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處處皆學問。美國教育家華特曾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一、在學校生活中融入語文教學。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這座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學生的學習中來。例如:前不久,我班一名特別害怕小狗的女生全力幫助一名被小狗追趕的二年級小朋友解脫困境。而當時我們剛學過新聞報道這種文體,下一次習作是采訪優(yōu)秀個人寫一篇記敘文。于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堂課:“同學們,我們班的同學自己特別害怕小狗,卻不顧自己的膽戰(zhàn)心驚幫助一名被狗追趕的小朋友解脫困境,我為我們班有這樣舍已為人的好同學而感到驕傲。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事情的經(jīng)過,想不想了解同學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么就請同學們以紅領巾廣播電臺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同學,然后寫一篇報道,我要選出部分優(yōu)秀的稿件送到學校的廣播室和電視臺播出,要知道,能宣傳班級的好人好事不亞于同學受到表揚。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于是我趁機指導學生討論如何采訪他人,如何寫好報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小記者也當?shù)糜邪逵醒鄣?,報道也寫得挺專業(yè)化。
二、在社會生活中融入語文教學。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例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詞,如“使用藍天六必治,讓您牙口無炎”“明茶秋毫”“布居一格”等等,這一類故意偷換同音字的不規(guī)范用字現(xiàn)象,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名名文字小衛(wèi)士,走入社會去糾正這類現(xiàn)象。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養(yǎng)成寫規(guī)范字,說規(guī)范話的良好習慣,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
三、在家庭生活中融入語文教學。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例如: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服裝的,則可以讓他設計一下服裝廣告;有的學生家長是賣水果的,則可以讓他寫一寫介紹有關(guān)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昂,家長更是在加贊許。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zhì)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縣南雙廟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