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41;2.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官渡古鎮(zhèn)衛(wèi)生院,云南 昆明 650214
2013年我院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情況及分析
劉暉1彭江麗1喻明麗1鄧翠珍2陳潔1*
1. 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41;2.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qū)官渡古鎮(zhèn)衛(wèi)生院,云南 昆明 650214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情況及存在問題,以促進臨床規(guī)范用藥。方法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法,對我院2013年1~12月臨床應用人血白蛋白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2013年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數量主要集中分布在肝病科、結核科、外科;臨床指征較多用于低蛋白血癥、肝硬化、單純營養(yǎng)支持;所抽查的180例患者均進行了血清白蛋白濃度測定,但僅31.7%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低于25g/L,部分患者白蛋白靜滴滴速為60gtt/min。結論我院人血白蛋白臨床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應用誤區(qū),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和干預。
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調查分析
人血白蛋白是一種血液制品,由獻血者的血漿分離提取制成,對增加血容量和維持血漿滲透壓起主要作用,臨床常用于預防和治療循環(huán)血容量減少、休克的搶救治療、燒傷的早期和后期治療、低蛋白血癥和水腫、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等[1]。目前白蛋白在臨床應用上仍存在許多“誤區(qū)”,臨床濫用現象相當普遍,同時白蛋白在臨床使用中仍處于一個比較緊缺的狀態(tài),巨大的藥費投入也造成醫(yī)療費用負擔過重[2]。因此,加強人血白蛋白管理、合理利用緊缺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回顧性調查的方法,對我院2013年1~12月臨床應用人血白蛋白的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旨在發(fā)現不合理用藥問題,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通過藥房信息檢索系統(tǒng),獲取我院2013年1~12月人血白蛋白的使用總量、科室分布等數據情況。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1~12月使用人血白蛋白的住院病歷,每月抽取15份,全年共計180份,對住院患者的臨床診斷、用法用量、血清白蛋白水平等信息進行整理分析。
2.1 人血白蛋白使用數量及科室分布 由表1、圖1可看出,我院2013年全年人血白蛋白共使用5204瓶,覆蓋科室較廣泛,但主要集中分布在肝病科(54.0%)、結核科(13.0%)、外科(13.0%),以上科室約占總使用量的80%。其中,肝病科以肝二科(24.3%)使用量較突出,結核科以結核二科(12.8%)使用量較突出。據調査,肝二科和結核二科重癥患者較多,故用量相對較大。
表1 2013年1~12月人血白蛋白使用數量及科室分布
2.2 人血白蛋白臨床指征分布情況 由表2可見,在抽查的180份住院病歷中,人血白蛋白臨床指征較多用于低蛋白血癥(43.3%)、肝硬化失代償(18.9%)、營養(yǎng)不良(12.8%)、血漿置換(12.8%),其次為腫瘤晚期、休克、肝衰竭,未發(fā)現明顯無適應癥使用白蛋白現象。其中,1例患者診斷為慢性盆腔炎急發(fā)使用白蛋白,但經查閱病歷,發(fā)現該患者血清白蛋白偏低(27g/L),屬低蛋白血癥,只是未補充低蛋白血癥診斷。
2.3 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分布情況 由表3可見,在抽查的180份住院病歷中,31.7%的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濃度低于25g/L,50.0%的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在25g/L~30g/L范圍內,12.8%的患者血清白蛋白為30g/L~35g/L,血清白蛋白濃度大于35g/L占5.6%(血清白蛋白濃度正常范圍為35g/L~55g/L)。
表2 2013年1~12月人血白蛋白臨床指征分布
表3 患者血清白蛋白濃度分布
2.4 人血白蛋白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 本次調查發(fā)現,180份住院病歷中,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方法均采用靜脈滴注;每日常用量絕大部分為10g(50ml),qd,少數情況為20g(100ml),qd;平均用藥時間為3~7d;靜脈滴注速度為40gtt/min~60gtt/min,以60gtt/min較常見。
2013年我院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結果顯示,白蛋白在臨床應用狀況良好,僅有1例老年患者使用白蛋白后出現高熱,其余未發(fā)現明顯不良反應,但也不排除有一般不良反應沒有發(fā)現或上報的情況。
