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魏晉士人的個性與理想差異

      2014-09-05 03:18張瑜
      文教資料 2014年11期
      關鍵詞:左思阮籍曹植

      張瑜

      摘要: 魏晉士人既標榜個性獨立又身兼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重任,然而亂世之下想要兩全其美何其難矣?本文從中選取一些典型代表,通過比較他們的個性特點與理想追求,將他們粗略分為以曹植為代表的重理想型,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重個性輕理想型,以左思為代表的個性理想并重型,以及以陶淵明為代表的重個性舍理想型四類。

      關鍵詞: 魏晉士人個性理想差異

      個性與理想其實是兩個概念,前者指個人性格上的特點,后者則是個人的志向愿望。這二者雖然都屬于內部主觀因素,但我們同樣不容忽略那些外部客觀因素,如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對他們或多或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選取一些受主客觀不同因素影響的魏晉士人代表,就其個性特點與理想追求將他們粗略分為重理想型、重個性輕理想型、個性理想并重型和重個性舍理想型四類。

      一、重理想型——曹植

      曹植“生乎亂、長乎軍”,他出生時正值亂世,直至建安九年,曹操消滅袁紹后挾天子以令諸侯,北方中國基本統(tǒng)一。幼年的曹植一直生活在富有濃厚政治、文學氛圍的家庭中,父親曹操集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于一身,他的周圍圍繞一批富有才華的文臣武將、士人騷客,從小就飽讀詩書的曹植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滋養(yǎng)及家庭環(huán)境和時代精神的感染,建功立業(yè)、名垂不朽的思想早已在幼小的曹植心中生根發(fā)芽。他無時無刻不從父輩們身上獲取能量和力量,追求“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yè),留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的英雄式理想。青年時代的曹植曾多次隨父從征,他在《求自試表》中寫道:“昔從先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行師用兵之勢,可謂神妙也。”①其父曹操同樣對他寄予厚望,在曹操出征孫權之際,便命令曹植典禁兵,留守鄴都宮省,臨行前曹操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②言語之間流露出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與殷切希望。面對父親對自己的厚望,更激發(fā)曹植在政治上大顯身手,干出一番不亞于父輩偉業(yè)的豪情壯志;面對三國鼎立的政治時局,他以天下為己任,在《白馬篇》中塑造了一個忠勇愛國、視死如歸、策馬疆場的游俠少年形象,這正是他追求建功立業(yè)的真實心理寫照。在曹植后期人生中,由于處處受到曹丕的迫害和打壓,為了保全性命,曹植被迫謹言慎行、小心處世,內心的政治抱負只能深埋心底,但與此同時正是由于長期在外遷徙漂泊的生活經歷,才使曹植接觸到了自己從未經歷過的社會底層,了解了真正的民生疾苦與社會現(xiàn)實,這讓曾經一度養(yǎng)尊處優(yōu)、宴飲游樂的貴公子終于醒悟,并開始對人生理想有了重新審視與認識,他開始關注國家政事,渴望為國家排憂解難,待到曹叡即位,他開始頻頻上書請求參政,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如果將曹植早期與晚期的政治理想相互對比,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有著很大的差異,早期的曹植懷有的是一種英雄主義式的理想,未經歷過挫折的他再加上任性而為的個性,在實際生活中處處表現(xiàn)出政治上的不成熟與處事上的不理性,而后期的曹植則洗盡鉛華、反思人生,懷揣一顆憂國憂民的誠心,真正做“戮力上國,流惠下民”的努力,期間還提出一些相當有遠見的政治主張。究其緣由,這都跟曹植后期的生活環(huán)境與人生經歷有著密切聯(lián)系。

