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剛
彩繩飛揚,笑語歡聲。一旦走進東莞市大朗鎮(zhèn)宏育小學的大課間,你的情緒會不知不覺被學生們感染——他們開心地搖動著手中的跳繩,歡快明朗的節(jié)奏、形式多樣的跳繩,雙人跳、多人跳、混合跳,別出心裁;傳統(tǒng)跳、花樣跳,各有千秋;繩操、繩舞,創(chuàng)意無限……一根小小的跳繩,在學生們快樂的搖動中譜寫著童年的七彩夢;一根小小的跳繩,在宏育小學的詮釋下描繪著充滿著智慧的教育夢。
困境中的突圍:從跳繩走向智慧
東莞市大朗鎮(zhèn)經(jīng)濟發(fā)達,是全國有名的毛紡重鎮(zhèn)。但宏育小學除了在辦學硬件方面占有些許優(yōu)勢之外,其他方面并沒有什么得天獨厚的條件。作為一所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的農(nóng)村小學,如何正確定位自身的教育追求,如何在立足學校各種實際的基礎上,將學校的特色建設既與當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深層思考緊密結合,又與所屬區(qū)域的教育主張完美對接,從而突破自我發(fā)展的瓶頸,取得跨越式發(fā)展,成為以校長賴向忠為首的宏育小學教職員工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命題。
200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花樣跳繩進入了宏育小學師生的視野?!盎犹K”與傳統(tǒng)跳繩不同,它可以融入音樂、舞蹈、武術等元素,使其更加具有趣味性和觀賞性。宏育小學的校園是本世紀初東莞進行學校布局調(diào)整時新建的,學生有足夠的運動場地,并且跳繩運動對器材的要求比較簡單。同時,宏育小學有著占比重較大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在校就讀,這些學生相對來說自信心不強,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投入相對較少,但他們能吃苦,有韌性,愛好體育運動。這些都成為宏育小學開展花樣跳繩運動的基礎條件。
2009年,奧運年給中國所帶來的體育熱情尚未散去,而為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教育部大力倡導的“陽光體育”活動正如火如荼?!懊刻戾憻捯恍r,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響徹大江南北。宏育小學經(jīng)過認真思索和多方考察,本著“快樂發(fā)展”的辦學思想,著力打造“繩文化”特色教育品牌。即以“花樣繩”為軸心,整合藝體教學資源,開展花樣跳繩、繩操、繩舞教學,打造“陽光·活力”的有形繩文化,以“繩”塑造學校的個性發(fā)展,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跳繩運動的價值,感受跳繩運動的樂趣;以“繩”緊扣素質(zhì)教育的脈搏,堅持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全面性原則,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式,將德育活動、養(yǎng)成教育、常規(guī)管理和體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以滿足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寓教于樂、趣味健身、陶冶情操的校園氛圍,吸引同學們主動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體驗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上升中的提煉:把跳繩引進課堂
學校項目要形成特色,既要有相對固定的模式,也要有承載活動的平臺;既要有精英分子的引領,也要有普遍性的參與。宏育小學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異常清晰,把跳繩引進課堂,開發(fā)跳繩校本教材和校本課程。當跳繩作為一門課程,時間、師資、場地、器材、教材便都有了完備的保證。而模式的日趨成熟,承載平臺的豐富多樣,證明宏育小學以跳繩作為學校拔節(jié)向上的突破口進入了實踐提升的層面,豁然開朗的辦學視野令學校的特色立校之路為之一寬。
1.因材施教,開發(fā)“花樣跳繩”校本課程。
