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屹
一張照片兒的故事
題圖這張照片是我近幾年來最滿意的一張個人照片,雖然左邊飄著個張博,雖然是為了作MINI Cooper S的背景。滿意這張照片有很多原因,"帥"當然是其中一個理由(個人理解,歡迎反駁),另一方面是我們拍攝這張照片時的認真程度——正值夏夜,高溫、悶熱、蚊蟲,構思、布光、布煙、調試角度,當然還有蹦。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我們旁邊的那個家伙,一輛閃耀著耀眼橙色光芒的MINI,一份同樣精心準備的下午茶。
MINI有著與音樂不可分割的關系,因為它們有著幾個偉大的車主——The Beatles樂隊,特別是George Harrison,它的那輛在披頭士的電影《Magical Mystery Tour.》中著名的魔幻MINI。也是巧合,MINI與The Beatles樂隊幾乎同時起步——上世紀50年代末。Epiphone,The Beatles迷或者吉他迷應該都聽過的名字,它與BMC公司一樣有著復雜、坎坷的經歷。而且,Epiphone有著與MINI相同的經歷,它也有著幾個偉大的用戶——1965年,The Beatles樂隊買了3把Casino吉他……所以,我們便帶了兩把Epiphone過來。
傳承經典及掌握未來
新一代的MINI與之前那代車型在外觀上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非要找到區(qū)別的話便是車頭位置進氣格柵的變化,從原來的上下兩段式改成一個六邊形的大嘴,更接近第一代車型的設計。尾部的變化更為細微,尾燈被拉長,排氣管換了個地方。在我初見這輛車的時候,有一種MINI好似長大了的感覺,查過資料后發(fā)現,長、寬、高分別增加了98mm、44mm、7mm,軸距也增加了28mm。不過,由于車身比例還是那么協調,而且車身上的設計元素都保持了與前兩代車型的絕對統一,所以,它依然靈動。
一鉆進MINI車內,我便著實尷尬了半天,因為找了半天點火開關的位置。MINI的內飾可以用熟悉而又陌生來形容,在設計上保持了絕對的傳統,各種圓形、飛機控制撥桿、氛圍燈等一切的元素都會讓你誤認為自己可能就坐在了上一代的MINI上,可是當你想控制車輛的一些功能時卻發(fā)現,它們都變了。這是個極高的境界,在保持傳統的同時,還將現代的高科技融入其中。新一代的MINI終于裝備了和BMW品牌車型相同的iDrive系統,有所不同的是,MINI旋鈕的旋轉后的光標移動與BMW的相反,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了體現MINI的右舵英格蘭血統。抬頭顯示是頭一次出現在MINI的車型上,只是由于前風擋的角度過于直立,不得不在方向盤后面再升起一款板子用來成像。
運動,骨血里帶著的味道
上世紀50年代,老MINI的出現是為了應對1956年爆發(fā)的石油危機,并且趕走在英國市場上風靡的幾款小型車(Bubble Car),例如:Fiat 600,甲殼蟲等。設計師Alec Issigonis(伊斯哥尼斯)在老板提出的嚴苛目標下,完成了車輛的設計,前輪驅動、橫置發(fā)動機、0.848L排量、最大功率25kW、最高車速120km/h,當然最重要是的售價496英鎊。我想這一點是MINI傳承中最片面的,好吧我是想讓它賣得便宜點。老MINI是以一輛國民車的形象而出現的,可是在新車上市6個月之后,便有多輛車參加了1960年的蒙特卡洛拉力賽,不得不說,這個家伙從誕生之日起便注定了自己的運動范兒。
可以看得出來,新一代的MINI想讓更多人接受它,包括很多對它愛慕不已的女性消費者。所以,你會發(fā)現它比上一代的MINI開起來稍微輕松了一些,日常駕駛時懸架初段的表現也比較舒適。起初,發(fā)現懸架變“軟”還讓我傷心了一陣兒,可是當我真正在山里找到了玩耍的機會時,發(fā)現之前的判斷有點兒片面了。新MINI的懸架韌性十足,而且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彎道中的懸架支撐力十足,車身的側傾被控制的很好。車身的整體感非常好,完全不需要我分出頭部姿態(tài)和尾部姿態(tài)而進行不同應對。車輛在垂直方向偶爾會出現未被避震筒過濾掉的微小彈跳,頗有樂趣。
結語
跟MINI在一起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聽音樂、玩滑板、游車河,總之它絕非為無趣的人準備的代步工具。開著MINI永遠是車流中的焦點,尤其是這猶如烈火般的熔巖橙,以至于我們在路邊拍照時,一個有些微醺的日本人路過,用蹩腳的中文跟我們說:“我也開M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