      二、重個性輕理想型——阮籍、嵇康

      阮籍家世儒學,從小就對儒家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其少年時代便好學不倦,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并以古代那些品德高尚、樂天知命的賢者為榜樣。在《詠懷詩》十五云:“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比罴谑奈鍤q時十分崇尚孔子的學生顏回和閔損這兩位賢人。少年的阮籍除了崇尚賢人外,還懷有遠大志向。其在《詠懷詩》六十一中寫道:“少年學擊劍,妙技過曲城。英風截云霓,超世發(fā)奇聲。揮劍臨沙漠,飲馬九里坰,旗幟和翩翩,但聞金鼓鳴。”由此可見,阮籍年少時便有從軍立功、建功立業(yè)的遠大志向。此外,在其早期的性格特點中還有孤傲、任性不羈、喜好山水的老莊思想成分?!稌x書·阮籍傳》記載:“籍容貌環(huán)節(jié),志氣宕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閉門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忘其行骸?!雹塾纱丝梢姡罴脑缒陚€性理想中就兼有儒家和道家的雙重特點,而理想追求則偏向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當理想遭到殘酷現(xiàn)實的劇烈沖擊之時,個性與理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其結果就是儒家理想的那一方面慢慢弱化和內化,而個性特點更極端地凸顯甚至占據主導地位,阮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稌x書》傳說阮籍早年有“濟世”大志,后遇“典午之變”,名士少有全者,因此,他便開始持“不與世事”、“酣飲為常”的生活態(tài)度。在《世說新語·任誕》篇中記載的任誕事例最多的要屬阮籍。如阮籍不顧叔嫂不通問的禮俗執(zhí)意給嫂嫂送別的故事,還有當他聽到某兵家一才貌雙全的女子未嫁而亡便趕去憑吊的故事。又如書中記載阮籍常到鄰家少婦的酒鋪喝酒而醉臥其側及阮籍在為母服喪期間飲酒食肉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有違當時的禮法和常規(guī),卻表現(xiàn)出阮籍率性而為、任達放曠、不拘禮法的個性特征。

      與阮籍相比,嵇康的個性更任性而剛烈,在嵇康的理想人格中格外突出的是個性解放,他追求一種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之所以形成這樣不受拘束的個性,一方面跟他幼年喪父、缺乏管束的寬松家庭環(huán)境有關,另一方面便同他自己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受到老莊超然外物、任自然、逍遙游的道家思想的影響有直接關系。嵇康在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來的性格除了任性而為、無拘無束外,更顯著的要屬他“剛腸嫉惡,遇事便發(fā)”的剛烈個性特征,嵇康的政治態(tài)度比阮籍更直接而堅定,其桀驁不馴、剛直義烈的品性遠非阮籍能及。當時著名的隱士孫登就曾對他說:“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④當然嵇康對自己的處境和結局也十分清楚。正是因為嵇康深知憑自己的個性是根本不可能同司馬氏合作的,所以嵇康才處處遠離那個是非之地,一度深居山野而不出?!妒勒f新語·德行》載:“王戎云:‘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于色。”⑤同篇注引《嵇康別傳》云:“康性含垢藏瑕,愛惡不爭于懷,喜怒不寄于顏。所知王濬沖在襄城,面數(shù)百,未嘗見其疾聲朱顏?!雹抻纱丝梢姡缙诘娘档拇_為避禍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隱者生活。然而由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沖突,嵇康的超然處世態(tài)度并沒有堅持到底,仔細分析,他口口聲聲追求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表面上似乎受到道家避世或超世的思想影響而表現(xiàn)為不問世事,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正是因為他太關切世事、心理有太多不滿和憂患,所以才借“任自然”這種方式宣泄心理情感方式,這對所有竹林人士來說都是如此,但嵇康的個性相比其他竹林名士更張揚,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反應最強烈。

      三、個性理想并重型——左思

      左思出生于儒家文化積淀深厚的齊地(今山東),他家祖上世代傳承儒學文化,良好的儒學文化氛圍培養(yǎng)了左思胸懷磊落坦蕩的儒者風度。王隱《晉書》曰:“左思少好經術,嘗習鐘、胡書不成。學琴又不成。貌丑口訥,甚有大才。博覽諸經,遍通子史?!雹呶覀儾浑y看出左思早年并非聰慧,然其十分勤奮好學,遍觀群書,志向高遠。在其所作的《詠史詩》八首,基本都是圍繞建功立業(yè)的鴻鵠之志、對門閥制度的控訴及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這三個方面寫的,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從政致仕的儒家理想。此外,左思少年時期除了博覽群書外,還兼善陰陽之術,如果將這些與其不慕名利、功成身退、高風亮節(jié)的詩句“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詠史八首》其一)相驗證,就不難發(fā)現(xiàn),左思的內心也是仰慕名士風流、追求灑脫自然的。左思好清靜,喜創(chuàng)作。他曾為了寫作《三都賦》,整整十年“退居宜春里,專意典籍”,可見左思理想的一個側面。從左思晚年請官不出、退隱山林的表現(xiàn)看,除了說明左思在功名取仕處處受阻中徹底認清了時局混亂、仕宦險惡的現(xiàn)實外,更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左思除了追求建功立業(yè)的功名之外,同樣向往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安靜生活。左思雖然在人生后期選擇了歸隱,但不可否認的是左思的歸隱選擇主是源于保命的初衷和對門閥制度的強烈不滿,所以將他歸于個性理想并重的代表士人。

