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瑩
有人說,曾經(jīng)有三個蘋果改變世界:夏娃的蘋果讓人有了道德,牛頓的蘋果讓人有了科學,而喬布斯的蘋果讓人有了生活。然而,喬布斯最傑出的作品絕不是iPhone,也不是iPad,而是APP!
根據(jù)蘋果2013年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每個iPhone用戶每月平均在App Store上下載10.2個應用。另一個相關的數(shù)據(jù)是,App Store上的應用數(shù)量接近60萬個。
而在現(xiàn)實中,短短幾年間APP手機應用如旋風般席捲入了現(xiàn)代人的生活,人們也從最初的陌生、好奇到嘗試,然後欲罷不能。
精彩的一天從APP開始
早上8點,你被Sleep Cycle輕輕喚醒,打開手機看看,昨晚深度睡眠了多長時間。順便點開Mailhox,查收一下新郵件,輕輕滑動手勢,將未讀郵件分類、刪除或設置為晚點再看。
洗臉、刷牙、上廁所的間隙,抓緊刷微博,查下朋友圈,打開墨跡天氣,從天氣到趨勢再到時景,最後到穿衣助手,一定要從中找到「今天穿什麼」的根據(jù)。
出門前,用打車軟件訂一部計程車,等車間隙,不用跑去買份報紙,因為通過新浪客戶端,你知道了5分鐘前發(fā)生的新聞。
午飯前,搜羅公司附近的餐廳打折資訊,手機程序訂座,然後和同事們一起去大快朵頤,一定得簽到,並點評一下這家的菜肴。
上班時,對自己今天的裝扮很滿意,自拍一下,附上新鮮的職場趣聞,迅速上傳分享在朋友圈,照片已經(jīng)自動美化。
開會無聊時,看一下明天的日程安排,處理一批郵件,背一些外語單詞,打打遊戲。突然想起要買什麼東西,迅速瀏覽淘寶,下單,線上支付,即時跟蹤包裹。
下班回家擠地鐵,你的耳中插著耳機,最開始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聽音樂,可自從上個月新裝了一款叫微聽的App之後,路上不再聽音樂了。微聽中有袁騰飛的《兩宋風雲(yún)》,也有《成功經(jīng)理人的好習慣》,地鐵上的半個小時,足夠聽上一個章節(jié)了。
回家後,用手機作為電視遙控器,預覽電視內(nèi)容後選擇打開一個頻道。把晚飯的菜單輸入手機,自動得知吃了多少卡路里。然後習慣看上一段喜愛的小說或影視劇視頻。
每天入睡前,絕不會忘記給智能手機充電,因為它已經(jīng)是身體的一部分,是我們的「數(shù)字器官」。
APP大勢所趨
5年前,你還在細心地照料自己的博客;3年前,你朝微博轉移;今天,你變得更傾心微信了。韓寒的《ONE·一個》、魏晨的《V Space》等個人App均在應用匯首發(fā)。個人App已經(jīng)形成一種新形態(tài)的「出版發(fā)行」。
再向實體延伸,想象一下,洗漱間的鏡子是一臺大尺寸的平板電腦,豐富的App決定了它必然擁有更豐富的功能。照鏡子時就能看新聞、天氣、微博,你再不用一邊叼著牙刷,一邊在手機上滑動手指了。
智能電視也可以通過各種App進行視頻點播、視頻聊天、互動體感遊戲和網(wǎng)路購物。
汽車早已和App密不可分。2013年出盡風頭的Tesla,就是一輛徹徹底底的互聯(lián)網(wǎng)汽車,溫度控制、燈光、音樂,甚至包括天窗、懸掛調整、手剎都是通過觸摸來實現(xiàn)。
人類社會的爆炸式發(fā)展,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更多可能觸到的事、物和位置,但這意味著我們的生活被切分成了,很多的小塊。小塊之間充斥著大量的碎片時間。手機已經(jīng)成為這個時間裏最萬能的法寶,以至於許多人連去廁所的片刻都「機不離人」。《數(shù)位化生存》裏,尼葛洛龐帝把機器比成奴僕,隨著App被植入各種設備裏,機器變得越來越像人。
一切都是App。App,就是手機裏那一格一格的小方塊,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正在由它們主導。
未來狂想 APP改變城市
既然五年前我們沒有想到APP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那我們也無法否定未來APP還會給我們帶來驚人之舉。比如改變城市。這不是科幻小說裏的橋段,是美國舊金山市正在進行的實驗。舊金山市市首席資訊官克里斯·維恩說:「我們必須重新去思考政府應該給市民提供什麼服務,如何去提供以及如何更有效地進行管理。我們現(xiàn)在就在進行著一項大型試驗?!?/p>
從2010年3月份開始,舊金山市居民不但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電話撥叫方式,也可以通過手機軟件向市政府反映路面坑窪、垃圾堆放、街邊塗鴉等問題。手機軟件的開發(fā)商已經(jīng)開發(fā)出超過50個可以在iPhone或Android手機上使用的軟件,用戶可以使用這些軟件追蹤舊金山市市的任何資訊。APP,真的會讓你的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