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曉蓮,種俊娥
(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從概念場“哭”的詞項屬性淺析復音化
——以《世說新語》為例
司曉蓮,種俊娥
(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世說新語》作為中古漢語詞匯研究極為重要的語料,能很好地體現(xiàn)中古漢語的詞匯使用狀況。完整搜集該書中18個表示概念“哭”的動詞詞項,通過對各詞項屬性的窮盡式測查,探尋其表現(xiàn)的詞匯復音化現(xiàn)象,以此來觀察其在語義屬性、組合屬性和使用屬性方面體現(xiàn)出的復音化特點,以及在語音方面形成復音化的原因。
《世說新語》;概念場“哭”;復音化
雖然迄今為止,“有關(guān)《世說新語》的專著有十幾種,論文百篇以上”[1],但是沒有發(fā)現(xiàn)對有關(guān)“哭”類概念場中的詞匯進行研究的。在理論依據(jù)上,文章主要運用詞匯系統(tǒng)理論、語義場理論、[2]147-213義素分析理論,[2]51-125通過定性與定量、描寫與分析等方法對“哭”這一概念場進行共時分析和窮盡式調(diào)查。此外,要說明相關(guān)術(shù)語。首先,采用“概念場”這一術(shù)語,而沒有選擇“語義場”,原因是先設(shè)“哭”這一概念,把符合這一概念的構(gòu)成一個“場”,不是根據(jù)詞匯間的關(guān)系密切程度而構(gòu)成語義場,所以對這一概念場中各個詞進行分析時,采用屬性要素分析法而不是義素分析方法,取長補短,更符合語義的分析研究。其次,說明“屬性要素分析法”,采用了尹戴忠的觀點,把屬性分為三類:語義屬性、語法屬性和使用屬性。語義屬性是核心,包括類義素(義位的類屬)、表義素(固有的可感知要素)和關(guān)系義素(相關(guān)的語義補充項);語法屬性包括內(nèi)部組合(音節(jié)和結(jié)構(gòu)方面)和外部組合(語法關(guān)系及功能);使用屬性主要表現(xiàn)為頻率統(tǒng)計上。[3]概念場中詞的確定均以張永言主編的《世說新語辭典》[4]和張萬起等編的《世說新語詞典》[5]為劃分基礎(chǔ)的,對于兩部詞典未作為詞匯收錄的如“流淚、流涕”,不列入?yún)⒖挤秶?;詞義解釋是以《辭海》為基礎(chǔ),綜合《辭源》《古今漢語詞典》《古辭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對其整理,以便于詞義對比分析。
《世說新語》中表示“哭”概念的詞匯較多、較雜,對其分析研究前首先要明確對象,然后充分利用“屬性要素分析法”,對這一概念場中的各個詞項進行描寫分析,以窺探這一概念場反映出的詞匯特點。
(一)研究對象
對概念場“哭”進行分析研究的對象重點是《世說新語》中表示概念“哭”的動詞類,也就是18個動詞,即:哭、泣、涕、號、啼、慟、嗚咽、哭泣、哭詈、泣涕、涕零、涕泣、涕泗、號哭、號泣、號踴、啼泣、慟哭。在對《世說新語》進行窮盡式測查過程中,出現(xiàn)了兩種不在論文分析研究范圍內(nèi)的情況,需要做一下說明。
一種是對表示概念“哭”的名詞類。在窮盡式測查包括概念“哭”意義的詞語后,得出概念場“哭”中共出現(xiàn)名詞四個即“淚、泣、涕、涕泗”。如:
(1)中坐而嘆曰:“ 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言語31》)
(2)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shù)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尤悔12》)
(3)周侯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撫其背曰:“阿奴好自愛。”(《方正26》)
(4)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德行46》)
名詞“淚”共出現(xiàn)5處,3處與語素“流”搭配,1處與語素“落”搭配,一處單獨使用。名詞“涕”出現(xiàn)16處,13處與語素“流”搭配,1處與語素“垂”搭配,1處與語素“零”構(gòu)成動詞?!捌背霈F(xiàn)2處,均單獨使用?!疤殂簟背霈F(xiàn)1處(見例4)。從上可以看出“淚”和“涕”均與語素“流”搭配使用,而且出現(xiàn)頻率很高,占主導地位。但是在《世說新語詞典》和《世說新語辭典》中均未作為詞收錄,筆者就未涉及,其他使用狀況較為零星,所以概念場“哭”名詞類未進行討論。
