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廣東 梅州 514000)
戲曲“丑角”的研究
王浩
(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廣東 梅州 514000)
本文通過對丑角的形神、動作、語言的分析,全方位的闡釋了丑角的美學價值。丑角所追求的喜劇效應包含著深刻的理性意蘊,超越了簡單低俗的逗樂。喜劇精神是一種自由精神、樂觀氣質、富有自信與智慧的人格以及敢于蔑視、挑戰(zhàn)權威的人生態(tài)度,丑角在插科打諢中諷刺批判,正是這種喜劇精神的典型代表。進入當代以后,戲曲丑角生存十分困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在新興的娛樂方式面前敗下陣來,但是丑角所具有的娛樂特質和文化精神絕不應該被遺忘,發(fā)揚其所具有的優(yōu)秀藝術精神,讓丑角重新煥發(fā)光彩任重而道遠。
丑角;美學價值;藝術精神
俳優(yōu)—蒼鶻—末—捷譏—丑,這是丑角形成的大致過程。不同朝代不同戲曲模式里有不同的稱呼和含義,但是插科打諢、調笑逗樂的特征從產生之初就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并流傳至今,成為丑角重要的舞臺功能。丑角作為戲曲的一個行當,妝扮、動作、語言等方面都隨著戲曲的成熟而不斷完善,形成了獨特的表演風格。
中國古典戲曲中的丑角雖然外表丑陋,有時還扮演殺人放火、為非作歹的惡人,但依然受到人們的推崇。丑角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不會忘記調笑逗樂的職責,丑角扮演的人物在受到不公正待遇、處于尷尬境地時常常用幽默的語言自嘲,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揭露自己的缺點也諷刺他人。
(一)古典戲曲丑角的美學審視
丑角外表算不上美麗,眉毛、眼睛常畫成倒三角形,衣服色彩搭配十分不和諧。所扮演人物多為販夫走卒、丫鬟酒保之類的下層民眾,也不乏作惡多端、殺人放火的婁阿鼠之流。這樣的人物形象放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會受到人們的鄙視、唾棄,不會有人說他們是美的。但是,戲曲舞臺上的丑角不僅沒有受到人們的嫌棄與鄙夷,反而得到了人們的喜愛。古典戲曲丑角以特有的逗笑方式,通過形神兼?zhèn)涞幕硌荩屆癖娫谟^賞過程中釋放掉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不良情緒,輕松愉快的面對新生活。丑角在表演中還自覺地脫離簡單庸俗的調笑,不僅使受眾娛心、開懷,而且實現(xiàn)了自己諷刺與勸誡的目的。我們可以毫不夸張的說丑角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品格,其風趣幽默的表演、嬉笑怒罵的諷刺批判精神能引起強烈的審美效果。
1.形丑德美
無論儒家還是道家思想,都把形式的美丑與本質的善惡區(qū)分開來。古人以倫理道德的觀念來判定面對的事物是美還是丑,這與西方形式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傳統(tǒng)美學對形式并不看重,認為“質”才是決定事物美丑的本源,美形亦有丑質,美質亦有丑形。盡管事物外表丑陋不堪,但是不能將外表等同于本質??鬃釉唬骸氨M美矣,未盡善也?!泵献釉唬骸俺鋵嵵^美”。他們都將社會功用、倫理道德尤其是人格美作為首要的標準,對于丑的認識與美如出一轍。因此,對戲曲丑角的“丑”的本質含義我們就不能用簡單的外形標準來評判,認為丑角扮演的人物就一定是大奸大惡之人。古典戲曲中的丑角有很大一部分是外丑內美的,形象的丑陋不等于德行的丑陋,本質才是判斷善惡的真正標準。大丑之中藏著至好、至美。
2.內外具丑
古典戲曲丑角所扮演的人物有不少是品德惡劣、性格陰暗甚至作惡多端、為非作歹之人。這一類型的人物也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例如《十五貫》中的婁阿鼠、《鬧釵》中的花花公子胡璉、《蔣干盜書》中的蔣干。社會丑中的‘內外俱丑’的對象是反自由的,它是純粹的丑,其內容中沒有肯定的因素。但是把它納入藝術表現(xiàn)的題材中,就可以開掘出藝術美,如人們常說以丑襯美、化丑為美和以丑為美等藝術加工方式或者藝術欣賞觀念。中國戲曲崇尚寫意虛擬,常以虛擬的動作模仿現(xiàn)實中殺人搶劫的場面,夸張的展示人性中陰暗的一面。顯然殺人的場面、性格缺陷都不會引起我們的美感,人類從心底里抗拒、排斥這些恐怖的事物。但是模仿品卻能成為藝術品,人們可以安靜的欣賞。丑角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一些反面人物,多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中,丑角在臺上運用程式技巧再現(xiàn)人物原型,這是一種模仿。另外中國戲曲一般以大團圓收場,好人有好報,壞人也一定會受到嚴懲,正義的一方通常都會戰(zhàn)勝丑角所扮演的反面人物。看著所痛恨之人在臺上受到百般捉弄,觀眾從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宣泄了日常生活中的不滿,自然得到身心的愉悅。
(二)古典戲曲丑角的喜劇精神
丑角具有真正的喜劇精神。丑角追求娛樂性,最大限度的尋求可笑性,但又講究“寓莊于諧”反對“空戲滑稽”。若一味滑稽,言辭行為怪異就稱不上具備真正的喜劇精神。丑角所追求的喜劇效應包含更多的理性意蘊超越簡單低俗的形體外表的異常。
丑角是最具娛樂特質的行當,總是能給人們帶來笑聲,他們以調侃的方式抹去人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消解生活中的沉重,讓觀眾輕松愉快的面對未來。尤其是在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存壓力增大,人們需要有一種可供閑暇娛樂的藝術形式來消除掉在現(xiàn)實生活中積聚的不滿和痛苦。丑角的這一功用對人們的精神生活依然有現(xiàn)實意義。
[1]趙山林.戲劇學通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55.
[2]蘇國榮.丑之藝術特征和審美形態(tài)[J].文藝研究,1983(1):93.
[3]李富民.戲曲丑角源流考[J].當代戲劇,2001(6):54.
J812
A
1005-5312(2014)17-00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