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芳梅
王先生因急性支氣管炎到醫(yī)院看病,醫(yī)生開了復方新諾明,并交代服藥方法:每天2次,每次2片。同時特別指出,該方案只是后續(xù)的維持劑量,第1次服用時需要吃4片。這讓王先生不解而擔心,為什么第一次吃藥的劑量要加倍呢?
這種情況,叫負荷劑量給藥法,即第一次給藥時劑量增加,目的是使血藥濃度迅速達到穩(wěn)態(tài)濃度,縮短開始服藥至顯效的時間間隔,在很多場合確有必要。
常需負荷劑量給藥法的藥物有——
抗菌藥
為了使給藥后血藥濃度迅速達到最低殺菌或抑菌濃度,需在第一次給藥時給予負荷劑量,否則不能迅速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就會給細菌繁殖留下時間,導致細菌耐藥,延誤病情的控制與治療。
需按負荷劑量給藥的抗菌藥有:磺胺類,如復方新諾明、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對甲氧嘧啶等;喹諾酮類,如培氟沙星;大環(huán)內酯類,如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四環(huán)素類,如米諾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強力霉素);抗真菌藥,如氟康唑、伏立康唑。
止瀉藥
此類藥一般是通過保護腸道免受刺激、減少腸蠕動,或通過調節(jié)腸道內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抑制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的生長而止泄。
蒙脫石散劑(思密達)治療急性腹瀉時,首次口服劑量應加倍,一般將藥粉倒入約50毫升溫開水中搖勻后服用;洛哌丁胺(易蒙停)抑制腸蠕動而止瀉,成人首次口服4毫克,以后每腹瀉1次服2毫克;微生態(tài)制劑,如用地衣芽孢桿菌(整腸生)治療成人腹瀉,特別是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急慢性腹瀉時,要求首劑加倍。其他微生態(tài)制劑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培菲康)、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思連康)等治療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急慢性腹瀉時,也提示重癥時加倍用量。
心血管類藥物
氯吡格雷(波立維)抑制血小板的強度與劑量相關,臨床采用負荷劑量法治療冠心病,其負荷劑量多為300毫克,近年來研究發(fā)現負荷劑量600毫克較300毫克更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性(編者注:此藥的抗凝作用與阿司匹林相當,但價格卻是阿司匹林的百倍以上,如果經濟條件不優(yōu)厚,又沒有服阿司匹林的禁忌,則不建議服這種藥);胺碘酮治療復發(fā)性室性快速心動過速,為盡快起效,可采用口服負荷劑量法輔以靜脈負荷劑量法,口服負荷劑量1200毫克/天,連服3天,繼而800毫克/天,連服2~4天,第二周改為600毫克/天,第三周改為400毫克/天,第4周改為維持量每日200毫克/天。靜脈注射米力農負荷劑量25~75毫克/公斤體重,繼續(xù)靜滴,速度為每分鐘每公斤體重0.25~1.0毫克;氨甲環(huán)酸抑制纖維蛋白溶解而止血,負荷劑量為4~6克,維持劑量為1克/小時。
解毒藥
解磷定解救有機磷農藥重度中毒時,負荷劑量為1~1.2克,維持量0.4克/小時,待癥狀好轉,酌情減量至停藥;二巰丁二鈉解救汞、砷、鉛、銅中毒時,0.5~1克稀釋后靜脈注射,每6小時1次,首劑加倍,癥狀緩解后改為每日注射2次,5~7天1療程。
抗瘧疾藥
口服氯喹控制瘧疾發(fā)作,負荷劑量1克,第2、3日各服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