第二種是對詞項進行窮盡式探查過程中,出現(xiàn)一種特殊現(xiàn)象,即一詞多義現(xiàn)象,表概念“哭”動詞類中的詞還有其他的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6個詞,一是“哭”這個詞表示“吊喪”義,二是“號”表示“拖長聲音大聲叫喚”義,三是“啼”表“鳴;叫”義,四是“慟”表“悲痛”義,五是“哭臨”表示舉行儀式哀悼父母,六是“反哭”表示一種葬禮形式。詳細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世說新語》中概念場“哭”中詞的多義現(xiàn)象分布*符號“+”表示存在某一要素;符號“-”表示不存在某一要素。下同。
可以看出6個詞在《世說新語》(以下簡稱《世說》)中所表達的義項及其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筆者研究的范圍只是選擇表示“哭”這一概念的義項,其他意義不在考慮范圍內(nèi),后文各種統(tǒng)計測查結(jié)果情況就自動忽略,不計在內(nèi)。
(二)描寫分析
《世說》中表示概念“哭”的動詞詞項有18個,它們的使用情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
(5)阮方醉,散發(fā)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畢便去?;騿柵幔骸胺驳?,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任誕11》)
(6)時風雨忽至,祥抱樹而泣。(《德行14》)
(7)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任誕3》)
(8)范宣年八歲,后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為痛,身體發(fā)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德行38》)
(9)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任誕9》)
(10)公往臨殯,一慟幾絕。(《傷逝12》)
(11)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任誕50》)
可以看出表示“哭”這一概念時,雖為同義詞,有共同屬性,但是同中有異,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屬性,這也是7組詞可以單獨存在的原因。所以列出了18組詞(包括單純詞和合成詞)的詞項屬性,對其進行比較分析。需要說明的是,在表2里,復音詞(以可單獨表義的單音詞為語素的)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單音詞在進行頻率統(tǒng)計時,不再重復計算,如“哭”共出現(xiàn)20處,在“哭泣、哭詈、號哭、慟哭”4個詞中均出現(xiàn),單音詞要除去在這些情況中使用,計算單獨表義的使用情況。
表2 《世說新語》“哭”概念場詞項屬性分析表
通過表2可以看出:
1.共同屬性。從類義素、表義素、關(guān)聯(lián)義素中的施事、受事,外部組合中的語法關(guān)系等屬性上看,這18組詞都是人流淚表達情感的詞,無受事,后面不跟賓語。例如:
(12)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德行17》)
(13)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自新2》)
(14)往與覬別,涕零,屬以消息所患。(《規(guī)箴23》)
(15)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慚悔而出。(《方正10》)
(16)兒悲思啼泣,不飲它乳,遂死。(《惑溺3》)
(17)王長史登茅山,大慟哭曰:“瑯邪王伯輿,終當為情死!”(《任誕54》)
(18)初允被收,舉家號哭。(《賢媛7》)
(19)至期遣妻,百姓號泣追呼者數(shù)萬人。(《方正4》)
(20)后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德行》)
(21)江郎莫來,女哭詈彌甚,積日漸歇。(《假譎10》)
2.區(qū)別屬性。
首先,在語義屬性的關(guān)聯(lián)義素方面,原因上,除“涕、涕零、涕泣、涕泗”4個詞對原因沒有要求外,其他均有。大部分是由于悲傷、痛哭或激動,還有“號哭”和“號踴”兩個詞是由于極度痛苦,程度更深。方式上,除“涕、涕零、涕泣、涕泗、泣涕、啼泣”6個詞對方式?jīng)]有要求外,其他均表現(xiàn)為出聲。其中“泣”是無聲或低聲哭泣,“嗚咽”是低聲哭泣。情態(tài)上,除“哭、泣、涕、嗚咽、哭泣、涕零、涕泣、泣涕、啼泣”9個詞對情態(tài)沒有要求外,其他各有不同表現(xiàn)。帶“號”字的基本是大聲呼喊,“號踴”在哭喊時還頓足。帶“慟”的表現(xiàn)為內(nèi)心極度悲痛?!翱揞骸笔沁吙捱吜R,“啼”表示拖長聲的哭,“涕泗”是指流眼淚同時也流鼻涕。