開發(fā)校本教材?;犹K花式繁多,變化萬千,難易不一。一至六年級小學生的身體跨度較大,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也相差甚遠。宏育小學意識到,如何針對不同年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找準適合各年級學生的跳繩花式,是推動學?;ㄐLK項目前行的關鍵點。于是,他們認真研讀《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和《新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了解國家體委對小學各年級學生關于跳繩的要求。搜集和創(chuàng)編一系列的跳繩花式,在各年級挑選一批體育素質(zhì)較高的學生進行試跳,及時做好記錄、分析,逐漸確定每年級的跳繩花式,接著在常規(guī)花樣跳繩中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師生合作創(chuàng)編更多的跳繩花樣,不斷豐富校本教材內(nèi)容。
編排繩舞。宏育小學是開展經(jīng)典誦讀的特色學校,跳繩是我國傳統(tǒng)體育運動之一,如何使兩者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文藝素養(yǎng),打造辦學特色?在實踐中,宏育小學最終摸索到了整合的途徑——把經(jīng)典誦讀配上明快的音樂作為花樣跳繩的節(jié)拍,師生隨著節(jié)拍跳出各種動作的“繩操”和“繩舞”,并以此為主體,形成特色鮮明的大課間活動。每天大課間40分鐘,全校師生隨著歡快的音樂和朗讀“翩翩起舞”。這些豐富多彩的形式,促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比較寬松、自由的狀態(tài)進行健身鍛煉。
2.以點帶面,構建花樣跳繩活動模式。
模式是經(jīng)驗的集成,是效率的保證。宏育小學在推進花校跳繩特色化發(fā)展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從自身的師資、場地、學生素質(zhì)等實際出發(fā),總結出了具有濃郁“宏育”特色的活動模式。
“一學”。宏育小學的花樣跳繩從兒童心理特點出發(fā),遵循“以點帶面”的教學原則,科學運作,形成了“點面結合”訓練模式。研究之初確定實驗班,搜集花樣跳繩視頻,組織學生觀看,體育教師現(xiàn)場展示,大大激發(fā)學生對花樣跳繩的興趣。
在實驗班中吸收一批對花樣跳繩悟性較高的學生,成立“宏育小學花樣跳繩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讓隊員們在舞臺上向全校學生展示。在此基礎上,把花樣跳繩隊員分配到各班去“授教”,通過“看、傳、幫、帶”的方法進行教學。一看,跳繩隊員示范動作;二傳,教師分解動作,傳授動作要領,分步練習;三幫,一對一幫扶結對,會的幫助不會的同學練習跳繩;四帶,最后不會的同學組織起來,合并一個訓練小組,班里的跳繩能手把手去教,老師在旁進行統(tǒng)籌指導。課間,學校的操場、走廊上到處是孩子們跳繩的身影,掀起全校師生花樣跳繩的熱潮,成功地達到“每天運動一小時”的要求。
“二創(chuà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學校體育教師在上花樣跳繩課時,努力鼓勵學生互相合作,大膽嘗試,創(chuàng)編各種各樣的花式跳,只要有所創(chuàng)新,老師會授予他們“小小創(chuàng)意家”的稱號,并讓他們當“花樣跳繩”老師,推廣他們的“創(chuàng)作”,學生和“老師”們都興趣盎然。在五年級室外課跳繩教學中,學生練習幾次后非常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改變了教學策略,在自由練習的時候,教師展示用繩子跳兔子舞,學生情不自禁利用掌聲幫教師制作音樂。展示之后,老師讓學生出來試試,規(guī)定相鄰同學不要跟跳同樣的舞蹈。學生想出更多的構思,根據(jù)自己的跳繩技巧選擇不同的跳法。只見有的兩人一組,跳起了外手轉(zhuǎn)搖跳;有的三人一組跳起了短飛飛;有的跳起了交錯繩;有的學生在跳交錯繩中跳起了優(yōu)美的扇子舞;有的一邊拍球一邊跳繩;有的學生一邊踢毽一邊跳繩;還有的學生一邊跳繩一邊翻起了跟頭。學生創(chuàng)意十足,笑聲不斷。這樣既鞏固了基礎的跳法,又激發(fā)了學生跳繩的興趣,鼓勵學生多跳花樣。
“三賽”。宏育小學在每班每周一節(jié)花樣跳繩的常規(guī)教學基礎上,每年開展一次大型的花樣跳繩比賽,比賽項目之多,參賽學生之廣,是任何一項體育比賽都難以相比的。比賽活動從學校、年級、班級幾個層面展開,所有活動都力求讓更多的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提供更多為班集體爭取榮譽的機會。這些活動,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進行花樣跳繩的興趣和主動性。每年的比賽月是學?;犹K氛圍最濃的時期。
