僅僅滿足自己的聽覺,還有對歌曲了如指掌的透徹追求。所謂的了如指掌,就是一首歌誕生的來源、曲風的切合、與歌者的故事等,所以,現(xiàn)時在網(wǎng)絡(luò)上、智能手機可下載的APP都有了更為個性的音樂特輯或音樂節(jié)目這樣一個平臺提供給廣大的聽眾。音樂主持人可以從音樂中挖掘很多很有意思的題材做話題,例如流行歌曲的歌詞欣賞。
每個人對歌曲有不同的要求,有人會注重歌曲風格、旋律;有人會先留意歌詞。其實在我們走過不同的生活歷程的,都有屬于自己的主題歌詞,因為它能勾起我們的回憶。以下是本人主持音樂節(jié)目時對音樂歌詞理解的一些淺談。
1 歌詞的社會功能
每個年代,在我們身邊都會發(fā)生或多或少的社會事件,填詞人就是通過歌詞反映這樣一個社會現(xiàn)實。
“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謝謝你給我的愛,今生今世我不忘懷,謝謝你給我的溫柔,伴我度過這個年代……”(填詞:李春波 作曲:李春波)——70年代末知青返城,告別農(nóng)村的戀人,這是最常見的事?!缎》肌肥且环N悠遠而久的綿綿回憶。
“滔滔千里淹天地,痛惜蒼生不幸,筋竭力疲,家不再家生不可再生,留低只有傷悲,滔滔里假使一個是我,問我怎么過,滔滔里假使一個是你,你怎去渡過……”(作詞:周禮茂作曲:paul simon)——《滔滔千里心》是一首為1991年華東水災而作的歌曲,由此可見,填詞人對社會的即時反應(yīng),對年代的解讀,也很自然地得到聽眾的同呼同吸。
Beyond時期,不只是香港一個搖滾的代言,其實Beyond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與當時社會情況密不可分?!豆廨x歲月》《海闊天空》等,而填詞的劉卓輝所寫的《情人》也不是一般的情歌。他寫的是九十年代初一個香港人與一個大陸人談戀愛所遇上的困難與阻隔,——“多少春秋風雨改,多少崎嶇不變愛,多少的唏噓的你在人?!碑斨械淖韪粢彩欠从成鐣囊粋€縮影。
2005年末,香港喜帖街開始清拆——“忘掉種過的花 重新地出發(fā) 放棄理想吧 別再看 塵封的喜帖你正在要搬家 筑得起人應(yīng)該接受都有日倒下 其實沒有一種安穩(wěn)快樂永遠也不差……忘掉愛過的他 當初的喜帖金箔印著那位他 裱起婚紗照那道墻及一切美麗舊年華 明日同步拆下……”(作詞:黃偉文 作曲:Eric Kwok)——《喜帖街》表面是個愛情故事,其實是傷感的改變,一條街以及人和事,最終告訴我們,珍貴的歷史和人的回憶是無價的。
2 敘事式的歌詞妙用
歌曲的題材多元化發(fā)展,最直接的就是把要表達的觀點寫出來。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在小說才適用的敘述體原來也可以運用在歌曲里。
香港著名填詞人林振強有一首以故事形式描繪父子情的經(jīng)典作品是不得不提的佳作。“童年……在那炎夏里的暑假,跟我爸爸笑著行,沿途談?wù)剚砣瘴业拇蛩?,首次跟他喝酒。然而自他離去之后,我問:為何夏變得如冬一般灰暗,為何為何曾伴我一起的,像時日總未逗留……”(作詞:林振強 作曲:林子祥)——畫面感極強的《追憶》伴著感情慢慢遞進,歲月流逝中留不住身邊事物的無奈根本不需要多說已經(jīng)全然流露,不用刻意寫得悲情已叫人心酸,但又同時流露淡淡的暖意,珍惜眼前人?。?/p>