其次,在組合屬性上,從內(nèi)部組合看,音節(jié)方面,單音節(jié)6個,復音節(jié)12個,復音節(jié)是單音節(jié)的2倍;結(jié)構(gòu)方面,單純詞6個,12個復音詞中并列結(jié)構(gòu)8個,偏正結(jié)構(gòu)3個,主謂結(jié)構(gòu)1個。從外部組合看,語法功能方面,作謂語的有16個,作主語的有1個,作狀語的有2個;語法關(guān)系上,除“涕泗”外,均有主語(包括省略的主語)。
再次,在使用屬性上,從頻率方面看,“哭”和“泣”兩個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均為13次;單音詞共出現(xiàn)35次,復音詞共出現(xiàn)19次,復音詞占單音詞的比例約為54%;單音節(jié)詞共出現(xiàn)35個,合成詞共出現(xiàn)19個,合成詞占單純詞約為57%;“哭”作為單音詞的有13個,以“哭”作為語素的復音詞有8個,比例約為62%(復音詞占單音詞的比例,下同);“泣”作為單音詞的有13個,以“泣”作為語素的復音詞有9個,比例約為69%;“涕”作單音詞的有0個,以“涕”作為語素的復音詞有6個;“號”作為單音詞有2個,以“號”作為語素的復音詞有4個,復音詞是單音詞的2倍;“啼”作為單音詞有5個,以“啼”作為語素的復音詞有2個,比例為40%;“慟”作為單音詞有2個,以“慟”作為語素的復音詞有3個,復音詞是單音詞的1.5倍。
以上就是對概念場“哭”共同屬性和區(qū)別屬性的綜合分析描寫,力求完整展現(xiàn)該概念場在《世說新語》中的詞義表現(xiàn)、組合及使用狀況。
通過以上對“哭”概念場的描寫,可以發(fā)現(xiàn)“哭”這一概念場在《世說新語》中體現(xiàn)的詞匯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復音化。
首先,從組合屬性中的音節(jié)方面看,復音詞的種類是單音詞的2倍;從使用屬性的頻率方面看,復音詞出現(xiàn)的總頻數(shù)與單音詞的比例為19∶35;從6組單音詞與由單音詞作為語素構(gòu)成的復音詞的比例關(guān)系上分析,復音詞出現(xiàn)頻數(shù)占單音詞的比例最少的為40%,“慟”和“號”組成的復音詞是各自單獨使用的1.5倍和2倍。其中“涕”可以單獨表示詞義,但是在使用時只表現(xiàn)為復音詞,單音詞形式已經(jīng)不使用。說明這一概念場中的詞匯已經(jīng)出現(xiàn)明顯的復音化,古代以單音節(jié)表義的主導地位受到動搖。
其次,在復音詞的類型中,并列式結(jié)構(gòu)占主導地位。從組合屬性的結(jié)構(gòu)方面看,復音詞的類型主要表現(xiàn)為4種:單純詞、并列式復音詞、偏正式復音詞和主謂式復音詞。其中并列式復音詞占主導,主要有“嗚咽、哭泣、哭詈、涕泣、涕泗、泣涕、啼泣、號踴”等8個詞,其中4個詞即“哭泣、涕泣、泣涕、啼泣”,是由包含相同或相近的語素義“流淚”而并列成詞的;“哭詈、號踴”兩個詞則是語素義存在連動關(guān)系而并列成詞的,既哭還有一些連帶動作罵或跺腳;“涕泗、嗚咽”則是語素義存在因果關(guān)系形成了并列式復音詞,“涕泗”因哭而產(chǎn)生鼻涕,“嗚咽”因哭而聲音阻塞。
再次,在這些復音詞中,基本都是雙音詞,其語素排列與平上去入的調(diào)序相關(guān),并列式復音詞尤為明顯,同時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部位也可以作為排列規(guī)則。在12類復音詞中,并列式復音詞,“嗚咽、哭泣、哭詈、啼泣、號踴”等5個并列式復音詞完全根據(jù)調(diào)序排列,平聲語素在前,仄聲語素在后?!疤槠?、泣涕”均為去聲,可能造成兩類詞同時存在,未固定成一種形式?!疤殂簟币餐瑯訛槿ヂ暎切问焦潭?,系發(fā)音部位造成。組詞是依照口腔由小到大,由合到開的順序組成的,“涕”主要元音為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泗”主要元音為前、高、不圓唇舌尖元音,但是“涕”的主要元音的舌位比“泗”的高,所以開口度比“泗”的主要元音小,“涕泗”主要元音的口腔由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符合復音詞發(fā)音部位的原則。偏正結(jié)構(gòu)中,“號泣”符合調(diào)序原則;“號哭”均屬于平聲,但是根據(jù)發(fā)音方法中,發(fā)音舌位要依照由后到前的順序,“號”主要元音的發(fā)音部位比“哭”的發(fā)音部位靠后,所以其詞形固定。當然“慟哭、涕零”兩類是例外,還不能確定排序原因。