拓展中的引申:用跳繩影響成長
學校要打造辦學特色,必然是從粗獷走向集約,從項目走向品牌,從校內(nèi)走向校外,從指向追求走向文化養(yǎng)成。但所有的努力與過程最終都不能偏離學校“育人”的本質(zhì),因此,宏育小學辦學特色的打造與建構,始終高舉人文的旗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立足點,通過跳繩給學生的成長提供引領,給予正能量。
1. 在跳繩中收獲自信。
三年級學生文萱,從兩年前開始練習花樣跳繩,現(xiàn)在她單搖跳一口氣可完成278次,還學會了前交叉、后交叉,單腳跳等多種跳法,放學后她經(jīng)常和同伴一起跳繩,還帶動父母一起參與。她的媽媽說,女兒以前太文靜了,不喜歡與家庭以外的人交流。學習花樣跳繩后人活潑了很多,成了班里的副班長,經(jīng)常獨立組織學生進行早讀和午讀?,F(xiàn)在一有時間全家人就會一起比賽跳繩或合作跳繩,現(xiàn)在的她既開朗又自信。
自信來源于課堂上。宏育小學的教師在上花樣跳繩課時,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經(jīng)常用鼓勵的語言去引導他們。如在執(zhí)教一節(jié)六年級雙飛的花樣跳繩文體課時,由于跳雙飛的動作幅度大,不留神便會絆到繩子。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女學生都不敢嘗試。于是體育老師首先把握好示范,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及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喚起孩子的興趣。
2. 在跳繩中學會合作。
在練習跳繩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自覺組織兩個人進行了比賽,看誰跳得好、跳得快、跳得多。老師還經(jīng)常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比賽,通過比賽,激發(fā)了學生更積極、更有勇氣戰(zhàn)勝對方。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例如在一年級的跳繩教學中,通過幾課時集體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跳繩的動作要領后,教師把全班學生按體能分成四組,給每組同學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他們通過團體和自身努力,就能達到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對于優(yōu)生允許他們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釋放他們的能量,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競爭,達到甚至超過教學要求,充分發(fā)揮他們團隊學習的力量。教師也會利用一幫一的方式,通過優(yōu)生與后進生結對,以先進帶動后進,通過集體的力量使訓練成果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的身上。
3. 在跳繩中改善親子關系。
為使花樣跳繩順利開展起來,形成學校運動特色,宏育小學利用班級QQ群、校訊通等多種途徑跟家長聯(lián)系,宣傳花樣跳繩的好處,明確花樣跳繩的要求及評價細則,提醒家長指導、督促學生在家進行鍛煉。同時,學校還專門召開家長會,校長親自動員。
宏育小學搭建了多種競賽平臺來供學生分享與展示跳繩技能,來促進學生的跳繩技能,從而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營造良好的陽光體育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廣泛傳播健康理念。
學校還布置一些有特色的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把花樣跳繩帶到家里去,讓學生跳花式給家長看,教家長跳花式。大部分家長非常支持此項活動,并堅持與孩子一起跳,增進了親子關系??偟膩碚f,學?;犹K為推動“陽光體育運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家長鼎力支持,孩子們積極參加,孩子們個個書包里多了一樣新學具——跳繩,體育課學習跳,大課間組織跳,課余和同學或家長比賽跳,運動會上師生一起參加跳繩比賽等等,跳繩已經(jīng)成為宏育小學一道靚麗的風景。
(本文照片由東莞市宏育小學提供)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