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香文化發(fā)展小史

      2014-09-15 02:04:43范緯
      文物天地 2014年6期
      關(guān)鍵詞:熏香香料

      范緯

      翻開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沉香為代表的各種天然香料,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并形成中國的香學(xué)、香的文化。在某些歷史時期,香文化甚至對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都起到了無比重要的作用。

      先秦時期香多用于祭祀和禮儀

      北宋丁謂在《天香傳》中說:“香之為用,從上古矣?!睆目脊懦晒?,上古用香應(yīng)該不會晚于新石器時代。先秦時期香的使用有兩個特點:一是使用的香料均為天然之物,種類比較少。就像元代熊朋來在《陳氏香譜))序中說的:“可炳者蕭,可佩者蘭,可鬯者郁,名為香草者無幾”;二是此時香的使用多是出于祭祀和禮儀的需要。

      祭祀用香起源于上古的燃燒祭祀。利用燃燒物品的方法進行祭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xiàn),在距今六千多年的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以及上海青浦淞澤遺址的祭壇中,都發(fā)現(xiàn)有燃燒祭祀的痕跡。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已有“柴”字,清代段玉裁認為“燒柴而謂之‘紫”,也就是燒柴祭天的儀式?!渡袝虻洹酚涊d舜曾在泰山舉行柴祭。

      周代升煙祭天稱為“禋”。東漢鄭玄解釋為“禋之言煙”,唐代孔穎達則認為是“芬芳之祭”?!对姟ご笱拧ど瘛酚涗浟岁P(guān)于周的先祖后稷的傳說,里面就提到了“禋”祭,并且寫到在祭祀的時候燃燒起“‘蕭(艾蒿)其香始升,上帝居歆?!绷硗狻对姟ぶ茼灐ぞS清》里也有周文王進行“禋”祭的記載。鄭玄說:“周人尚臭”,香在周人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由此可見,古人用燃燒香草的方式祭天祈福,正是想通過香氣的上升,表達自己對上天和神明的敬意。

      因為古人篤信香氣能表達出敬畏之意,所以在先秦的各種禮儀中,經(jīng)常有對香草的應(yīng)用?!吨芏Y·春官·女巫》中記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薄搬呍 本褪侵赣孟悴萃可砘蜓恚⒁韵銣逶?。清孫治讓解釋說:“《國語·齊語》云:‘管仲至,三釁三浴之。韋注云:‘以香涂身日釁?!R桓公迎管仲,用三釁三浴之禮,足見當(dāng)時人對香的重視。另據(jù)《周禮·春官·郁人》記載:“郁人掌裸器。凡祭禮、賓客之裸事,和郁鬯以實彝而陳之。”“郁鬯”是一種香酒,用郁金之汁調(diào)和而成,古代用于祭祀或待賓客。“裸”既是一種以香酒灌地求神的祭祀形式,又是一種酌香酒敬賓客的禮儀。“彝”是盛酒的尊。

      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香草也起著驅(qū)蟲、香身、居室熏香等多種用途。

      遼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五千年前紅山文化的陶熏爐爐蓋、黃河流域發(fā)現(xiàn)的四千多年前龍山文化的蒙古包形灰陶熏爐,以及長江流域發(fā)現(xiàn)的四千多年前良渚文化的竹節(jié)紋灰陶熏爐等,這些考古成果都是上古先民生活用香的最好證明。

      中國古代早就是利用熏燃香料來驅(qū)蟲,《周禮·秋官·庶氏》說:“庶氏掌除毒蠱,……以嘉草攻之?!边@里說的“毒蠱”是一種害人的毒蟲,“嘉草”應(yīng)該是一種香草。攻即指熏?!吨芏Y·秋官·翦氏》也說:“翦氏掌除物,……以莽草熏之?!蓖瑫r,古代很早便有佩香的習(xí)俗,《爾雅》中即有“縭”,東晉郭璞注:“即今之香纓也。”屈原《離騷》中,也有“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另據(jù)《山海經(jīng)》記載:“南山經(jīng)之首……有木焉,其狀如轂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币簿褪侵v,這種樹木開的光芒四射的花朵,采摘下來佩帶,可以不迷失方向?!渡胶=?jīng)》還說浮山有一種名為“薰草”的植物,它香氣撲鼻,是一種香草,人們佩帶這種香草,可以治療疫病。至于說到居室熏香,除了各種出土的熏爐外,在《孔子家語》中也有關(guān)于芝蘭之室的記載。

