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清
人的認知,是對客觀事物的序列反映過程。在語文學習中,寫作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教學大綱也正是遵從這個規(guī)律分不同學段對小學生的寫作訓練設計了由“遣詞造句——看圖寫話——片段練習——半自主習作——獨立習作”這樣一個序列化藍圖,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出了宏觀指導。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時,各種不同的文體、題材也有其訓練的序列,寫景習作一般要經(jīng)過“觀察積累——加工整理——外化成文”這樣的一個由外到內(nèi)再到外的三重轉(zhuǎn)換過程。教師要以這種科學規(guī)律作為指導,有計劃、有策略地設計習作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夯實語言表達基礎。
一、多方式常積累,備圖備文見識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边@里的“米”指的是素材。首先,寫作者需要豐富的見聞作為激發(fā)情感的觸發(fā)器和承載情感的載體,這一點可以歸結(jié)為生活閱歷。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少,積累素材的意識比較淡薄,因此,習作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學生建立素材庫。其次,寫作者需要豐富的語言積淀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旺盛時期,但是積累語言的方法需要教師引導。
實踐中,素材積累的方法眾多,但是興趣是學生長久堅持的動力。一方面,教師要采取拍照、記錄等常用的方法激活學生積累生活素材的意識,讓學生以圖冊、札記等形式記錄自己的見聞和經(jīng)歷,作為分享和交流的材料。另一方面,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分類摘抄和背誦的興趣,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范式,為進一步仿照和創(chuàng)造美的語言鋪就道路。
舉例來說,景觀在生活中處處存在,不是只有景區(qū)的景點才是景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的一角,記錄自己認為最美的畫面。當然,如果有機會出游,多拍些不同景點的照片并及時地給照片配上文字注釋也是記錄生活的有效方法。對于閱讀,我們要分類對待,要從語言的表達技法等方面多多積累。此外,很多地方性報刊和書籍中也有一些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精彩文章,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尋找觀察的角度和感悟的途徑。在閱讀中積累、模仿、創(chuàng)造,達到一定程度,生活素材和文學素材才能自然融合,學生才能創(chuàng)作出作品。
二、展圖文贊美景,大方交際思路廣
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規(guī)律對作文教學同樣適用,學生的“米糧”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并結(jié)合閱讀學習活動中積累的寫作技巧來組織材料,整理材料。交際活動是開拓學生習作思路的有效途徑。在寫作指導時,教師要有效地搭建交流平臺,讓學生以多種方式交流自己的材料,在互動過程中,整理表達的要點。當然,要搭設交流平臺,首先是要創(chuàng)設情境,比較成功的做法是以多媒體課件為主導,素材的擁有者(教師或者學生)按照特定的順序講述自己的故事,為大家的交流作示范和引導,之后由學生個體在小組內(nèi)向合作伙伴介紹自己的素材。
比如,三年級上冊“習作四”的教學片段:
師:(多媒體出示照片)這是馮長柱同學去山坡上游玩時的一張照片,他把自己游玩時的所見所聞寫成了文章,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文章)
生1:他寫得很好,從草的高矮、顏色來觀察,還寫到了自己在草地上見到的小動物。
生2:老師,我也有一張照片。
師:是嗎?拿上來讓大家看看。
生2:(投影自己的照片)我是在家鄉(xiāng)的后山上照的,那里清晨的陽光最奇妙了,一道一道的就像一把把金色的利劍從樹林的間隙插進來,晨霧不斷地由地面開始升騰,在陽光的映照下就像仙境一般。樹林里的鳥兒不斷鳴叫,似乎在大喊:“天亮了,天亮了,快點飛出去捉蟲子!”
師:你的家鄉(xiāng)真美,我恨不得現(xiàn)在就飛過去瞧一瞧。同學們,我知道大家今天都準備了一幅自己心目中最美麗的圖畫,你們能像這兩位同學一樣向自己的伙伴介紹它們嗎?
生:(齊答)能!
習作前的交流是必要的,一方面讓寫作者明確文章寫來是要讓人讀的,心里有了傾訴的對象;另一方面,在互動的過程中,大家互相提問,寫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得到了必要的補充。
三、引經(jīng)典創(chuàng)新意,情感為線景做網(wǎng)
學生的寫作訓練,始終離不開借鑒。借鑒經(jīng)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寫作的范式,為寫作鋪就道路,適當引導并打開學生的思路,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
在教學高年級的寫景作文時,朱自清的《春》就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師:(出示《春》)讀了這篇文章,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1:作者寫到了和春天相關的很多景物,我最喜歡他寫雨的那部分,他不僅仔細觀察了春天的雨,還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說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生2:開頭的“盼望著”讓人印象深刻,寒冷的冬天過去了,人們最盼望的就是春天了。我覺得寫景色就要帶著自己的感情寫,不能只描述見到的東西,那樣會很枯燥。
學生就像等待開放的花苞,教師只有精心澆灌和耐心撫育才能使他們綻放。習作教學,無疑是語文教學中最難啃的一塊骨頭,但是只要教師樂于鉆研,讓學生一步一步積累,就一定會收獲精彩的果實。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