3.1 人血白蛋白臨床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發(fā)現,2013年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量主要分布在肝病科、結核科、外科,據了解,肝病科用于肝硬化失代償、肝衰竭、低蛋白血癥、血漿置換較常見,結核科以結核病人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使用較多見,外科較多用于手術后促進傷口愈合、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等情況。在抽查的180份住院病歷中,臨床指征用于低蛋白血癥的占43.3%,肝硬化占18.9%,單純營養(yǎng)支持的占12.8%。而相關臨床研究表明,將白蛋白作為營養(yǎng)劑用于手術后促進傷口愈合、營養(yǎng)不良患者、惡性腫瘤患者或危重患者是臨床應用白蛋白的一個誤區(qū)[3]。
白蛋白能否對營養(yǎng)不良的患者有所幫助,國際上曾對此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質疑,甚至得出相反的結論。UHC制定的指南也指出:“對于需要營養(yǎng)支持的患者來說,白蛋白不能作為蛋白質的補充來源”[4]。
低蛋白血癥是蛋白儲存缺乏的指標,僅是疾病嚴重狀態(tài)的一個表現。當肝功能正常時,人體若有一時性的低蛋白血癥,只要合理補充足量蛋白質食物或通過規(guī)范的腸內外營養(yǎng)支持即可糾正,根本不用輸注白蛋白[5]。外源輸注白蛋白后會使自身白蛋白合成受到抑制,導致分解加速。使用不恰當還可造成循環(huán)負荷加重、血鈉增高等不良后果。
由此可見,我院將白蛋白作為營養(yǎng)劑用于輕度低蛋白血癥、營養(yǎng)不良、促進傷口愈合等情況有待進一步干預。
3.2 血清白蛋白濃度范圍 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濃度是臨床用藥的參考指標之一。 Natsch等認為人血白蛋白的適應癥應該是重度低蛋白血癥(<15g/L)的患者[6]。而目前國際公認只有血清白蛋白<20g/L~25g/L,即白蛋白水平已經不能完成日常的物質代謝交換功能,才需要外源性的補充白蛋白[7]。
本次抽查的180份住院病歷中,180例患者在使用白蛋白前均進行了血清白蛋白濃度測定,僅31.7%的患者血清白蛋白的濃度低于25g/L,提示在臨床診斷為“低蛋白血癥”的患者中,相當一部分患者不一定有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必要性。
3.3 人血白蛋白的用法、用量 目前人血白蛋白還沒有一個使用標準規(guī)定明確的用法用量,但臨床還是應根據不同的疾病和治療目的選擇補充白蛋白的方法和劑量。本次抽查的180份住院病歷中,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方法均采用靜脈滴注,每日常用量絕大部分為10g(50ml),qd,使用基本合理。但大部分白蛋白靜滴滴速為60gtt/min,提示滴速過快,白蛋白使用說明指出“滴速應以每分鐘不超過2ml為宜,在開始15分鐘內應特別注意速度緩慢,逐漸加速至上述速度”。據此,建議滴速以不超過40gtt/min為宜,滴速過快易增加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人血白蛋白為血液制品,其來源有限,價格昂貴,而且有傳染已知和未知傳染病的風險,臨床使用應慎重,不宜濫用。目前我國還沒有現成的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或規(guī)范,主要參考的標準有美國大學聯合會(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膠體及晶體溶液使用指南》、《臺灣全民健康保險人血白蛋白使用規(guī)定》及人血白蛋白藥品說明書[2]。我院人血白蛋白的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誤區(qū)(如作為營養(yǎng)劑用于營養(yǎng)不良、促進傷口愈合;低蛋白血癥指征把握不嚴;滴速過快),其臨床應用的合理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臨床醫(yī)生應掌握人血白蛋白藥理作用,克服傳統(tǒng)用藥習慣,綜合分析病情,嚴格把握人血白蛋白用藥適應證;同時,建議有關部門能制定我國的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或規(guī)范,更加規(guī)范臨床的合理使用;并且可以借助媒體等宣傳平臺,加強對公眾合理用藥的宣傳,讓有限的藥物資源得以更科學的分配,發(fā)揮最佳的效果[3]。
[1]衛(wèi)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醫(y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4.
[2]丁振漢,李燕青,楊嫦.人血白蛋白的臨床使用調查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2):127-128.
[3] 韓一波,宣澤勝.人血白蛋白使用的臨床藥學干預[J].醫(yī)學信息,2013,26(6):447-447.
[4] 徐峰.人血白蛋白275例臨床應用調查分析[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3,25(3):334-336.
[5]葛敏,王鼎盛,胡峰明.杭州地區(qū)2006-2008年人血白蛋白臨床應用動態(tài)分析[J].中國藥師,2011,14(1):102-104.
[6] 鐘飛莊,楊雙蓮.圍手術期應用人血白蛋白的常見誤區(qū)[J].醫(yī)藥前沿,2012,9(5):174-175.
[7]殷世忠,宋和平,徐德強.人血白蛋白臨床應用進展[J].齊魯藥事,2012,31(8):476-478.
劉暉(1974~),女,大學本科,主管藥師,主要從事藥學工作。
陳潔(1973~),女,大學本科,Email:mlfzp@126.com。
R977.8
A
1007-8517(2014)09-0092-02
201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