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醫(yī)巫閭山滿族剪紙紋樣的內涵與變遷

      2014-08-21 18:51安絲薇
      青年與社會 2014年15期
      關鍵詞:薩滿教變遷交流

      安絲薇

      【摘 要】醫(yī)巫閭山滿族剪紙是以表現滿族原始的薩滿文化以及表現滿族風俗為主要內容的剪紙形式, 2010年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章主要分析滿族剪紙紋樣符號的薩滿教內涵,并探討剪紙紋樣內容變化所表現的滿族人民生活的變化。

      【關鍵詞】滿族剪紙;薩滿教;交流;變遷

      剪紙,是滿族婦女表達信仰、寄托美好愿望的載體,她們以巧思巧手剪出了代代相傳的神話故事,剪出了她們的信仰和情感,也剪出了對未來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剪紙,已非是一張薄紙,而是一個族群、一代人的情感和記憶,它是傳承族群記憶的載體,在信仰儀式和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它寄托著剪紙人的情思和愿望,我們可以透過紋樣符號揣測那位素未謀面的剪紙人的所思所想。在薩滿信仰中,剪紙是巫文化的載體,傳達了濃厚的薩滿文化內涵。

      一、概說剪紙

      剪紙最早出現在一千五百年前,新疆吐魯番地區(qū)南北朝時期墓葬出土的“對馬團花”和“對猴團花”被認為是最早的剪紙作品。而滿族剪紙則出現在明代。滿族信仰薩滿教,出于偶像制作的需要,滿族先民用皮革、麻布、樹皮為材料進行剪、刻,制作偶像或裝飾點綴?;侍珮O時(1592~1643)女真人已開始自己造紙,“夏秋搗敗萱、楮絮,漚之成毳,暴為紙,堅韌如革”,還有用“東山樺木,性柔而堅好,麻性錦而韌,可以造紙”(《長白匯征錄》)。自此,滿族婦女以紙為材料,剪出了豐富的花樣。

      滿族剪紙的發(fā)展經歷了如下四個階段:明代以皮革、樹皮等為材料的非紙剪紙、清初以紙為材料的滿族剪紙、清代順治以后東北各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碰撞融合后吸收更多漢文化內涵的滿族剪紙、現代以當代生活為題材的新式剪紙。滿族剪紙發(fā)展演變的歷史既是滿族與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歷史,也是滿族人生活變化的歷史。剪紙技法大多是老一輩向小一輩手口相傳,因此先民的人生觀世界觀得以附著在一張薄薄的紙上一代一代向下傳承。然而,藝術來源于生活,滿族人的生活較之以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剪紙的內容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剪紙難以保存,因此早期剪紙存世很少,但是透過文獻的記載和存世的珍貴剪紙,我們可以窺視滿族先民的生活、信仰、審美、娛樂等古風,也可以從剪紙內容的變化探尋滿族人生活的巨大變化。

      傳統民間藝術必定深深扎根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中,剪紙也不例外。滿族生活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中,其色彩審美來源于生活,他們看到火焰和血液的紅色,看到藍色的天空、綠色的森林、黑色的夜晚和白色的雪原,這五個顏色對于滿族先民的生活是至關重要的,而東北地區(qū)氣候寒冷,長冬的皚皚白雪使?jié)M族人有著尚白的習慣,他們認為白色是保護色,所以崇尚白色。后來隨著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滿族人逐漸開始崇尚尊貴而熱情的紅色。

      二、滿族剪紙與薩滿教

      滿族剪紙的靈感主要來源于薩滿教。薩滿教是一種原始宗教,以自然神和祖先神崇拜為主要內容,認為萬物有靈,不但敬天地,還崇奉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動植物,有圖騰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薩滿教認為自然的力量巨大叵測,能給人類帶來福氣也能帶來禍患,只有通過不停地祭祀、膜拜才能趨利避害。人們通過薩滿舞蹈、描繪靈物形象來表示對自然的敬畏,因而,剪紙圖樣中最多的為嬤嬤人、鳥、生命樹。

