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瓊
【摘要】作文是學生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語文的重頭戲。寫不好作文,是學語文的大敵。那么,如何克服學生作文難的現(xiàn)象?本文從看圖寫話、創(chuàng)設情境、自評自改等三個方面展開了論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作文;看圖;情境;自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詩人李白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而對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作文難,比上青天更難,難于無米之炊!”作文是學生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語文的重頭戲。寫不好作文,是學語文的大敵。那么,如何克服學生作文難的現(xiàn)象?多年來,我在低中年級作文教學過程中,注重打好寫作基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指導學生在學習觀察、表達的同時悟出方法、掌握方法,為高年級的作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看圖寫話的指導,打好寫作基礎
小學低年級學生接觸作文的起始階段,應該是看圖寫話。因此,看圖寫話的訓練尤為重要,它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合理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它對于學生觀察分析事物、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為進入中年級作文打好基礎。
(一)指導正確看圖,并展開聯(lián)想
引導孩子們按順序看圖,先看圖中的中心人物,大致理解什么人在做什么,然后再按照自己喜歡的順序觀察周圍環(huán)境,這樣才能讓孩子對畫面所表達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接著老師通過適當?shù)奶釂枺龑W生由一幅圖聯(lián)想到前前后后的幾幅圖,想象圖中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想象圖中人物會怎樣做,怎樣想,怎樣說。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使靜止的畫面盡量動起來,活起來,使無聲變有聲,使單調的畫面充實豐富起來。
(二)指導說話要說到位
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孩子嘗試著說,并且要說到位。俗話說:“出口成章,才能下筆成文”,低年級孩子表達起來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因此,在訓練前,我先給孩子擬出每句話提綱,由于低年級孩子對標點的運用還不熟練,在提綱中連標點都注意到。如:第一句說 “時間,景物怎樣(可以說天上的、地上的)?!?第二句說 “誰正在(去)哪里干什么?!?接下來幾句說 “誰看見什么?!薄罢l怎么做?!薄八▊儯┱f:‘什么?!薄八▊儯┞犚娛裁??!薄靶那樵鯓?。”等,這幾句必須按事情發(fā)展順序說,不能混亂。最后一句說 “他們真怎樣。(即中心句)”剛開始訓練時,不能操之過急,耐心地指導孩子有條理地說、連貫地說,及時糾正語病。在訓練說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語言表達上有獨到之處的學生應多加贊賞,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鼓勵:你的用詞相當準確;你把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得真實生動;你說的與大家說的不一樣,真有個性;你還會用比喻,想象力超豐富等等。在充分肯定孩子的同時,繼續(xù)激發(fā)孩子說的興趣:還可以用哪個詞語來形容?誰還能和大家說得不一樣?誰還能這樣說出人物的動作語言或心理活動?這還能怎樣比喻?等等。這樣舉一反三,讓孩子模仿說得好的同學發(fā)散思維,學生興趣盎然,雖是一幅簡單的圖畫,卻在不同的學生嘴里表達得精彩紛呈,富有童趣和靈性。于是乎,在說的基礎上再動筆寫,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三)進行初步寫的指導
通過剛才的觀察和說話,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話可以寫,鼓勵學生按提綱的提示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對初學作文的孩子要求不要高,開始寫的時候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格式要規(guī)范,語句要通順,無錯別字,有常用的標點。
二、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思如潮涌
學生到了三年級,已經具備了看圖寫話的能力,其觀察、想象能力都有了發(fā)展提高。在作文教學中,我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使他們喜歡寫作,有話可寫。
(一)先玩再寫,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玩玩具,玩游戲,在玩中不僅可能會發(fā)明新鮮的玩法,還能寫出“玩得新鮮的作文”。玩,就是學習。如:指導學生寫《不倒翁》,我讓學生先玩,有沒新鮮的玩法。有的學生說,我煩惱、傷心時把它當作開心果;有的學生說,我把它當作需要照顧的寶寶,給它洗澡;有的學生說,我把它當作參謀者,拿不定主意時搖它,看它是面對我,還是背對我,等等。一個小小不倒翁被學生寫得那么可愛。每一篇作文都各有特色。
