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類分析在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14-09-02 03:27曾永健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4年7期
      關鍵詞:語境

      曾永健

      摘要:英語教學常受困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學生面對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等教學法學習情緒不高,對只為了背單詞、記短語、做練習題的模式提不起興致,也不能很好地從宏觀角度欣賞語篇,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鑒于此,從語類意識、語類分析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文化語境、語篇情景、語類結構等層次探討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學的改進。同時,運用語類分析還能有效地幫助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篇章賞析能力。

      關鍵詞:語境;語類分析;綜合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7-0154-02

      1前言

      英語課程的普及使大學生接受長期的英語教育,任課教師常用語法翻譯等教學法教導學生習得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以便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然而,這種側重于微觀角度分析,注重詞匯語法,不關注語篇結構和篇章理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受到限制,篇章的賞析能力也得不到發(fā)展。學生費力搞懂每一個單詞以及其搭配、運用,卻忽略了對語篇整體的認識。盡管英語教師和研究者們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深得學生的喜愛又有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文從語類意識、語類結構的篇章分析角度,探討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進,尋找改善語言教學的有效模式。

      2語類的定義

      “genre”來自法語,意為“體裁”。當代語言學家使用“genre”來形容所有語言交際現(xiàn)象,即語篇類型。國內學者方琰(1998)稱之為“語類”。根據不同的研究著重點,對語類的定義也不同?,F(xiàn)有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類理論分析框架至少有七種[1]。包括哈桑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框架、婉托拉的動態(tài)語類分析框架、馬丁的符號環(huán)境理論框架、米勒的分級分析框架、福倫茲和法萊爾的分級分析框架、皮爾斯和康克林的分級分析框架,以及帕爾特利奇的語類確認框架。國內的學者張德祿(2002)在分析以上七種理論框架后,結合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提出新的語類研究框架。

      3綜合英語語類研究

      目前的語類研究大多用來指導閱讀教學,如張秀霞(2010)和寫作教學,如張清東(2010),或者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如胡堅(2012)等某一方面的分析,對綜合英語教學的研究還有待探討。教學大綱指出,綜合英語的目的是通過語言基礎訓練和篇章分析講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學會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等。

      語言首先是一種行為潛勢,通過意義潛勢表達,是社會人在社會文化語境中通過詞匯語法系統(tǒng)來表達,從而達成有意義的交流。語言受意義的支配,通過交際實現(xiàn)交流,通過語篇實現(xiàn)信息組織,本質上是語義的系統(tǒng)網絡。綜合英語的教學注重語篇為中心,通過概念功能、交際功能、語篇功能提供意義潛勢。語篇教學只有在具體的文化語境中運用語言,通過語篇講解語言,挖掘其中的語類結構潛勢,才能有效地教學文章。

      首先,教師應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圍繞文章組織課堂話語。二是思考語篇類型,該以何種語類進行教學。具體的準備是確定主題—確定語類—分析語類—分析語言模式。

      采用語類教學法,按照張德祿的語類分析框架(2002),首先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個語篇,閱讀全文,確定主題。在把握情景語境的基礎上,確定話語范圍、基調和方式[2]。話語范圍指的是篇章的話題、場景,話語的基調指的是篇章中參與者、說話者、聽話者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觀點、評價等。話語方式指的是篇章語言的描述方式、渠道,是對話還是獨白,是傾向于書面語還是口語等(張秀霞,2010)。

      其次,確定語類、分析語類:根據哈桑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框架(Halliday & Hasan, 1985),語類有必要成分和可選成分,分析文章對語類進行分類確認[3]。接下來精讀文章找出語篇的語域即意義構型,其中意義系統(tǒng)包括概念、人際和謀篇。

      最后,通過文字的音系層面和實體層面來研究篇章,如文中出現(xiàn)的特殊符號、標點、字體格式等等是否蘊含特殊意義。

      4教學應用

      如講解Where is the News Leading Us?先閱讀全文,確定主題。對文化語境的把握還可以探討中西方新聞角色的差異,例如中央新聞聯(lián)播和西方的新聞播放模式的差異。文章講解前,可以理清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過程、步驟等話語范圍要素,判斷文章里各方的關系、態(tài)度、觀點和評價等基調。文章主要講述新聞工作者對研討會上觀眾提問的回答引發(fā)了對新聞定義和新聞角色的再次思考。文章的話語是批駁性的基調,作者對新聞界自稱只報道新聞,不創(chuàng)造新聞的說法持否定意見。對凡是新聞都是壞消息的新聞界運作理念進行批駁。話語方式是單向的非對話的闡述與評議結合的表達。

