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旗
摘?要:鉗工不僅要達到很高的技能水平,還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鉗工這個工種既需要技術,又需要體力,所以要學好和掌握這項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要想教好這門專業(yè)技能課,應該怎樣組織教學呢?本文總結了幾個方面的有效做法,與同行分享。
關鍵詞:鉗工?技能教學?一體化教學
鉗工在機械加工行業(yè)中具有悠久的歷史,被廣泛應用。鉗工主要以手工操作為主,具有靈活多變、適應性強的特點,因其應用廣泛而得到了“萬能鉗工”的美譽。鉗工技能是機電專業(yè)學生必備的專業(yè)技能。要學好鉗工技能不僅要達到很高的實操水平,還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那么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門專業(yè)技能課,應該怎樣組織教學呢?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筆者總結了幾個方面。
一、樹立學生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中職學校的特殊性,學生素質與普通中學生無法相比。一些學生在初中或者高中上不下去了,家長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將來才把學生送到中職院校學習技術。這就造成了一些學生知識基礎較差,且具有一定的厭學情緒,給老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鉗工技能,首先要讓學生自己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剛來到學校時就給他們講述鉗工技能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只有讓學生真正明白了鉗工技能實習的重要性,學生自己心中真正覺得有必要學好練好鉗工技能,學生才會認真地自主學習鉗工技能。
二、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動腦習慣,提高機械加工工藝分析能力
機械加工工藝分析在機械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工件能否按時保質完成。對于某些工件來說,如果加工次序顛倒,即使加工技能再好,也無法達到工件的技術要求。一些學生對此沒有深刻的認識,在上實習課時,總是習慣于老師把工件的加工工藝講述之后埋頭就干,到最后還是不會自己編寫工件的加工工藝。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動腦習慣,提高他們機械加工工藝分析的能力。
因此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老師要針對工件圖紙要求,進行機械加工工藝分析,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機械加工工藝分析中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動手和自主動腦的習慣。隨著實習的逐步深入和學生認知水平的逐漸提高,再讓學生自己編寫一些簡單的機械加工工藝,逐漸過渡到學生自己先行分析討論,再由老師進行歸納與總結,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習慣,又提高了學生機械加工工藝分析的能力。
三、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
雖然由同一位老師授課,但是學生的接受和學習能力并不完全相同。因為學生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學生腦子靈活,接受能力強,學習快;有的學生腦子轉得慢,領悟得也就慢,學習就慢一些。這就要求老師在授課時采取分層次教學,做到因材施教。教師需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因人而異地進行個別指導。在巡回指導過程中,必須仔細觀察,抓住重點,對共性的問題把學生臨時集中起來進一步講解或演示,進行集體指導。對個性問題則需進行個別指導。
四、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鉗工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是一周理論課、一周實習課交替進行。理論周時由理論課老師在課堂上講理論,實習周時由實習指導老師在實習工廠指導實習。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理論知識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上理論課時,理論知識不容易理解;上實習課時,學生把先講的理論知識給忘了,不能很好地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也就是理論課與實習課同時上。這就要求“一體化教師”應該是具有“雙師型”能力的教師,即老師不僅要具備講授專業(yè)理論課的能力,還應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這樣可以在教學中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老師就可以在授課時根據(jù)實踐課題進行教學,重新安排教材的講授順序,在實踐課題的設置上既照顧到理論知識的講解,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一體化教學,學生既可以學習到理論知識,又掌握了操作技能。
總之,提高鉗工技能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實習指導老師必須加強教學研究。以上只是本人在鉗工教學中的一些感悟,不當之處還請同行指正。
(作者單位:河南省許昌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