(二)先做再寫,學會寫作一波三折
做事情,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會有所得。成功了,有經過戰(zhàn)勝困難,最終如愿以償?shù)目鞓?。失敗了,也嘗試了重重困難,雖敗猶榮。讓學生在周末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勞動的習慣和勞動的技能,體會勞動的艱辛。因為是學生親自參加的勞動,所以習作大多真實感人。指導學生學會把所做之事寫得一波三折。所謂的折,就是做一件事時,在中間出了意外或困難,使事情的發(fā)展偏離了預計的軌道,所以,要做點什么(即轉折),使事回到原定的軌道上。一個轉折要寫清楚,要把轉折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講清楚。事情寫得一波三折,可以擴張篇幅,還可以使內容更加曲折、豐富。如:指導學生寫《第一次燒菜》前,先讓孩子在家嘗試燒菜。上課時,讓學生回憶燒菜步驟。幾個步驟下來,是不是都那么順當,有遇到意外或困難嗎?有的學生說,我燒菜時接了個電話,結果燒菜失?。挥械膶W生說,我把鹽巴當味精,放了兩次鹽,大家咸得直皺眉。有的學生說,我怕熱油濺出來,不敢靠近翻炒,結果下面的菜燒焦了,等等。這么一點撥,學生的作文不再平淡,篇篇跌宕起伏,內容豐富。
(三)先看再寫,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選材的重要源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觀察大自然的草木蟲魚、生活中的各種事物,教孩子從不同側面來反映所觀察到的事物特點。如我在教寫《菊花》一文時,帶領學生來到學?;▔液媒嵌?,先觀察各種菊花的形、色、香味,再觀察陽光下的菊花樣子、微風中菊花的樣子、清晨有朝露的菊花的樣子等等。這樣學生心中有了比較清晰的印象,寫起來自然就行之流暢,有話可說了。
(四)先畫再寫,提高想象能力endprint
把畫與作文結合起來。畫是兒童心靈的自然流露,是他們心靈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畫己之心;而學生寫話表達能力是指書面表達能力,是以己之手寫己之心。由畫到文,是一種思維向語言的轉化,在轉化中可以提高兒童的想象表達能力。如寫《未來的機器人》《未來的汽車》等想象作文,我都采用先畫再寫的方法。若是把畫面描述清楚了,文章還干巴巴,那肯定是畫面不飽滿,這時再對畫面進行少量添加、修補。而后反過來再讀文,看畫面中新添事物應該添在何處、怎樣添,直到把作文寫得具體生動。
(五)先演再寫,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教師可安排學生排演課本劇、童話劇、小品等形式來豐富學生想象,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再進行說寫練習。先演再寫的形式有效地幫助學生再現(xiàn)了生活,回味了生活,展開想象,促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如在指導學生寫《森林聯(lián)歡會》中,孩子分別扮演猴子、小鳥、老虎等動物來表演節(jié)目,他們把動物各自的特點逼真地表演出來。在演評中,孩子的寫作興趣被充分調動,寫出了一篇篇活潑有趣的童話故事。
“玩玩、做做、畫畫、演演”這種愉快教學使學生感到作文“可親可近”。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充分調動學生主體的視覺、聽覺,讓學生動手、動腦。身臨其境,體會感受,對客觀事物進行真實地感知過程,使學生有豐富和翔實的主觀認識,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的難題。
三、自評自改作文
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學生要“自能作文”,還要“自能改文”。實踐證明,學生反復而認真地修改一篇作文,往往比寫一篇新作文更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老師對學生作文的精批細改,往往會促使學生形成習作時的一種惰性。習作中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學生本來能夠通過自己的修改得到解決,可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的這種大包大攬?zhí)娲藢W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學生往往由于教師在自己作文中的包攬代替而放棄自評自改。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快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應該經過從扶到放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加強指導,使學生評有依據(jù),改有方法。1.教給學生一套修改符號。2.反復朗讀,評改結合。通過朗讀,則可以“請耳朵作教員”,容易發(fā)現(xiàn)拗口的和有問題的詞句,從而考慮修改。3.評改中心是否明確。因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評改文章,首先要考慮中心思想是否健康、明確。4.評改條理是否清楚,言之有序。包括整篇文章的段落層次是否按照預先擬定的提綱寫的,文章前后的脈絡是否清楚。5.評改詳略是否得當,重點段落是否寫具體。要求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把重點段寫具體。6.評改開頭和結尾??匆豢撮_頭和結尾是否圍繞中心,或首尾呼應。
這樣一步一步推進,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了學生作文難的問題。當一個個學生都能發(fā)揮想象,寫出篇篇生動活潑的作文時,你一定會說:“作文,愛你沒商量!”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