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群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重視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讓詞語教學變得有效起來,讓詞語教學鮮活靈動起來。
下面我就S版一年級上冊《浪花》一課為例談談低年段詞語教學的策略。
一、直觀演示,讓詞語更形象生動
我先用課件動畫展示海邊風光:海浪濺起雪白雪白的浪花,還有金黃色的沙灘……學生一下子就被美麗的畫面吸引住了。
師: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藍藍的大海。
生:我還看到沙灘、貝殼。
生:我看到了雪白的浪花。
同學們在可視、可聽的情境之中直觀理解了“浪花”一詞,同樣的方法也認識了“沙灘”和“貝殼”。“貝殼”一詞也可借助實物認識,試想一下,當你一下子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各式各樣的貝殼,孩子們一定驚喜萬分。
《浪花》一課中“邁著”、“撓著”“捧”等動作詞,可以讓學生用肢體語言活靈活現(xiàn)地表演,讓學生在直接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教學“撓著”一詞,我先讓同桌同學互相用小手或小腳悄悄地搔癢對方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學生在笑聲中理解了“撓”一詞,也體會了浪花淘氣可愛。
二、聯(lián)系生活,讓詞語更鮮活
語文教學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兒童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活動。因此,字詞教學,除了課堂、課本之外,還有一個“課堂”、一個“老師”,這就是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就是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教學《浪花》一課的“撓著”一詞,讓學生動作演示理解意思后,我還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加深理解。
師:除了“撓腳丫”,還可撓什么?
生:撓癢癢,我常常幫奶奶撓癢癢。
生:撓腦袋,我想問題時愛撓腦袋。
生:撓腮,孫悟空想辦法時總要撓撓腮的。
“淘氣”一詞也可以聯(lián)系生活理解,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聯(lián)想中調動起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相似記憶,用心領會。
師:說說你們身邊有誰是淘氣的,他(她)怎樣淘氣的。
這一問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生:我的弟弟最淘氣,總愛搗亂。
生:我家的小狗很淘氣,愛跑來跑去。
生:我家的兩條小金魚很淘氣,在水里追來追去。
三、換詞比較,讓詞語理解更精確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并不深奧,卻用得準確﹑生動﹑形象。教學時,可以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lián)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到功夫。
《浪花》一課的“捧來”一詞,我讓學生換上“拿來” “卷來”比較,動作演示和用詞說話區(qū)別,體會了“捧來”的意思及其用詞準確。
教學“悄悄地”,我先問“悄悄地”還可以怎么說?學生很容易就說出“輕輕地”“偷偷地”等詞語。我緊接著讓學生用詞說話。大家在換詞和造句中理解了“悄悄地”的意思是“沒有聲音或聲音很低,(行動)不讓人知道”。
四、拓展想象,讓詞語更豐滿
《浪花》一課中比較區(qū)別的方法理解了“捧來”一詞后,還可進一步拓展想象。
師:浪花還可能捧來什么?
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
生:漂亮的海星、橫行霸道的螃蟹、小魚……
師:哇,禮物真多!浪花真大方!
這個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接著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捧來”的另一層意思——送來的禮物多,態(tài)度有禮貌、熱情,所以說“我的小籃子都裝不下了”,并出示句子“浪花給我捧來雪白的貝殼、青青的小蝦、漂亮的海星、可愛的小螃蟹……我的小籃子都裝不下了?!弊寣W生把剛才的只言片語連起來有條理地說一說,如此層層遞進,“捧來”逐漸化為具體可感的鮮活形象,在學生心中豐滿起來。學生對“捧來”一詞的內涵的理解就更豐滿了。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