      該語篇的語類為議論文,接下來確定語篇的語域特征。從議論文的寫作角度出發(fā),找出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目的、組織結構以及語言形式[4]。此篇章和其他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的寫作方式不一樣,作者既不在開頭也不是在結尾提出自己的觀點,作者在第三段寫到“Why, he asked, are the newspapers and the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so disasterprone? Why are newsmen and women so attracted to tragedy, violence, failure?如果不了解文章的文化語境,會覺得好像新聞編輯者由于各種壞消息的存在受到譴責。但其實不然,作者運用多種方式論證層層批駁,采用對比、引用等修辭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中間段落水到渠成地提出新聞媒體的職責和角色,然后再進一步論證新聞界應該多報道積極新聞的觀點。

      詞匯的語類分析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的是及物性、語氣、情。人際功能主要分析語氣和情態(tài)。謀篇功能主要分析詞匯、信息、銜接以及形式結構潛勢。精讀文章,分析文章的詞匯語法結構,這和語法翻譯有相似之處,但著重點不一樣,此時分析詞句是為了理解作者如何通過遣詞造句表達觀點。分析文章之后,可從寫作敘述角度、組織結構、語言形式等方面討論相似語類語篇的寫作,并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的知識輸入轉化為知識輸出。

      5對教學的啟示

      經過上述的討論得出把語類意識、語類分析融入英語教學是有必要的。首先,根據上述語類教學法步驟,教師提出符合語類分析層次的問題,從文化語境、語類結構、情景語境、語篇意義等層面展開提問,逐層剖析文章。不僅能夠著眼于語篇結構及其功能的認識,轉移學生只關注詞匯語法的習慣,將注意力放到語篇的宏觀結構上,培養(yǎng)學生賞析文本的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其次,語類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的脈絡,幫助他們掌握各種語篇的寫作結構,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效果顯著,對文章思路的理解也更到位。最后,語類教學方式雖有改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點,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Text and Con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胡堅.英漢語言學學術論文文獻綜述的語類結構分析[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2,(1):38-44.

      [3]方琰.語言的功能——系統(tǒng)、語用和認知[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

      [4]張德祿.語類研究理論框架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339-344.endprint

      摘要:英語教學常受困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學生面對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等教學法學習情緒不高,對只為了背單詞、記短語、做練習題的模式提不起興致,也不能很好地從宏觀角度欣賞語篇,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鑒于此,從語類意識、語類分析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文化語境、語篇情景、語類結構等層次探討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學的改進。同時,運用語類分析還能有效地幫助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篇章賞析能力。

      關鍵詞:語境;語類分析;綜合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7-0154-02

      1前言

      英語課程的普及使大學生接受長期的英語教育,任課教師常用語法翻譯等教學法教導學生習得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以便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然而,這種側重于微觀角度分析,注重詞匯語法,不關注語篇結構和篇章理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受到限制,篇章的賞析能力也得不到發(fā)展。學生費力搞懂每一個單詞以及其搭配、運用,卻忽略了對語篇整體的認識。盡管英語教師和研究者們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深得學生的喜愛又有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文從語類意識、語類結構的篇章分析角度,探討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進,尋找改善語言教學的有效模式。

      2語類的定義

      “genre”來自法語,意為“體裁”。當代語言學家使用“genre”來形容所有語言交際現(xiàn)象,即語篇類型。國內學者方琰(1998)稱之為“語類”。根據不同的研究著重點,對語類的定義也不同?,F(xiàn)有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類理論分析框架至少有七種[1]。包括哈桑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框架、婉托拉的動態(tài)語類分析框架、馬丁的符號環(huán)境理論框架、米勒的分級分析框架、福倫茲和法萊爾的分級分析框架、皮爾斯和康克林的分級分析框架,以及帕爾特利奇的語類確認框架。國內的學者張德祿(2002)在分析以上七種理論框架后,結合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提出新的語類研究框架。