最后,在語義屬性的關(guān)系要素方面,復音詞使得詞義內(nèi)涵更豐富多樣。主要體現(xiàn)為原因、情態(tài)上表達“哭”這一概念更精確。除去“涕”及包含“涕”的“涕泣、泣涕、涕零”只單純“流淚表達情感”外,其他14個均有不同狀態(tài)。在原因方面,“慟哭”這一詞描繪了一種內(nèi)心極度傷心情況下的哭的狀態(tài),如《夙惠7》:“玄應聲慟哭,酸感傍人?!边@種哭泣讓旁人都禁不住流淚,比單獨以“哭”表述更準確。在情態(tài)上,如“哭詈”是邊哭邊罵,表達既傷心難過又異常憤怒的感情?!都僮H10》:“江郎莫來,女哭詈彌甚,積日漸歇?!边@一則記錄了一樁寡婦改嫁的故事,寫諸葛文彪謹守傳統(tǒng)禮教:夫死守寡,從一而終。當父母欺騙她住進了改嫁的人家時,她初見新郎官江思玄時又哭又罵,發(fā)泄憤怒和不滿,畫面感極強,能表現(xiàn)出文彪強烈的貞操觀念和剛正性格?!翱蕖焙汀翱揞骸倍济枥L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但相比較來看,“哭詈”所表達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更具體,更生動,感情也更豐富。
[1]劉強.當代《世說新語》語言學研究述論[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68-74.
[2]賈彥德. 漢語語義學 [M].2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尹戴忠.上古“看視”概念域詞語研究[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8.
[4]張永言,駱曉平,田懋勤,等. 世說新語辭典[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5]張萬起. 世說新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3.
(責任編輯 林 薌)
On Disyllablization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Lexical Items of the Conceptual Field of “Ku” inShiShuoXinYu
SI Xiao-lian,CHONG Jun-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hina)
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corpus for the study of Middle Ancient Chinese vocabulary,ShiShuoXinYucan well embody the usage of Middle Ancient Chinese vocabulary. This paper completely collects 18 kinds of verbs which express the concept of ku in the book. Through checking the use cases about these lexical items exhaustively, we explore the phenomenon of vocabulary disyllablization in the book,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disyllablization in the semantic property, the combination property and the use property. Besides, we also explore the causes of vocabulary disyllablization in pronunciation.
ShiShuoXinYu; the conceptual field of ku; disyllablization
2014-02-27
2014-03-18
司曉蓮(1979—),女,甘肅臨洮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研究。
H 131
A
1008-889X(2014)04-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