      嬤嬤人又稱媳婦人,在剪紙中主要有柳媽媽、孕婦、拉手人等形象。帶有柳葉的嬤嬤人又被稱為柳媽媽,體現了滿族對柳的崇拜。嬤嬤人剪紙帶有比較強烈的巫術色彩,薩滿祭祀時通常會燒掉人像,表示請來的神聽到了祈禱、享用了祭品,滿意地回去了,或者在驅鬼辟邪時燒掉嬤嬤人,意為已將附在人身上的鬼邪驅至替身嬤嬤人像上并燒毀了。民間百姓自發(fā)是用的巫術是踩小人,將剪下來的人像墊在鞋里,踩在腳下,希望自己能不被小人陷害,現在這種踩小人已經簡化了,可以在商店直接買到腳心畫有小人的襪子。人們在產婦分娩時將嬤嬤人剪紙燒掉,祈禱母子平安,這是也薩滿信仰的遺風。

      鳥是滿族古神話的重要主題之一和薩滿教祭祀的重要崇拜對象。東北地區(qū)借助鳥類判斷氣象和節(jié)氣,從而萌生了對鳥的崇拜。在滿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鳥是創(chuàng)世神的助手,幫助天母阿布卡赫赫戰(zhàn)勝了惡魔耶魯里,奪得了宇宙的統治權。在鳥類崇拜中尤其推崇鷹、烏鴉、喜鵲的崇拜。

      滿族最早發(fā)跡于東北的森林中,他們自然而然對樹加以崇拜,久而久之固定形成了生命樹的崇拜。他們認為樹冠代表上三層天界,是大神的居所,樹根代表下三層地界,住著地母巴吉赫赫,而樹干代表人間世界,住著人類及其他弱小精靈。樹上的鳥是天神的使者,樹根和樹根旁的魚、蛇等動物是地界的生靈,薩滿是“九天”的使者,既可飛升于高天之上與神溝通,又可伏治中界的精靈,更可以馳降于地下暗界最底層,去鏟除殃及人類的諸惡魔,并隨時迎請地母神巴那吉額姆給予大地以豐收和富足。即使后來滿族人走出了森林,生命樹仍然是他們的精神家園。樹,成了抽象的宇宙,是溝通天、地、人三界的媒介,而樹上的鳥兒是人的靈魂,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人。人去世后,靈魂會變成鳥兒落在樹上,飛向天邊。在滿族剪紙中,生命樹有兩種表現方式:一為高大的神樹,樹冠剪有三層枝葉代表三層天界,一為花盆中的通天樹,代表了家庭和美,雖沒了高大的感覺,卻多了一份溫情旖旎?!吨袊耖g剪紙集成——醫(yī)巫閭山卷》中說傳統的醫(yī)巫閭山剪紙嬤嬤人,五官中的鼻子和眉毛總是被剪成通天樹的符號,祖先神與山神、樹神融為一體的薩滿教觀念就這樣被保留在剪紙紋樣中,共同護佑著祖先神的子孫們。

      此外還有對龍、鳳、豬的崇拜,對鹿的崇拜和對魚的崇拜。

      三、交流與變遷

      清朝初年,朝廷為保護東北龍興之地,禁止墾種,因此明朝至清初,滿族的剪紙一直古風古色,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到了順治時期,漢軍八旗手邊,進入醫(yī)巫閭山地區(qū),帶來了中原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融合。到乾隆時期,山東、河北一帶遭災,大批中原災民闖入關東。這些災民大多是底層勞動人民,他們的涌入帶來了中原的草根文化,滿族剪紙從中吸收了很多漢文化的紋樣符號和審美意象。滿族先民崇尚白色,隨著與漢文化的交流融合,他們也開始喜歡起紅色和黃色。剪紙的紋樣符號中保留了薩滿教的內涵,也吸收了漢文化多子多福的內容,例如魚穿蓮、石榴、寶瓶、蝙蝠與鹿、桃、梅蘭竹菊等剪紙符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滿族剪紙中。endprint