      3綜合英語語類研究

      目前的語類研究大多用來指導閱讀教學,如張秀霞(2010)和寫作教學,如張清東(2010),或者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如胡堅(2012)等某一方面的分析,對綜合英語教學的研究還有待探討。教學大綱指出,綜合英語的目的是通過語言基礎訓練和篇章分析講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學會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等。

      語言首先是一種行為潛勢,通過意義潛勢表達,是社會人在社會文化語境中通過詞匯語法系統(tǒng)來表達,從而達成有意義的交流。語言受意義的支配,通過交際實現(xiàn)交流,通過語篇實現(xiàn)信息組織,本質上是語義的系統(tǒng)網絡。綜合英語的教學注重語篇為中心,通過概念功能、交際功能、語篇功能提供意義潛勢。語篇教學只有在具體的文化語境中運用語言,通過語篇講解語言,挖掘其中的語類結構潛勢,才能有效地教學文章。

      首先,教師應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圍繞文章組織課堂話語。二是思考語篇類型,該以何種語類進行教學。具體的準備是確定主題—確定語類—分析語類—分析語言模式。

      采用語類教學法,按照張德祿的語類分析框架(2002),首先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個語篇,閱讀全文,確定主題。在把握情景語境的基礎上,確定話語范圍、基調和方式[2]。話語范圍指的是篇章的話題、場景,話語的基調指的是篇章中參與者、說話者、聽話者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觀點、評價等。話語方式指的是篇章語言的描述方式、渠道,是對話還是獨白,是傾向于書面語還是口語等(張秀霞,2010)。

      其次,確定語類、分析語類:根據哈桑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框架(Halliday & Hasan, 1985),語類有必要成分和可選成分,分析文章對語類進行分類確認[3]。接下來精讀文章找出語篇的語域即意義構型,其中意義系統(tǒng)包括概念、人際和謀篇。

      最后,通過文字的音系層面和實體層面來研究篇章,如文中出現(xiàn)的特殊符號、標點、字體格式等等是否蘊含特殊意義。

      4教學應用

      如講解Where is the News Leading Us?先閱讀全文,確定主題。對文化語境的把握還可以探討中西方新聞角色的差異,例如中央新聞聯(lián)播和西方的新聞播放模式的差異。文章講解前,可以理清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過程、步驟等話語范圍要素,判斷文章里各方的關系、態(tài)度、觀點和評價等基調。文章主要講述新聞工作者對研討會上觀眾提問的回答引發(fā)了對新聞定義和新聞角色的再次思考。文章的話語是批駁性的基調,作者對新聞界自稱只報道新聞,不創(chuàng)造新聞的說法持否定意見。對凡是新聞都是壞消息的新聞界運作理念進行批駁。話語方式是單向的非對話的闡述與評議結合的表達。

      該語篇的語類為議論文,接下來確定語篇的語域特征。從議論文的寫作角度出發(fā),找出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目的、組織結構以及語言形式[4]。此篇章和其他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的寫作方式不一樣,作者既不在開頭也不是在結尾提出自己的觀點,作者在第三段寫到“Why, he asked, are the newspapers and the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so disasterprone? Why are newsmen and women so attracted to tragedy, violence, failure?如果不了解文章的文化語境,會覺得好像新聞編輯者由于各種壞消息的存在受到譴責。但其實不然,作者運用多種方式論證層層批駁,采用對比、引用等修辭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中間段落水到渠成地提出新聞媒體的職責和角色,然后再進一步論證新聞界應該多報道積極新聞的觀點。

      詞匯的語類分析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的是及物性、語氣、情。人際功能主要分析語氣和情態(tài)。謀篇功能主要分析詞匯、信息、銜接以及形式結構潛勢。精讀文章,分析文章的詞匯語法結構,這和語法翻譯有相似之處,但著重點不一樣,此時分析詞句是為了理解作者如何通過遣詞造句表達觀點。分析文章之后,可從寫作敘述角度、組織結構、語言形式等方面討論相似語類語篇的寫作,并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的知識輸入轉化為知識輸出。

      5對教學的啟示

      經過上述的討論得出把語類意識、語類分析融入英語教學是有必要的。首先,根據上述語類教學法步驟,教師提出符合語類分析層次的問題,從文化語境、語類結構、情景語境、語篇意義等層面展開提問,逐層剖析文章。不僅能夠著眼于語篇結構及其功能的認識,轉移學生只關注詞匯語法的習慣,將注意力放到語篇的宏觀結構上,培養(yǎng)學生賞析文本的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其次,語類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的脈絡,幫助他們掌握各種語篇的寫作結構,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效果顯著,對文章思路的理解也更到位。最后,語類教學方式雖有改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點,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Text and Con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胡堅.英漢語言學學術論文文獻綜述的語類結構分析[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2,(1):38-44.

