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課堂提問在教學中占據(jù)很大的比例,師生間的問答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由于學生在平時很少能接觸到真實英語的情境,因而教師在課堂中所講的英語就成了學生學習和模仿的主要來源。所以,英語課堂教師的提問質(zhì)量、方式、方法等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和英語交際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殊性,合理科學地設計課堂提問。
一、英語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英語學科中課堂提問人次和頻率要遠高于其他學科,因此英語課堂提問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平時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情況來看,英語課堂提問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問題無明確指向
部分老師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中存在著不能關注學生能力發(fā)展和教學效率優(yōu)化的課堂提問,亦即“無意義”問題。如“What lesson are we going to learn today?”“Are you interested in todays lesson?”等,這些問題的回答只對活躍課堂氛圍稍有效果,與課文主題及教學目標幾無關聯(lián),與課堂內(nèi)容并無實質(zhì)聯(lián)系,并且容易誤導學生,產(chǎn)生負遷移。這種無意義的問題有如口頭禪,效益十分低下。
2.提問的類型單一
許多老師在單詞詞組的記憶、“是”或“否”的選擇等方面提出的問題類型單一,學生的回答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圍內(nèi),只需回答“yes”或“no”、“right”或“wrong”,無需重述,也不需推理分析。這樣學生的思維便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真正深入地思考,這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毫無益處。
3.問題難度太深
不少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缺乏加工,要么問題的難度太深,遠遠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要么問題的問點過泛,沒有指向?qū)W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些情況都會導致學生無法準確合理地回答問題。
二、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
1.啟發(fā)思維、激發(fā)興趣為原則
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因素,結(jié)合教學材料提出形式多樣、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這類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對課文中的隱含意義或間接信息進行提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另外,也可以提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綜合性較強的問題,來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2.科學提問、合理分配
教學效果的直接反饋方式是課堂提問,而課堂提問的效果則取決于教師如何科學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嚴格把握課文知識點的前提下,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第一,難度適中原則,要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問,以便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同時也要使得問題的答案具有創(chuàng)造性;第二,實際性原則。問題的設計要從實際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把握重難點。另外,要結(jié)合學情,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深入了解,綜合評估,從而把握住問題的難度。第三,整體推進原則。教師要合理設計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問題要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另個,教師要遵循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學生的思維平穩(wěn)發(fā)展,逐步實現(xiàn)教學的目標。
3.合理把握提問的時機和節(jié)奏
英語課堂提問要合理地把握提問的時機和節(jié)奏。提問時可先出示問題,給8秒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然后再點名提問,這樣所有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的機會都是均等的。學生因為有了一定的思考時間,就不會由于緊張或準備不充分而出現(xiàn)答不出或答錯的情況,答題的正確率也會大大提升。另外,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注意不要不停地發(fā)問,給學生理解與思考留下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自主性學習。
4.科學地進行評價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要采取肯定和寬容的態(tài)度對學生給予評價,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的運用和表達的能力。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應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自己糾正錯誤,這樣會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另外,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如果出現(xiàn)出乎意料的回答時,教師要耐心聽取,然后明確答復,不能馬馬虎虎敷衍學生。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效的提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而,英語老師必須科學地設計好課堂提問問題,把握提問時機和密度,積極開展師生間的英語雙邊活動,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在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學習,掌握好英語知識與技能,從而實現(xiàn)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泗陽致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