      周人尚香,無論是詩人還是學(xué)者,都愛借助香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如《左傳》中說道:“明德維馨”,即儒家學(xué)者借助香來闡發(fā)自己的政治見解,用馨香比喻德政。香草也常在文學(xué)作品中出現(xiàn),用來比喻忠貞之士。屈原的《離騷》、《九歌》等詩篇中,記載了許多香草,如《離騷》中的“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九歌》中“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香草在詩中是超凡脫俗的象征,是渾濁世人的對立面,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

      香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產(chǎn)生之日起,便具有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在先秦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逐漸展現(xiàn)出其獨特的價值,為人們所鐘愛和推崇。

      兩漢用香進入

      快速發(fā)展時期

      漢代是中國用香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漢代盛產(chǎn)香料的南方地區(qū)統(tǒng)一,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對外貿(mào)易的發(fā)展,大量香料得以從境外引入,使得中國人對香的使用進入到快速發(fā)展時期。

      漢代國家的強盛,使得王公貴族的生活中加入了越來越多的享樂成份,熏香作為一種尊貴身份的象征,到了此時便自然而然地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開來??脊虐l(fā)掘的漢墓中,各種香具是常見物品。廣州西漢初期南越王墓中曾出土三件銅制熏爐。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中也發(fā)現(xiàn)了熏爐、熏籠、香枕、香囊等多種香具。有研究表明:“自西漢晚期到東漢期間,大約半數(shù)的墓都有熏爐隨葬?!睆闹胁浑y看出兩漢熏香風(fēng)氣之盛。《后漢書·鐘離意傳》載:“蔡質(zhì)《漢官儀》曰:‘尚書郎入直臺中,……伯使一人,女侍史二人,皆選端正者。伯使從,至止車門還,女侍史絮被服,執(zhí)香爐燒熏,從人臺中,給使護衣服也。”可見當(dāng)時用香熏烤衣被是宮中的定制。《東宮故事》寫道:“皇太子初拜,有銅博山香爐?!边@說明焚香在當(dāng)時的宮廷中已然成為必不可少的官儀。

      漢朝香料的種類較先秦有很大的增加。一方面,漢朝建立之后,不斷開疆辟土,使得中國產(chǎn)香的地區(qū)越來越多?!短接[》引《林邑記》記載:“朱吾以南有文狼,野人居無室宅,依樹止宿,食生肉,采香為業(yè),與人交市。“朱吾”是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設(shè)置的縣,屬于日南郡。說明了當(dāng)時的邊陲之地,早已存在以“采香為業(yè)”的人群,市場上有了香材的流通。另一方面,絲綢之路的開通,開啟了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歷史。范嘩在《和香方》序中說:“(香料)并被珍于外國,無取于中土?!庇纱苏f明大部分香料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東漢史學(xué)家班固曾在寫給自己兄弟班超的信中說到:“竇侍中令載雜彩七百匹、白素三百匹,欲以市月氏馬、蘇合香”。

      熏香在漢朝也被當(dāng)做敬神之物繼續(xù)使用,《漢書》里就提到焚燒安息香可以“通神明”。而且,各種香料的藥用價值,也被當(dāng)時的人初步認識并得到利用。王族的墓葬中放入香料,既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同時也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短接[》引《從征記》說,劉表死后,其子將各種珍貴的香料搗碎,有數(shù)十斛之多(古代一斛為十斗),放人棺槨之中,據(jù)說后來墓葬被人挖開時“香聞數(shù)十里”?!端?jīng)注》也記載了這段故事,提到“墓中香氣遠聞三四里,經(jīng)月不歇?!睎|漢詩人秦嘉曾給家中的妻子寄去香料,信中說:“今奉麝香一斤,可以辟惡氣”,“好香四種各一斤,可以去穢”。