      [3]方琰.語言的功能——系統(tǒng)、語用和認知[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

      [4]張德祿.語類研究理論框架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339-344.endprint

      摘要:英語教學常受困于教學方法的單一,學生面對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等教學法學習情緒不高,對只為了背單詞、記短語、做練習題的模式提不起興致,也不能很好地從宏觀角度欣賞語篇,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鑒于此,從語類意識、語類分析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文化語境、語篇情景、語類結構等層次探討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學的改進。同時,運用語類分析還能有效地幫助提高英語閱讀水平和篇章賞析能力。

      關鍵詞:語境;語類分析;綜合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7-0154-02

      1前言

      英語課程的普及使大學生接受長期的英語教育,任課教師常用語法翻譯等教學法教導學生習得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以便在考試中獲得高分。然而,這種側重于微觀角度分析,注重詞匯語法,不關注語篇結構和篇章理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受到限制,篇章的賞析能力也得不到發(fā)展。學生費力搞懂每一個單詞以及其搭配、運用,卻忽略了對語篇整體的認識。盡管英語教師和研究者們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深得學生的喜愛又有顯著的教學效果。本文從語類意識、語類結構的篇章分析角度,探討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改進,尋找改善語言教學的有效模式。

      2語類的定義

      “genre”來自法語,意為“體裁”。當代語言學家使用“genre”來形容所有語言交際現(xiàn)象,即語篇類型。國內學者方琰(1998)稱之為“語類”。根據不同的研究著重點,對語類的定義也不同?,F(xiàn)有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類理論分析框架至少有七種[1]。包括哈桑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框架、婉托拉的動態(tài)語類分析框架、馬丁的符號環(huán)境理論框架、米勒的分級分析框架、福倫茲和法萊爾的分級分析框架、皮爾斯和康克林的分級分析框架,以及帕爾特利奇的語類確認框架。國內的學者張德祿(2002)在分析以上七種理論框架后,結合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提出新的語類研究框架。

      3綜合英語語類研究

      目前的語類研究大多用來指導閱讀教學,如張秀霞(2010)和寫作教學,如張清東(2010),或者學術論文文獻綜述如胡堅(2012)等某一方面的分析,對綜合英語教學的研究還有待探討。教學大綱指出,綜合英語的目的是通過語言基礎訓練和篇章分析講解,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逐步提高語篇閱讀、理解能力,學會文體的表達方式和特點等。

      語言首先是一種行為潛勢,通過意義潛勢表達,是社會人在社會文化語境中通過詞匯語法系統(tǒng)來表達,從而達成有意義的交流。語言受意義的支配,通過交際實現(xiàn)交流,通過語篇實現(xiàn)信息組織,本質上是語義的系統(tǒng)網絡。綜合英語的教學注重語篇為中心,通過概念功能、交際功能、語篇功能提供意義潛勢。語篇教學只有在具體的文化語境中運用語言,通過語篇講解語言,挖掘其中的語類結構潛勢,才能有效地教學文章。

      首先,教師應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如何圍繞文章組織課堂話語。二是思考語篇類型,該以何種語類進行教學。具體的準備是確定主題—確定語類—分析語類—分析語言模式。

      采用語類教學法,按照張德祿的語類分析框架(2002),首先要從宏觀上把握整個語篇,閱讀全文,確定主題。在把握情景語境的基礎上,確定話語范圍、基調和方式[2]。話語范圍指的是篇章的話題、場景,話語的基調指的是篇章中參與者、說話者、聽話者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觀點、評價等。話語方式指的是篇章語言的描述方式、渠道,是對話還是獨白,是傾向于書面語還是口語等(張秀霞,2010)。

