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霆
最近的熱點是新能源車,受到各方追捧,其中比亞迪是走在潮頭的弄潮兒。人們似乎已經(jīng)有點淡忘了,當初比亞迪汽車是靠什么起家的——曾經(jīng)的國民車,比亞迪F3,創(chuàng)造過月銷量超過4萬輛的單一車型銷售紀錄的明星。的確,時間夠久了,9年早已超過了一般車型的換代周期,是不是F3賣得太好了比亞迪舍不得?
毫無疑問比亞迪確實舍不得,這款“全新F3”上市之后,與前代F3依然共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不說大家也知道這個壞榜樣是誰。其實我究竟指責的是誰連我也不知道,因為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大眾、豐田、現(xiàn)代、福特,幾乎所有合資企業(yè)都劣跡斑斑。在這種社會風氣下,我們也就沒必要苛責自主品牌了,反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比亞迪有一個舍不得停產的車型是不是可以反襯出產品的成功呢?
因為時間久遠,我對前代F3的印象已經(jīng)模糊了,記不起它到底憑借什么素質能夠博得如此多的用戶青睞。還是看看全新的F3吧,也許可以找回一部分答案。
第一印象的改變,甩掉濃濃山寨風
這次試車來到了比亞迪汽車起家的地方——西安,這是一個難得的我離開北京也能不靠導航認路的城市。其中奧妙我當然心知肚明,因為西安也是一座古都,城市格局和街道走向都和北京異曲同工,所以我可以很方便地根據(jù)道路和建筑物辨明東南西北,自然就不容易迷路了。
這應該算是西安深厚的歷史底蘊的一部分吧,不知道身處其中的比亞迪能夠從中領會幾分?目前看,至少在給車起名方面有所體現(xiàn)。比亞迪最新的幾款車型,像采用插電混動技術的秦,還有剛剛發(fā)布的SUV車型唐,據(jù)說不久之后還會推出“漢”——我建議比亞迪先把上下五千年各個朝代、國號,還有一些著名的年號都給注冊下來,以后用不用再說了。不見得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的命名方式,但我覺得至少這樣顯得比較有文化,比那些字母、數(shù)字還有容易混淆的排列組合式名字強。
全新F3雖然名字暫時還不會“歸入正統(tǒng)”,但是外形設計儼然已經(jīng)與秦有了深度交集,內飾的輪廓和線條也和秦基本一致,家族基因開始顯現(xiàn)。而且其整體線條運用要比秦來得簡潔一些,應該更符合F3的家庭定位,不像新能源的秦那樣前衛(wèi)花哨。從我個人的口味去評判,比亞迪設計水準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既有整體家族的風格,又有單個產品的個性;即便眼光再挑剔一點,全新F3的設計層次至少也要甩掉濃濃山寨風的前代F3幾條街吧。
技術含量增加,性價比依然出色
我不去探究過去9年來F3的成功秘訣了,可以肯定的是,它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原因一定包括有尺寸和價格這兩個因素。前代F3的車長超過4.5米,軸距是2.6米,標準的緊湊型家庭車身材,外表有面子,內部有空間,價格還很便宜;全新F3繼承了這些優(yōu)點,車身長度略有增加,達到4605mm,軸距不變仍為2600mm,既體面又實用,而且價格不是一般的便宜,我試駕的這款是“1.5L自動尊貴型”,標價7.09萬元,據(jù)說終端還有優(yōu)惠。
我試駕時雖然也能感受到一些全新F3的不足,比如:減振的處理略顯生硬,轉向的反饋還欠缺精準和應有的手感,雙離合變速器很平順但反應還不夠敏捷,還有特意改良的隔音降噪方面,如果更苛刻的話,還是覺得在高轉速時對來自發(fā)動機的噪音的處理尚有提升余地,但是,重點當然是在但是的后面——我的注意力無法抵抗地被它的豐富配置帶走了。
這樣一款大約7萬元的家用車,居然裝備了語音導航、車載電視、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倒車影像等等二十幾萬的車型上都不見得有的配置;而且不僅有這些充門面的東西,還有一些實實在在提升技術性能的裝備:包括了上坡輔助、剎車優(yōu)先、牽引力控制等功能的ESP系統(tǒng)、雙離合變速器、可選裝的自動啟停系統(tǒng)和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等;有一款1.5TI豪華型配備了渦輪增壓缸內直噴發(fā)動機和6速手動變速器。
我們這些自詡專業(yè)的人總是會忽視一個簡單的算數(shù)問題:這款全新F3車上裝備的這些東西如果放到合資或進口車的配置清單上,可能都不止7萬塊錢,而這些配置帶來的舒適性、功能性方面的提升對普通用戶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好處,當然也就可以忽略掉一些其他的缺點和不足。用戶的選擇是理性的,過去9年間有超過百萬人選擇了F3,這足以說明問題了。
比亞迪給全新F3拿出了壓箱底兒的東西
不管怎么說,比亞迪在這款全新F3上是把壓箱底兒的東西都拿出來了,尤其是增壓直噴發(fā)動機和雙離合變速器。不過很有趣的是,這兩個東西并不在同一個型號上出現(xiàn),這還是和比亞迪整體的產品策略有關,大概他們對于全新F3的價格區(qū)間比消費者還要敏感。
我倒覺得積累了九年之后,比亞迪可以更自信一點了,全新F3不是只有性價比一張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