      漢代宗教對香的使用也起到了推動作用。中國道教的教義里,仙人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以香氣為食,所以道教的各種儀式中,經(jīng)常采用熏香的方式。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紀傳入中國的佛教,更是歷來主張用香。佛教盛行的南亞地區(qū),是香材料的重要產(chǎn)地,那里的人很早就有用香的習(xí)慣。佛經(jīng)中也曾多次提到用香的習(xí)慣,把香稱作佛使。佛教香贊曰:“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jié)香云,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

      魏晉南北朝

      香進入士大夫生活

      魏晉南北朝時期交通更加便利,香料貿(mào)易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據(jù)南北朝梁任昉《述異記》記載,日南郡出現(xiàn)了專門進行香料交易的“香市”,南海郡則出現(xiàn)了采香的“香戶”。隨著香料種類的日益豐富,當(dāng)時的著作中開始有了對香料、香品的介紹。三國吳萬震的《南州異物志》、晉稽含的《南方草木狀》等書中,有許多關(guān)于香料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中,也曾論及香粉的制作方法:“惟多著丁香于粉合中,自然芬芳?!蹦铣畏稌显幸槐鞠銓W(xué)專著《和香方》,元代陰時夫《韻府群玉》記錄:“范曄撰《和香方》三卷?!贝藭褚淹鲐?,僅留下一段自序,借用香料類比朝中人物。

      香料種類和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使得魏晉以來用香更加普及。據(jù)《太平御覽》引《魏武令》記載,魏武帝曹操,在“天下初定”時,出于節(jié)儉方面的考慮,曾“禁家內(nèi)不得香熏”,“以香藏衣著身亦不得”。但是后來為了房室清潔,也就“聽得燒楓膠及蕙草”了。曹操還曾向諸葛亮寄贈雞舌香?!段何涞奂づc諸葛亮?xí)分姓f:“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曹操在臨終時,遺囑中特意囑托將自己珍藏的香品,分給諸位夫人。曹操次子,魏文帝曹丕曾遣使東吳孫權(quán)處求雀頭香(香附子)。事見于《江表傳》《三國志》斐松之注,《太平御覽》也曾引用過。

      南北朝時期,后趙武帝石虎“作流蘇帳,頂安金蓮花,花中懸金薄,織成婉囊,囊受三升以盛香。”“帳之四面上十二香囊,采色亦同?!蹦铣R東昏侯蕭寶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生活奢侈?!短接[》引《齊書》記載:“(東昏侯)拜愛姬潘氏為貴妃,金蓮貼地,使妃行于其上,日此步步蓮花耶??坍嫷癫?,麝香涂壁,錦幔珠簾,窮極綺麗?!薄蛾悤分姓f,陳后主沈皇后“于光照殿前起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閣高數(shù)丈,并數(shù)十間。其窗牖、壁帶、懸楣、欄檻之類,并以沉檀香木為之”。

      此時香開始進入士大夫的生活,只是由于香料價格十分昂貴,能用的起的多是巨富之家?!稌x書·王敦傳))記載,東晉石崇“以奢豪矜物”,家中廁所“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廁者,皆易新衣而出”。同書《劉定傳》記載,崇尚節(jié)儉的尚書郎劉寔,有一次到石崇家拜訪,“如廁,見有絳紋帳,裀褥甚麗,兩婢持香囊,寔便退,笑謂崇曰:‘誤入卿內(nèi)。崇曰:‘是廁耳。寔曰:‘貧士未嘗得此?!?/p>

      魏晉玄學(xué)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造就了人們崇尚簡約淡泊、追求超凡脫俗的哲學(xué)思想,香煙繚繞的意境恰好與這種哲學(xué)思想相吻合。佛、道兩教的進一步發(fā)展,神仙故事的不斷傳播,也給香帶來了一些神秘色彩?!短接[》引《世說新語》說,東晉時有個叫陳莊的人,“入武當(dāng)山學(xué)道,所居恒有白煙,香氣聞徹”;又引《續(xù)晉安帝紀》說,陳莊曾拜訪魏興太守郭宣之“去后郡內(nèi)悉聞香,狀如芳煙流散”?!读簳ろn懷明傳》載:“(韓懷明)十歲母患尸疰,每發(fā)輒危殆,懷明夜于星下稽顙祈禱。時寒甚切,忽聞香氣,空中有人語日:‘童子母須臾永差,無勞自苦。未曉而母豁然平復(fù)?!毕銡庠谶@一時間已成為神仙的象征。