      五十年代以后出現了新剪紙。新剪紙以表達新中國人民的新生活為主要內容,傳達現代人的觀念和當代的信息。如果說舊剪紙的作者大多是草根民眾、家庭婦女,那么新剪紙的作者則文化水平較高、受過良好的藝術熏陶。他們著重表達市井民風和現實生活,作品涉及工業(yè)、農業(yè)、體育、婦女兒童的生活和文學作品中的優(yōu)美場景。當然,在新剪紙的作品中也有涉及薩滿信仰和英雄傳說的,如翟文慧的作品《蛇神廟的傳說》一二三四,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再現了蛇神救皇太極的故事。岳文義的作品《慶祝建國50周年》,用維吾爾族、藏族、朝鮮族、漢族、苗族、傣族6組舞蹈人物和天安門、禮花、喜鵲等形象組成的畫面,表現舉國上下、普天同慶的熱烈歡慶場面。他的《毛澤東主席像》剪出了毛主席不同年齡的肖像,需要很高的技巧。由于剪紙人素質的提高,這一時期剪紙的技術性強,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很大的欣賞價值。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專業(yè)的剪紙藝人畢竟是少數,而且越來越少。剪紙本來扎根于民眾,是美好愿望、神圣信仰,也是一種娛樂活動。現今,傳統手工在現代生產生活方式面前勢弱,剪紙藝人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并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尷尬境地,而且由于剪紙難以長期保留,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只能通過照片和文獻才能看到扎根于草根民眾的、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剪紙了。

      參考文獻

      [1] 滿洲實錄,電子版.

      [2] 馮驥才.中國民間剪紙集成——醫(yī)巫閭山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3] 王宏剛,王海東,張安巡.追太陽——薩滿教與中國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4] 王宏剛.薩滿與薩滿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5] 郭淑云.原始活態(tài)文化薩滿教透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6] 王紅川.草原剪花人——劉靜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

      [7] 色音.中國薩滿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8] 金甌.窗花透視出的滿族風情——解析沈陽地區(qū)民間剪紙[J].滿族研究,2005年第1期.

      [9] 宋詞.東北民間剪紙藝術的審美意象與價值傳播[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5月.

      [10] 劉芳芳.東北民間剪紙裝飾文化內涵初探[J].美術大觀.

      [11] 孫希武.關東滿族剪紙概說[J].藝術與設計.2010年7月.

      [12] 黃志欣.寒地黑土傳統剪紙藝術的現代傳承與發(fā)展[J].綏化學院學報,2012年2月.

      [13] 張靚.遼寧醫(y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薩滿教內涵[J].中國美術館,2011年6月.

      [14] 黃千,王曉華.略論長白山滿族民間剪紙的視覺美感[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6月.

      [15] 劉家弟.滿族傳說、風俗與剪紙[J].學子,2004年11月.endprint

      猜你喜歡
      薩滿教變遷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40年變遷(三)
      40年變遷(一)
      40年變遷(二)
      薩滿教研究概述
      清潩河的變遷
      清宮信仰與盛京宮殿
      “交流”等5幅
      滕州市| 外汇| 赣州市| 砀山县| 衡南县| 濮阳县| 牙克石市| 务川| 红桥区| 墨脱县| 赞皇县| 扎兰屯市| 商城县| 板桥市| 广灵县| 利辛县| 勃利县| 祁门县| 衡东县| 房产| 两当县| 台中县| 平武县| 普陀区| 峨眉山市| 玉龙| 宜昌市| 天台县| 曲周县| 同江市| 吴江市| 武冈市| 邵阳市| 瑞金市| 宣化县| 平度市| 霍林郭勒市| 聂拉木县| 柏乡县| 东乡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