      四、重個性舍理想型——陶淵明

      與左思相比陶淵明則更有個性。陶淵明雖在早期重視理想追求,但仍堅持自己的個性品格,最終順從了自己自由本真的個性走向了大自然,可以說陶淵明是重個性舍理想的典型。陶淵明平生喜好儒家六經,還深受老莊及魏晉玄學的影響,個性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他雖出身名流卻并非世族,祖上榮耀卻遭遇家道衰落的困境,加上身處東晉十六國的動亂時期,以及深受玄言、清談的時風熏染,使得他的個性特點、理想追求都受到很大的影響。縱觀陶淵明的個性特點和理想追求,可以說他是魏晉以來最富個性的一位士人。一方面他追求“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之五)的高遠理想,從他一生經歷的仕宦之路來看,執(zhí)著于理想追求的他一直在仕宦道路上積極探索、勇于嘗試,卻每每因為跟自己的理想追求相差甚遠而主動遠離。另一方面,陶淵明熱愛生活并且享受其中的苦與樂。他嗜酒卻常因家貧而不能常得,親友們知道他愛喝酒,有時請他一同共飲,他也是有邀必至,一飲必醉,醉后自去,從不客氣。有一年過重陽節(jié),他沒有酒喝,坐在菊花旁邊等人送來。陶淵明喜讀奇書,卻往往不求甚解,遇到會心之處便欣然忘食。陶淵明還喜彈琴,但隨身攜帶的琴上卻從來不安琴弦,每有興致都會忘我地在素琴上彈上一番。陶淵明追求簡單、單純而不做作的平凡生活,他喜歡和鄉(xiāng)間老農閑話家常,和知己好友們談詩說文,甚至在為饑餓所迫寧愿向人乞討為生,也不愿意對達官貴人們虛與委蛇、低聲下氣。他坦然面對生活的風風雨雨,即使身患重病也毫不畏懼,提前為自己寫好挽歌和祭文;他執(zhí)著于自己的追求,在數(shù)十年的官宦生活中依然不愿放棄自己回歸自然的美好初衷,一直在找尋回歸之路,可以說陶淵明的“隱”帶有更多自愿積極的成分。究其最終毅然選擇歸隱的原因,大致可歸結為兩點:一是陶淵明本性使然,一是社會現(xiàn)實使然。陶淵明性格的本質特征是追求心靈的最大自由和心態(tài)的閑適優(yōu)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淵明處于一個崇尚自由、玄風盛行的時代,政治上的篡奪和殺伐極易使那些尋求避禍全身的士人形成隱逸的品格。陶淵明隱逸性情的形成,應當說與東晉士人這種普遍企羨隱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風尚有關。

      注釋:

      ①趙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368.

      ②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334.

      ③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899.

      ④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640.

      ⑤⑥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18.

      ⑦徐堅.初學記.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80.

      參考文獻:

      [1]趙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2]陳壽撰,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

      [3]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4][5][6]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

      [7]徐堅.初學記.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左思阮籍曹植
      論曹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
      論曹植與《古詩十九首》無關
      從阮籍、嵇康與傅玄的詩歌看正始與西晉詩風的嬗變
      阮籍與酒
      宁晋县| 岳西县| 临潭县| 芮城县| 丹寨县| 灵石县| 安陆市| 林西县| 塘沽区| 秦皇岛市| 明水县| 论坛| 洛扎县| 淮北市| 疏附县| 宣城市| 高邮市| 邯郸县| 唐山市| 海阳市| 阳原县| 思茅市| 宣化县| 三原县| 当雄县| 崇阳县| 合山市| 云和县| 洪雅县| 博罗县| 神池县| 佳木斯市| 宜黄县| 博白县| 凌海市| 马尔康县| 宁阳县| 安义县| 沾益县| 资阳市|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