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漪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如果在教學中只是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則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性比較弱,大多處于一種比較被動的地位,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要有互動性成分,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保障課堂教學效果。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行互動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行互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加強互動,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老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這樣的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二,有利于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維。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比較被動,思維比較呆滯。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加入互動性成分。第一,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第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可以相互啟發(fā),使思維變得活躍起來。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互動,可以讓老師從學生那里了解教學反饋,比如發(fā)現教學中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有效提高教學針對性。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互動的措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行互動,需要老師打破傳統教學的束縛,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采用游戲教學法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天性比較活潑好動,采用游戲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比如,筆者考慮到現在的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比較喜歡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于是,在教學中筆者就引進里面的人物,在識字環(huán)節(jié),將班里的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是喜羊羊組、美羊羊組、暖羊羊組,將一個單元所學的新字全部歸納起來,玩“拼字成詞”的游戲,讓這三個小組進行比賽。學生們一聽是玩游戲,都興致勃勃,一個個都躍躍欲試,馬上進入游戲情境中,這樣的教學寓教于樂,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個人都參與其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保證了教學效果,可謂一舉多得。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有效提高互動性,老師還需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于感興趣的事物總想探個究竟。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依托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思考,啟發(fā)學生思維。比如在講解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虎門銷煙》一課時,學完這一課之后,學生了解了林則徐的愛國精神,設立問題——如果林則徐還活著,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學生聽完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馬上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有的說:“你真是一位大英雄,我也要好好學習,多向你學習?!庇械膶W生說:“你的行為讓你欽佩,是我們國家的驕傲”等,學生的思維都非?;钴S。此外,老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做出相關假設,如“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的形式,讓學生結合課文實際,引發(fā)學生思考。
3.加強實踐教學
教學并不只是純理論的教學,老師還可以在教學中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參與實際教學環(huán)節(jié),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來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生學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之后,讓學生根據課文介紹,畫出鐵路的設計圖紙。學生根據老師講解,各自畫出設計圖紙,老師再仔細講解。又如,在學完《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后,讓學生根據作者的游覽路線,畫出相關的游覽示意圖等。這樣的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注重互動性因素,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這樣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這就要求老師在具體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加強實踐教學,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并為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杭集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