《北京北京》歌言情,我們追隨一個農(nóng)民工的腳步,看到的、聽到的是他發(fā)出的哀愁、哭泣、絕望……他代表的聲音是從北京的社會底層發(fā)出來。這幫群體的人數(shù)龐大,他們離鄉(xiāng)別井,經(jīng)歷人生坎坷。因為有這個大城市的優(yōu)越感,更顯得他們自身的卑微,所以歌曲一出來,引起所有在社會底層民眾的共鳴?!白咴谶@里的每一條街道 我的心似乎從來都不能平靜 除了發(fā)動機的轟鳴和電器之音 我似乎聽到了他燭骨的心跳 我在這里歡笑 我在這里活著 也在這死去 我在這里祈禱 我在這里迷惘 我在這里尋找 也在這里失去 北京北京……”(作詞:汪峰 作曲:汪峰)
3 帶著歌詞世界游
聰明的填詞人將文字的設(shè)計寫得更具體,聽眾也可以與歌手一起遨游萬里。 短短幾分鐘,我們瞬間就能游遍法國、日本、美國等不同地方,歌詞中的旅游勝地與現(xiàn)實真有一些相似,當然在歌詞中去得最多的地方一定是浪漫的花都巴黎和潮流中心代表的東京:《日落巴黎》《微雨撲巴黎》《失落于巴黎鐵塔下》《再見二丁目》《橫濱別戀》《富士山下》……當然,歌詞的旅游景點還遍布世界,如《萊恩河之戀》的德國、《羅馬假期》的意大利;近幾年,韓風吹襲,也有李克勤的《情非首爾》。當然,不是有好的場景就有好詞,最重要的是詞景是否可以帶著聽眾進入畫面。提一提黃偉文的《到處留情》——“十二號漫步加州的樂園,遺失一臉幽怨,沒對你再有留戀。十六號沐浴九州的溫泉,遺失癡心一片,大概我情緒快要復元……二十號大笨鐘的陰影前,還清所有虧欠,贖過了我那晴天。二十六號復活島的古跡前,留低貪縝癡怨,或籍故忘記帶往樂園……”(作詞:黃偉文 作曲:陳輝陽)——黃偉文巧妙地扭轉(zhuǎn)《到處留情》的意思,用失戀后到處散心,誰不知又回到以前舊日戀愛時走過的地方,于是聽眾也可以隨著歌曲暢游大世界。
4 每天愛你多一些,情歌大過天
90、2000年的音樂創(chuàng)作超過半數(shù)以上為情歌,以大路情歌為題材的歌曲多不勝數(shù),所以音樂節(jié)目播放時都可以隨手拈來。
慘情歌——張信哲,最經(jīng)典的情歌《愛如潮水》——“不要問你為何掉眼淚 不在乎你心里還有誰 請讓我給你安慰 不論結(jié)局是喜是悲 走過千山萬水 你永遠是那么美……答應(yīng)我你從此不在深夜里徘徊 不要輕易地嘗試放縱的滋味 你可知道這樣會令我心碎……”(作詞:李宗盛 作曲:黎拂輝)——主人公愛著一個不愛他的女人,雖然女人如此不斷放縱自己,可主人公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無可救藥地愛著她。用心碎來維護一段未知的愛情,還有后來的《過火》也正是現(xiàn)在我們所為單一愛情自我圓說的一個謊言。
濃情歌——黎明,《夏日傾情》——“是你嗎 手執(zhí)鮮花的一個 你我曾在夢里 暗中相約在這夏 承諾站在夕照后 斜陽別你漸離去 亦會不歸家 期待我嗎……I LOVE YOU 你會否聽見嗎 你會否也像我 秒秒等待遙遠仲夏……”(作詞:向雪懷 作曲:Takashi Miki/Yasuhi Akimoto)——向雪懷特意為黎明度身訂做的作品,明顯地歌曲刻意讓歌迷陶醉其中,之后每每在黎明演唱會的歌單里,《夏日傾情》一定榜上有名。
以上只是音樂詞類的其中一小部份分享,還有80年代的“非情歌運動”、21世紀的非主流音樂唱作人的加入等等,也讓我們熟悉的華語樂壇百花齊放。文字功架從社會問題、政治現(xiàn)實到婚姻家庭、性別定位到城市空間,題材種類繁多。音樂節(jié)目能從歌詞中縝密取材,也具備了其欣賞性、知識性、藝術(shù)性的融合,更彰顯了流行音樂無窮魅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