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群
摘 要:語文作為技工院校學生學習的基礎科目,聯系語文專業(yè)的內涵教學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會對他們未來的人生產生正面的影響。筆者對技工院校學生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上好技工院校的語文課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技工院校 語文課 具體教學
一、技工院校學生現狀
目前技工院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筆者所在學院的學生大部分是惠州本地的農村學子,雖是惠州農村來的學子,但他們身上散發(fā)著一種90后的氣息,一個新農家子弟的形象。
首先,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已不再是祖輩們那樣的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F代科技的發(fā)展、農村建設的發(fā)展等使現在的農村生活條件得到質的飛躍,農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從《惠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2006-2020)》綱要可以看出,惠州為珠江三角洲地區(qū)中心城市,是以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為主的制造業(yè)基地,屬于風景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2013年惠州市GDP達到2678.35億元,居廣東省第五。
惠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農村經濟發(fā)展中,比廣東省其他地區(qū)農村發(fā)展得更好。農村人生活條件已得到極大改善,甚至還有許多人已“洗腳上田”,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生選擇到技工院校學習并不是出于要學習的目的,學生當中有一部分人已經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比如做淘寶兼職之類的。在技工院校學生身上體現更多的是追求個人的成就,無論他們做什么都想要體現個人的價值,然后他們才會真正主動、積極地去完成。若是仍以之前的思想觀念來對技工院校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很明顯是不能滿足教學實際需求的。在這種情況下,技工院校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必須要改變。為了落實語文的兩個特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筆者結合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工作,聯系語文專業(yè)的內涵教學,讓學生學以致用,以對他們未來的人生產生正面的影響。努力在有限的條件下讓學生積極向學,最大限度地呈現語文的正能量,筆者認為這就是語文職業(yè)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如何上好技工院校的語文課
1.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能力的訓練。閱讀能力的針對性培養(yǎng)非常重要,如何培養(yǎng)技工院校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學生的語文功底普遍較弱,所以需要教師在對其培養(yǎng)時有非常大的耐心。
筆者是通過充分利用課堂加分對學生進行聽說讀能力的訓練,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開學,筆者就設置了加分獎勵政策。加分政策分為五個等級,對平時課堂回答問題等進行加分獎勵,加分的學生在期末總評里會有10、8、6、5、3分的獎勵。每個等級的加分人數根據班里的加分人數來定,如一個班級加分的學生為30人,那么每個等級有六名學生可以有加分獎勵。
每次引入新課后,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新課。要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去閱讀,除了所設問題的可操作性要強以外,關鍵的一點是學生要有學習興趣,筆者是以加分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的。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一是解決生字、詞、句,凡是學生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詞或是語句都可以提出來問其他學生,提出問題的學生可獲2分獎勵,解決問題的學生給予3分獎勵。這樣大大激發(fā)了一部分學生站起來說的積極性。
二是分層次來設置問題,由淺入深,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的學習。比如在畢淑敏《世界上最緩慢的微笑》中筆者設置閱讀問題:如果你已退休,你知道了5·12汶川地震你會如何做?捐款?還是如何?
三是解決問題的形式多樣化,可以是個人回答個人加分,也可以是分小組來討論并回答,然后集體加分等。如在洛克菲勒《天堂與地獄比鄰》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以宿舍為單位,由宿舍長組織舍友表演文中的寓言故事,然后大家一起來評定一、二、三等獎并進行加分。
2.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體現在寫作能力的提高上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只能靠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平時教師讓學生寫得多,教師批改多,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可以得到較快的進步。
現在技工院校的學科教育存在重技能、輕知識的思想,這使得語文課在技工院校的學科教育中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語文作為技工學校的基礎科目,受專業(yè)課的影響甚至變成了一些教師口中可有可無的邊緣科目,甚至提出要去掉語文課改上專業(yè)課。
從學生的能力方面來看,我們不是要求學生寫出如何華麗的文章或是思想如何深刻的論文,而是要求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看法。正所謂“境不在優(yōu),有想則美。文不在意高,有思則深。”正如魯迅對“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所感,教師不可能要求學生的語文功底一定要如何的深厚,只是要求學生能與人進行健康積極的溝通交流即可。
技工院校的語文教學與普通教育的語文教學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普通教育側重學生的語文功底,技工院校則側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不管兩者有怎樣的區(qū)別,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有人說要多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筆者認為這個說法是片面的。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若是頭腦中沒有什么語言,再如何說也是沒辦法說出個甲乙丙丁來的。對技工院校學生來說,沒有比讓學生寫作更能提高其語文能力的好方法了。
有了這種認識,哪怕是筆者擔任10個班的教學任務,每周批改作業(yè)達到四五百本也要堅持讓學生寫作。這樣做的結果是可以通過學生的文字來了解他們。筆者堅持要學生在寫作時做到“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心”。這樣才能有利于他們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提高。
3.選擇通俗易懂的課堂引入內容
筆者堅持??葱侣?,堅持隨手將喜聞樂見的新聞復制下來,在課堂上引用,從而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比如在老舍《我的母親》的教學中,結束小結時筆者就用了網絡上走紅的媽媽9個QQ表情盼兒歸。孩子在回家的不同階段對應媽媽的表情變化:在還沒回家時,媽媽的表情是“親親”,快要回家時,媽媽的表情是“嘻嘻”,在到家那天,媽媽的表情是“哈哈”,剛開始的兩天,媽媽的表情是“呵呵”,后來慢慢的媽媽的表情是“右哼哼”,再過了幾天,媽媽的表情就是“怒”,又過了幾天,媽媽的表情是“怒罵”,等要走時,媽媽的表情是“失望”,等走了好久以后,媽媽的表情是“悲傷”。這就是我們的媽媽,情緒多變卻又一直疼愛著兒女。筆者引導學生們理解對我們愛之深責之切的媽媽。在那次課堂寫作上,學生寫下了很多感人的關于媽媽的愛的故事。
在馮驥才《父子應是忘年交》的教學中,筆者就用了一句導語:世上只有媽媽好,爸爸也不錯。這樣導入課堂后,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被吸引過來了,學生心中對父親的愛意馬上被激發(fā)出來,順勢進入了對新課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隨著課文進一步理解平時極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父愛,理解沉默如大山的父親,此次課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4.盡量與專業(yè)課相結合
語文課與專業(yè)課相結合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實用寫作“求職信”的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生專業(yè)來進行教學。在網絡班學生上課時,筆者用了當時對網絡管理員的招聘要求來指導學生寫求職信。這樣不但收到了很好的語文學習效果,還對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學習指引作用。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