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立
簡軼終于被提拔了。
35歲,反貪局處級干部。簡軼知道自己走來一路不易。從考上公務(wù)員的那天起,他立志正直、不悔,一身正氣地走公仆之路。
上天總是眷顧那些有理想有準備的年輕棟梁。簡軼如愿地進入了反貪局,這是他一心想去的地方,對于那些為官貪腐之人,他有一種發(fā)自本能的厭惡,他處理起那一樁樁的案子,也是果敢決絕,鐵面無私。
在這個城市,反貪局可是一個有名的衙門,不僅是因為它的職能和名聲,也因為這個局里有一位著名的鐵局長。鐵局長本姓汪,名鐵錚。他父母取意鐵骨錚錚來給他定了名。由于在這個城市雷厲風(fēng)行、懲治腐敗,于是便沒人再喊他汪局長,而都改口為“鐵局長”了。
簡軼對鐵局長有種由衷的敬佩,在進入反貪局工作后,他一直以鐵局為榜樣,除對自己一貫的嚴格和清廉,對于工作更是專注到玩命的地步。反貪局上下都知道,簡軼受到的各種人生恐嚇和威脅應(yīng)該是最多的,但是他義無反顧。在歷次全局的工作考評中,簡軼的業(yè)績也是全局最優(yōu)秀的。
只不過,簡軼一直沒有獲得過任何提拔的機會而已。
終于在這個年末的時候,鐵局長要親自找簡軼談話了。局里負責(zé)干部選調(diào)的組織部長提醒簡軼,這個是鐵局長要提拔他的信號,讓他好好準備。簡軼卻心里十分的平靜,他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什么,提拔只是意味著更大的責(zé)任。
那天早上,簡軼異常平靜地走進了鐵局的辦公室。鐵局正巧接電話,招手示意他坐下。簡軼坐在鐵局屋里沙發(fā)的一角,眼睛卻一遍一遍地掃著墻上的那幅字。
鐵局好書法,寫得一手好字,尤其擅長飛白“草篆”。局里都知道局長有雅興,但很少在公開場所見到他揮毫。他辦公室里的這幅,倒是每個人都見過,而且都記憶尤深的。
這幅字,準確的說就是一個字“廉”,在三平尺上揮毫而就。簡軼每次到鐵局長公辦室,都會仔細端詳這幅字。他覺得,這字里蘊含了一個人的為事之風(fēng),更是一個人對于人生的態(tài)度。
鐵局和簡軼的談話,其實很簡單。鐵局表揚了簡軼工作的出色,也表達了自己對他的器重,同時也告訴簡軼,這次提拔的后備考察對象有簡軼,但是還未做最后的定論,希望簡軼經(jīng)得起組織的考察。當然,鐵局希望簡軼不要把提拔看得那么重,既然為人公仆,就應(yīng)當有奉獻有犧牲和度量,即便沒有獲得提拔,也應(yīng)該一如既往,無怨無悔。簡軼在自己最尊重的人面前,眼眶濕潤,心潮澎拜。他最后告訴鐵局,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絕不是飛黃騰達,而是奉獻一己之力,恪盡職守。
“鐵局,我最后有一事相求?!焙嗇W起身,準備走出鐵局辦公室時,突然站住了。
“你說。”鐵局饒有興趣地抬起頭,看著簡軼的眼睛。
“我想求您一幅字?!焙嗇W用仰慕的眼光看了看墻上的那幅“廉”,又看了看局長。
“還沒到時候,我想會有那么一天的?!辫F局嘴角露出些令人費解的笑,低下頭去看文件了。
簡軼第二天見到了組織部長,將與局長談話的內(nèi)容如實匯報,也提到了求字一事。
“鐵局是我敬重的人,我特別想得到一幅他的字,就要一個廉字,懸掛在我身后,如師督促,讓我天天振奮?!焙嗇W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組織部長,請求他幫忙再次向鐵局懇請。
組織部長微微一笑,招呼簡軼湊近過來,一五一十,如此這般。
幾個月后,簡軼的提拔任命下來了,他走馬上任,搬入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座椅的身后墻上,那幅“廉”字,風(fēng)神高邁。鐵局落四字款,讓這幅大字寓意深刻。
簡軼備加努力工作了,至于為了求得這幅字給鐵局送去的5萬元潤筆費,雖然他偶爾也隱隱心疼,但是他覺得組織部長說得是有道理的。
“既然是求字,那就得按書法界的規(guī)矩辦,鐵局是大家,5萬元潤筆費是應(yīng)該的?!?/p>
