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衛(wèi)東
摘 要:本文探討了在鉗工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并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介紹了如何將學生潛在的學習愿望變成實際的主動學習行為。
關鍵詞:鉗工 一體化教學 學習動機 激發(fā)
中職院校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理論水平較差,學習動機缺乏。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極為關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師的重要任務。教師要采取各種方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一、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學生體驗到“存在感”
“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腦袋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苯處煈⒅嘏c學生情感的交流,增進和學生之間的友誼,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真誠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教師要做學生的好朋友,讓學生對自己有親切感,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喜歡上教師所教的課程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鉗工學習是一項艱苦又復雜的勞動,比較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對體力的要求也較高。在具體任務實施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列出本組的實施計劃,教師再組織學生評定哪個方案更優(yōu)。這樣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才能體會到學習的主體性,進而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把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結合教材,把生硬的內容構建成適合自己教學的知識體系,并引導學生逐步去了解、掌握有用的信息。這樣,在一個師生相互交流、共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中,利用師生之間的對話和討論,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進而激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
在學生剛接觸鉗工課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鉗工在高精尖領域的應用,闡述鉗工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對鉗工有更形象更直觀的認識。
對學生來說,鉗工操作枯燥且耗費體力,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教師要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操作感興趣,多列幾個操作題目讓學生選擇,操作內容由學生自己來定。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學課題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具有直接的影響。在銼配教學中,教師不應再拘泥于銼配凹凸體、銼配長方體、銼配T形體等傳統(tǒng)教學中的項目,而應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將學生感興趣的圖案加工形成圖樣,讓學生動手完成,這樣學生更感興趣。教師對學生自己設計圖案、外形美觀且符合教學要求的要給予適當加分。
三、組織學生之間的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中職學生的年齡大都在十四五到十八九歲這一階段。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奇心重,好勝心強,希望有機會表現自己。根據學生的這些心理特征,教師可以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生中開展競賽。合理地組織競賽可為沉悶的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可以讓學生的表現欲、榮譽感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并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的信心,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利用學習的外在動機激發(fā)學習的內在動機,從根本上讓學生愿意參與課堂管理和主動學習。
競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但競賽有輸有贏,單純的競爭和輸贏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在競賽結束后,根據競賽結果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對情緒波動大的個別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動機,強化正確的學習動機。
四、利用外界誘因,強化學習動機
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但是學習動機會隨著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動機后,為了讓學生長久地保持這種狀態(tài),教師還要對學習動機進行強化。強化的方法多種多樣,反饋是較為有效的途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把學習結果反饋給學生,這樣會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激勵作用。通過學習結果的反饋,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成績,在成績的激勵下,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熱情也相應提高。成績差的學生更能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努力,克服困難,力求成功。
(作者單位:山東煤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