      隋唐時期焚香開始普及民間

      隋唐時期香料貿(mào)易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香料的普及在此時有了很大的改觀。中國對外貿(mào)易的重心逐漸由陸路改為海路,唐代中期海上絲綢之路迅速發(fā)展,其時大食、波斯(大食的屬國)的外商遍布沿海各港口,尤以廣州最盛。到唐末,廣州的外商數(shù)量已經(jīng)十分可觀。據(jù)史料記載,黃巢在攻陷廣州前,勒索巨款不遂,所以在城陷時屠殺外商達十二萬之多。正是通過如此龐大的外商群體,使得香料能夠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香料當(dāng)時也已成為唐代許多州郡的重要特產(chǎn)。唐代劉觫的《隋唐嘉話》中記載:“謝眺詩云:‘芳洲多杜若。貞觀中,醫(yī)局求杜若,度支郎乃下坊州令貢。州判司報云:‘坊州不出杜若。應(yīng)由謝眺詩誤。太宗聞之大笑。判司改雍州司法,度支郎免官。”唐朝度支司為掌管財政收支和物資調(diào)運的官署。太醫(yī)院要用杜若,糊涂的度支郎(度支司長官)就去向坊州調(diào)拔。坊州的判司(負責(zé)批轉(zhuǎn)公文的小官)如實回報,結(jié)果升為雍州司法(主管刑法的官)。度支郎卻被免了官。從這個故事可以清楚地看到,唐朝已經(jīng)建立起從地方州郡向朝廷調(diào)運香料的制度。

      香料的普及,使得隋唐時期用香的量非常大。《香乘》曾引唐代蘇鄂的《杜陽雜編》說:“隋煬帝每至除夜,殿前諸院設(shè)火山數(shù)十,車沉水香,每一山焚沉香數(shù)車?!约准逦滞粒嫫饠?shù)丈,香聞數(shù)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余石”。

      宋陶榖《清異錄》記載唐中宗韋皇后與皇親國戚、權(quán)臣“各攜名香,比試優(yōu)劣,名日‘斗香?!碑?dāng)時日本受其影響,成為平安貴族模仿的競香雅會。據(jù)唐代鄭處海《明皇雜錄》記載,唐明皇時期,宮內(nèi)建有沉香亭,明皇與貴妃曾在亭上賞木芍藥。這里的“沉香亭”應(yīng)該是用能生成沉香樹木造的亭子。另據(jù)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當(dāng)時權(quán)傾朝野的楊國忠宅中有“四香閣”——“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每于春時,木芍藥盛開之際,聚賓于此閣上賞花焉。禁中沉香之亭,遠不侔此壯麗也?!?/p>

      香料大量涌入使價格大大降低。所以隋唐以后,焚香開始慢慢地推廣到民間。唐代的文人普遍用香,留下了許多詠香的詩句。如王維的“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杜甫的“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自居易的“閑吟四句偈,靜對一爐香”。

      到了五代,香的使用更加生活化,甚至賞花時也焚香助興,而且還非常有講究。如五代韓熙載提出:“對花焚香,有風(fēng)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犀宜龍腦,酴醾宜沉水,蘭宜四絕,含笑宜麝,薝葡宜檀?!弊阋娺@時的文人士大夫?qū)ο銡獾难芯恐毮伵c高雅。

      宋代用香發(fā)展至鼎盛

      宋代發(fā)達的海外貿(mào)易、日趨成熟的香料運銷機制,使得這一時期香的使用遍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用香的群體逐漸擴大到民間,圍繞香的制作和使用形成了一個發(fā)達的產(chǎn)業(yè)。文人普遍用香、制香,出現(xiàn)了許多論香的專著。文學(xué)作品中,對香的描寫已經(jīng)十分普遍。香在此時已經(jīng)深入人心。