收藏家
當我跟隨他走進他收藏室的那一刻,我?guī)缀跻舷⒘?。而他卻沒有了剛才的緊張,如同換了一個人似的。跟在他的身后,我能感覺到走進收藏室的瞬間,他長長地換了一口氣,如同在水里潛泳了很久的人,終于露出水面換了口新鮮空氣。
那是一個位于地下二層的空間,層高超出了我的想象,足有5.2米。置頂?shù)漠愋螣艄軒缀醺采w了整個天花板。當他按下電源,整個空間霎那間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時,比那空間和光線更讓人瞠目的是滿屋的藏品,讓你如同置身于一個中國古代藝術(shù)品的博物館。
他在我的前面,頭也沒有回,用他那修長的手指做了一個跟隨他的示意。我知道他想帶我參觀一個藏品,于是緊緊地跟隨了。
“那個條幅是董其昌,不過是臨摹的。當然真品也在我這兒。”他把下巴抬了抬,算是介紹了墻上的那個條幅。
“這個罩子里的是成色最高的宣德爐,銅料來自天火閃電直接劈中的銅礦原石,又叫虛銅。你看這爐身上閃爍的奇異的光芒,這在國內(nèi)是孤品。當年只有皇室才能用這類成色的宣德爐?!彼驹谝粋€玻璃龕前自言自語道。而那時我的眼神已經(jīng)被一個唐三彩吸引住了。
“你應(yīng)該沒有可能見到保存這么好的唐三彩馬。這是咸陽一個唐墓中出土的,保存好到讓你覺得可能是贗品?!彼煊X了我的興趣。
在那張金絲楠木的條案上面,擺了不少的卷軸。他伸手示意我可以打開一幅。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指點了其中的一幅。他拿起一端,讓我展開。這是一幅明代謝庭循的《孤山九老圖》,九個儒士,棲身云霧繚繞的亭臺樓閣間,神情各異,精妙絕倫。我看得仔細,他在旁邊拿起一幅一幅的卷軸,如數(shù)家珍。那些畫的精妙之處,那些大家的生平軼事,他娓娓道來。
“請跟我來?!彼疽馕腋呦蚍块g的另一邊。
“還有一些更加珍貴的藏品,輕易是不向人展示的。”他的語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我不由自主地被他帶領(lǐng)著。
就在他有點炫耀地請我猜一幅米芾的行書是他花了多少錢收藏時,他突然回過神來。當然,那一刻我也回過神來。
我故意用生冷的口氣說道:“可以了吧,我想我們該走了。我已經(jīng)滿足了你的愿望?!?/p>
他并沒有回答我,而是用依戀而又生疼的眼神在撫摸著這個房間的一切。
“你們能照顧好這間屋子里的一切嗎?”他說這話時,眼淚竟然如泉涌。
我用手既是拖著又是推著他走到了收藏室的門口。我的助手給他重新戴上了手銬。
“其實我只是喜歡收藏?!彼脑捄唵斡謴?fù)雜,也許并不是說給我聽的。
押解他的警車已經(jīng)走遠了,助手站在我的旁邊,等著我的指令。我并沒看他,只是一直注視著遠去的警車。
“他的確是個收藏家,不過他也是一個十足的貪官、混蛋。他不擇手段、瀆職腐敗……”我在跟助手講這些話時,腦海中竟然浮現(xiàn)的是他給我介紹藏品時的眼神,那眼神里滿是對這些藝術(shù)品深深的無盡的感情。
“是的,他的確是一個收藏家?!蔽倚睦镎f道。
將軍令
元朔六年,秋。
漢軍六路精騎,十萬大軍,于定襄出塞,攻擊匈奴。老將軍領(lǐng)命率部出征,英雄暮年,壯心不已。
一場遭遇戰(zhàn)落幕,漢軍歷經(jīng)磨礪,出師告捷。山岡上、坡嶺上,狼煙已滅,但尸橫遍野。將軍騎在西涼赤兔上,信馬由韁,巡視戰(zhàn)場。前方斥候押解一隊俘虜從將軍馬前而過。
“停下?!睂④娛諗n韁繩,攔著隊伍。
“抬起你的頭,我要看見你的眼睛?!睂④婑R鞭指向一個身材矮小、非常瘦弱的匈奴俘虜。
斥候調(diào)轉(zhuǎn)馬頭,來到匈奴面前,喝令這名俘虜。
這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匈奴少年,淺黃色的眼珠中,流露出一種異樣的光澤。將軍殺氣逼人,瞪眼凝眉,不怒自威。
匈奴少年并不躲閃,回望將軍,神情自若。只是眼神中,那股異樣的光澤,反倒讓將軍心生不安。
將軍問道:“我看到你的眼里,閃爍著你的膽怯?!?/p>