      其次,確定語類、分析語類:根據哈桑的語類結構潛勢理論框架(Halliday & Hasan, 1985),語類有必要成分和可選成分,分析文章對語類進行分類確認[3]。接下來精讀文章找出語篇的語域即意義構型,其中意義系統(tǒng)包括概念、人際和謀篇。

      最后,通過文字的音系層面和實體層面來研究篇章,如文中出現(xiàn)的特殊符號、標點、字體格式等等是否蘊含特殊意義。

      4教學應用

      如講解Where is the News Leading Us?先閱讀全文,確定主題。對文化語境的把握還可以探討中西方新聞角色的差異,例如中央新聞聯(lián)播和西方的新聞播放模式的差異。文章講解前,可以理清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過程、步驟等話語范圍要素,判斷文章里各方的關系、態(tài)度、觀點和評價等基調。文章主要講述新聞工作者對研討會上觀眾提問的回答引發(fā)了對新聞定義和新聞角色的再次思考。文章的話語是批駁性的基調,作者對新聞界自稱只報道新聞,不創(chuàng)造新聞的說法持否定意見。對凡是新聞都是壞消息的新聞界運作理念進行批駁。話語方式是單向的非對話的闡述與評議結合的表達。

      該語篇的語類為議論文,接下來確定語篇的語域特征。從議論文的寫作角度出發(fā),找出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目的、組織結構以及語言形式[4]。此篇章和其他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的寫作方式不一樣,作者既不在開頭也不是在結尾提出自己的觀點,作者在第三段寫到“Why, he asked, are the newspapers and the television news programs so disasterprone? Why are newsmen and women so attracted to tragedy, violence, failure?如果不了解文章的文化語境,會覺得好像新聞編輯者由于各種壞消息的存在受到譴責。但其實不然,作者運用多種方式論證層層批駁,采用對比、引用等修辭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在中間段落水到渠成地提出新聞媒體的職責和角色,然后再進一步論證新聞界應該多報道積極新聞的觀點。

      詞匯的語類分析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析的是及物性、語氣、情。人際功能主要分析語氣和情態(tài)。謀篇功能主要分析詞匯、信息、銜接以及形式結構潛勢。精讀文章,分析文章的詞匯語法結構,這和語法翻譯有相似之處,但著重點不一樣,此時分析詞句是為了理解作者如何通過遣詞造句表達觀點。分析文章之后,可從寫作敘述角度、組織結構、語言形式等方面討論相似語類語篇的寫作,并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的知識輸入轉化為知識輸出。

      5對教學的啟示

      經過上述的討論得出把語類意識、語類分析融入英語教學是有必要的。首先,根據上述語類教學法步驟,教師提出符合語類分析層次的問題,從文化語境、語類結構、情景語境、語篇意義等層面展開提問,逐層剖析文章。不僅能夠著眼于語篇結構及其功能的認識,轉移學生只關注詞匯語法的習慣,將注意力放到語篇的宏觀結構上,培養(yǎng)學生賞析文本的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其次,語類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語篇的脈絡,幫助他們掌握各種語篇的寫作結構,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效果顯著,對文章思路的理解也更到位。最后,語類教學方式雖有改進,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點,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 R. Hasan. Language, Text and Con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2]胡堅.英漢語言學學術論文文獻綜述的語類結構分析[J].外語藝術教育研究,2012,(1):38-44.

      [3]方琰.語言的功能——系統(tǒng)、語用和認知[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

      [4]張德祿.語類研究理論框架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339-344.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境
      創(chuàng)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多維語境順應與法律文本翻譯
      主題語境八:語言學習(1)
      主題語境九:個人信息(1)
      老區(qū)發(fā)展進入更高語境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馬克思三種語境下的自由概念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fā)語
      試論當代語境下段維的舊體詩
      垦利县| 赤城县| 贞丰县| 阜平县| 缙云县| 江安县| 枝江市| 侯马市| 梁平县| 搜索| 定日县| 苏尼特右旗| 土默特右旗| 墨玉县| 阆中市| 长兴县| 郑州市| 新野县| 武功县| 甘德县| 吕梁市| 大竹县| 乌鲁木齐县| 渝中区| 文昌市| 通河县| 盘山县| 福州市| 泰兴市| 彰武县| 平利县| 仁怀市| 闽清县| 通道| 嘉善县| 秀山| 蛟河市| 西乌珠穆沁旗| 荥阳市| 霸州市|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