      宋代的香料貿(mào)易空前繁榮。據(jù)全漢昇的《宋代廣州的國內(nèi)外貿(mào)易》一文記載,當(dāng)時較為重要的香料貿(mào)易品有:龍涎香、龍腦香、沉香、乳香(熏陸香)、木香、蕃梔子、耶悉茗花(素馨花)、薔薇露等。外國運來的香藥,由各地的市舶司管理。市舶司就是后來的海關(guān),始設(shè)于唐,負責(zé)海外貿(mào)易,到了宋代變得越發(fā)重要。廣州、番禺、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設(shè)有市舶司。

      在市舶司掌管的各種貿(mào)易中,香料貿(mào)易占有首要的地位,并且出現(xiàn)了專門從事香料運輸?shù)摹跋悴啊薄?974年福建泉州發(fā)掘出一艘宋代香舶,上面就裝載有龍涎香、沉香、乳香、降真香、檀香等香料。宋代香料進口的數(shù)量是非常龐大的,據(jù)史料記載,北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僅廣州一地所收乳香數(shù)量就高達二十多萬公斤。

      香料數(shù)量十分充足,使宋代香的使用得到很大普及。香與人們的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北宋司馬光撰寫的《司馬氏書儀》一書,記錄了當(dāng)時民間的通用禮儀,其中便多次涉及香的使用。書中有“焚香”二十二處,“香爐”九處、“炷香”八處,另外還涉及香酒、香盒、香匙等。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多處描繪了與香有關(guān)的場景。最有代表性的是其中有一個香鋪,門前立有“劉家上色沉檀楝香”字樣的招牌?!俺痢笔侵赋料?,“檀”是檀香,“楝”則是指上品乳香。香鋪中除了販賣香料之外,也生產(chǎn)香的成品,如合香、棒香、香水等。香鋪之外,市井之中還有一些與香有關(guān)的行業(yè)。據(jù)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南宋都城臨安有專門制作印香的人“每日印香而去,遇月支請香錢”。又如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六“酒樓”條中,提到酒樓上“有老嫗以小爐炷香為供”,稱為“香婆”。

      宋代香事如此發(fā)達,關(guān)于香的書籍也十分豐富。北宋初李叻編輯的《太平御覽》中,就收錄有“香部”三卷。其中列出香料共四十二種,并記述了許多與香有關(guān)的故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趙汝適的《諸蕃志》中,也都有香料部分的記載。另外,在《宋會要輯稿》《宋史》及各種宋人筆記中,亦可散見一些香料的名稱。

      宋代出現(xiàn)了很多“香譜”類的書籍。宋元之際陳敬在編寫《陳氏香譜》時,所引用的各家譜錄便有沈立《香譜》、洪駒父《香譜》、武岡公庫《香譜》、張子敬《續(xù)香譜》、潛齋《香譜拾遺》、顏持約《香史》、葉庭珪《香錄》等。洪芻(駒父)的《香譜》寫于北宋末,分“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四個部分。其中“香之品”部分記有四十三種香料,記載得很是詳細?!断沅洝返淖髡?,南宋葉廷珪,更是供職于市舶司,收集了不少第一手資料。他在自序中說:“余于泉州職事,實兼舶司,因蕃商之至,詢究本末,錄之以廣異聞。”而《陳氏香譜》則是一部博采宋代諸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宋代用香歷史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宋代文人中盛行用香,黃庭堅曾自稱“有香癖”,蘇軾曾親自制作了一種篆香贈與蘇轍作為壽禮,陸游則作有《燒香》詩。在宋代的詩詞之中,自然不乏有寫香的佳句,如晏殊的“翠葉蒼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歐陽修的“沉麝不燒金鴨冷,籠月照梨花”;李清照的“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陸游的“一寸丹心幸無愧,庭空月白夜燒香”。“焚香靜坐…鼻觀心參”,宋代文人已將品香升華為生活的藝術(shù)。