少年微微一笑:“將軍,我的眼里分明是仇恨?!?/p>
將軍周身一震,赤兔竟然后退了兩步。
將軍勒令:“松開他的繩索,放他回大漠。來日再戰(zhàn),讓我看看你的仇恨。”
少年沉著地整了整衣袖,竟然指著遠處一匹無主的戰(zhàn)馬,要求騎走。將軍有幾分欽佩他的少年英雄,默許了。
噠噠聲遠去,夜幕四起。
整個秋天,將軍再未見過少年,漢軍征伐全勝,班師回朝。
這一年,初冬。
漢武帝在上林苑狩獵時獲得一只“一角而足有五蹄”的怪獸。加之漢朝對匈奴大規(guī)模反擊的勝利,漢武帝有感天意受降。因此次年改年號為“元狩”,有征伐之意。
元狩二年,秋。
大軍已是三出定襄。將軍年邁,統(tǒng)帥后部。
黃昏,大隊匈奴俘虜緩緩而來,前部獲勝,后部收攏俘虜,以備回朝請功。將軍策馬而過,巡視著大隊俘虜,尋找著那個曾經(jīng)讓他記憶尤深的少年。
無果。
將軍干脆勒住韁繩,要求每個俘虜從他馬前而過時,必須抬頭與將軍雙目對視,直至夜幕降臨。
夜,副將入帳。
“將軍是否在尋找那位兩年前的少年?”副將問道。
將軍抬頭,若有所思。
“我哪里是在找尋那位少年啊,我只是想看到這個草原民族的眼神?!睂④娖鹕?,踱步到帳門月光下。
“將軍此舉何意?”副將不解道。
將軍一聲長嘆。
“今日所見,你沒覺得每一個俘虜?shù)难劬锒加挟斈昴莻€少年眼中那異樣的光澤嗎?”將軍提點道。
“將軍的意思是……”副將仍不理解將軍之意。
“征伐數(shù)年,大漢天威,可匈奴并無怯意,反倒是越來越戀戰(zhàn)。他們每個人的眼中滿滿的都是對我們深深的仇恨!”將軍仰望著草原上深邃的夜空。
“匈奴如草芥,我大漢天兵一到,處處土崩瓦解。如能將他們趕盡殺絕,我大漢可保萬年基業(yè)。”副將試探著將軍的口氣。
“愚昧!既是草芥,豈能趕盡殺絕,你不見這草原上的草一歲一新,何時枯萎過?!睂④姲纬雠鍎δ曋f道。
“征伐之意,謂之降服,如無此道,殺戮又有何意。”將軍收回佩劍,抬手示意副將退下。
元狩四年,夏。
漢軍兵鋒直指大漠,老將軍出人意料地自薦出任前軍統(tǒng)帥。皇帝念及將軍戎馬生涯,即將掛印,準其先鋒立功。
將軍先鋒,領(lǐng)兵入大漠,先避敵不擊,后遇敵亦不死戰(zhàn),虛晃游蕩。直至放走匈奴大半。中軍后將圍殲殘敵,小勝而歸。將軍致函主帥,承攬怯戰(zhàn)之過。
班師之日,將軍立馬于夕陽下,揮鞭告別部眾,于殘陽如血中,拔劍自刎。后史書記載為:漠北之戰(zhàn),前將軍,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副將追隨將軍多年,斬殺赤兔,同將軍尸骸一并葬于大漠之南的草原上,永遠伴隨著一歲一新的原上之草。
之后千年,草原上的殺戮從未停歇,從來沒有什么永遠的征服,無非一時的征伐而已。
倒是原上之草,生生不息!
謀殺
作為“案件聚焦”欄目專欄記者,這是我十年來遇到的最離奇的謀殺案。
坐在我面前的這個青年人,準確地說是剛剛過了十八歲的年紀。因為長期的缺少營養(yǎng),他的頭發(fā)稀少且枯黃,慘白的臉色讓人的心頭滲出絲絲的涼意。更讓人坐立不安的是,他六歲就高位截肢。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在中國,由于醫(yī)療條件及經(jīng)濟條件的原因,在街上,我們能看到一些高位截肢者,用雙臂拄著兩個小板凳,交替往復(fù),代替腳來行走??墒牵诮裉焐衔缤彽默F(xiàn)場,我竟然又看見了這讓人心酸不已的一幕。坐在我面前的那個青年人就是這樣,在法警的監(jiān)視下,用手走上被告席的。
這個青年在今天上午的庭審中,承認了罪行,并將謀殺細節(jié)清楚地講述了。他的冷靜,讓所有在場的人驚訝。誰會想到,這樣的一個殘疾可憐的青年人,謀殺的竟然是照顧撫養(yǎng)自己十二年的親姐姐。
“三天后,即將宣判。我想你我心里都很清楚你的判決?!蔽议_始跟他對話。作為專欄記者,我獲準采訪他。十年來,我采訪了很多死囚。從法律的另一面,去重新審視著案件和那些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