      宋人用香上自朝野,下至庶民,甚至影響到周邊的國家。正如臺灣學(xué)者劉靜敏在《宋代<香譜>之研究》一書中寫道:“宋人善香風(fēng)尚,不限于中土,流風(fēng)所及,鄰國高麗與日本也熏染焚香風(fēng)雅。從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卷十三記其獸爐,所焚篤耨、龍腦、旃檀、沉水之屬,皆宋朝廷御府所賜。而日本京都的經(jīng)冢出土一批宋代南方地區(qū)所產(chǎn)瓷香盒,青森與鐮倉出土各種元代龍泉窯香爐等,都說明宋代用香風(fēng)氣遠播?!?/p>

      元代對外貿(mào)易中香料仍是主要的商品?!恶R可·波羅游記》中曾提到中國人從印度販運香料,滿載而歸。元朝的宮廷中很注意養(yǎng)生,用沉香、麝香、檀香、龍腦等二三十種香藥,配制成“異香丸”,每日服用,能使人健康,身體發(fā)出異香。元人還在沐浴時用香料煮水,增加身體的柔潤香氣。元雜劇《謝天香》細致的描繪了婦女用“熬麩漿細香澡豆”沐浴的場景,更證明元代除熏香外,采用香藥煮水沐浴很普遍,也很盛行。在今天南方有些地區(qū),老百姓仍愛用生姜、鮮花泡水沐浴,既除濕氣,又香身體,還使皮膚細膩潤滑。

      明清香文化發(fā)展成熟

      明代成祖朱棣為開拓海外航線,取得對外貿(mào)易的主動權(quán),于1405年起令鄭和率領(lǐng)兩萬余人的龐大船隊七次下西洋。船隊曾到達南洋、印度洋沿岸以及波斯、阿拉伯等三十多個國家。沿途用絲帛、瓷器、茶葉等中國特產(chǎn)與各國進行交易。香料是交易回來的主要商品,包括檀香、龍腦、乳香、木香、安息香、沒藥、蘇合香等。這些香料除供宮廷使用外,大部分被銷往各地。由此可知,明代是中國香文化發(fā)展的成熟期,香的使用更為普及,手工制作的線香開始廣泛使用,并已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術(shù)?!侗静菥V目》中記有“使用白芷、甘松、獨居、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黃、黃芩、柏木等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劑,可以做香‘成條如線”。這一制香方法的記載是現(xiàn)存最早的關(guān)于線香的文字記錄。

      除了用香、制香的發(fā)達,明代學(xué)者對香的研究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繼宋代大量出現(xiàn)香譜類著作之后,明朝末年出現(xiàn)了一部集歷代香譜之大成的作品,即周嘉胄的《香乘》。據(jù)周嘉胄在該書《自序》中所云推測,周“好睡嗜香,性習(xí)成癖”?!断愠恕烦醭捎谌f歷戊午年(1618),當(dāng)時全書只有十三卷。后來,作者認為過于簡略,疏漏較多,于是廣泛搜集香之名品、典故及鑒賞之法,旁征博引,一一具言始末,積二十余年之力,編成此書。于崇禎辛巳年(1641)刊出,作者自為前后二序,另有李維禎序言一篇。是書一共二十八卷,采集十分繁富,編次條理分明,代表了我國古代香學(xué)研究的最高成就,也為中國傳統(tǒng)香文化做了一次總結(jié)。

      明宣德三年(1428),宣宗皇帝差遣能工巧匠,以黃銅為主料,制造了一批精美的銅制香爐,這就是著名的“宣德爐”。

      清代建國之初,為防范臺灣鄭氏反清勢力,東南沿海實行海禁,僅允許廣州“一口通商”。17世紀晚期,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亂和收復(fù)臺灣島之后,清帝國進入繁盛時期。康熙二十四年(1685)開海通商,在東南沿海設(shè)粵海、閩海、浙海、江海四大海關(guān),海上貿(mào)易得到發(fā)展。但1757年乾隆皇帝上諭“口岸定于廣東,洋船只準在廣東收泊貿(mào)易”其他三口岸被關(guān)閉,從此中國又遭遇了長達兩個世紀的閉關(guān)鎖國,海外進口的香料、木材等物資因之減少,如沉香、紫檀木,在乾隆時期就已經(jīng)十分珍貴。但是明代制香技術(shù)的成熟,線香在民間的廣泛使用,延續(xù)至清代,焚香、熏香早已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牟糠?,此時線香、篆香仍普遍使用。高品質(zhì)的香料,如沉香、檀香、龍涎香、麝香等,一直以來都是皇室貴胄、商賈巨富的消費品,海外進口雖然受限,但不會影響到這些人的奢侈需求。合香用沉、檀、龍、麝香料之外,多用的是香藥一類的香材,亦可以就地取材,不會影響普通人的使用。

      據(jù)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八月的《香行記事碑》記載:“自來香行原有公會。祈觳壇關(guān)圣帝君神前進香。其來久矣。其中舉意,虔誠盡心……。”捐助香行店客鋪號眾多,其中香號、香末行、榆面行等多達八十五家。香行店東有:(香末行)金克圣、朱凌桂、仉世祥、馮國瑞、任廷貴、金彪、王文口。(香面行)田宏圣、可孫珍、田梁賢。

      從《香行記事碑》所錄香行贊助主碑的人名、字號可知,清代制香、售香等方面分工細致、明確,分布地區(qū)廣泛。僅從北京一例,便能了解清代用香普及的概況。當(dāng)然,此時已不能與隋唐時相比,隋煬帝過年一個晚上用二百乘沉香、二百石甲香,粗放的焚燒一夜。千多年后的清代,人們對香已不是單純地氣味上認知,早已升華到了精神世界。

      清代況周頤《眉廬從話》記載:“每歲元旦,太和殿設(shè)朝,金爐內(nèi)所燕香名‘四棄香,清微澹遠,迥殊常品,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干制成。歷代相傳,用之已久,昭儉德也?!薄稓J定上舊聞考》記載了許多乾隆皇帝詠香的詩句:“金鼎煙中三殿曙,林鐘律裹八音披”“疃嚨曉闕放芙蓉,香擁金爐露氣濃”、“晨曦炯炯潔齋宮,一縷爐煙散綺櫳?!庇鶗?lián):“篆裊金爐,入座和風(fēng)初送暖;花迎玉佩,映階芳草自生榮。”“四壁圖書饒古色,重廉煙篆挹清芬”。清代的小說、筆記等作品中,記載了許多“鼻觀”的文字。曹雪芹《紅樓夢》、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等名著中,都有對香的記載。特別是清光緒年間刊印的繪畫插圖本的《聊齋志異》,全書四百三十九幅圖畫,其中三十六幅繪有與焚香、熏香有關(guān)的各式香爐、熏爐。再現(xiàn)了中國古人品香、用香的場景,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香學(xué)提供了直觀的生動資料。

      近現(xiàn)代香文化幾經(jīng)沉浮

      1912—1949年短暫的三十余年中,國人經(jīng)歷了重大的歷史變革,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受到極大的影響,香文化也不例外。這時期熏香只在少數(shù)遺老、知識階層依稀存在,更多的是普通人的宗教用香。在民國筆記小說及一些文人遺留的文字中,還有些許對香的記載。如馬敘倫《石屋敘審》中記載有《金魚唱和詞》哲如:“獸爐香里日偏長,獨自倚樓惆悵”。點滴詩詞透露出近代文人對香的依戀,品香在當(dāng)時仍然是生活藝術(shù)。

      1949年新中國建立以后,人們的生活自由、安定,少數(shù)老知識分子重拾舊日生活情趣,延續(xù)了熏香的習(xí)慣。如鄙人父即舊文人,出生于19世紀末,熏香是他生活中的平常事,無論讀書、寫字、會友,都會制一款篆香。當(dāng)時用的香面是家中舊存的沉香,也自制合香,那是在西四牌樓同仁堂選購的霍香、香附子、白梅花之類的藥香料配制而成,用紙煤子余火點燃篆香,別有一番情趣。1966以后,那段特殊時期,家里的文玩舊物如沉香山核桃形暖手、香爐等被破了四舊,當(dāng)然熏香也在家中消失了。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1949年以后熏香的確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以北京為例,原北京廣安門內(nèi)報國寺西夾道有一個大院,1958年那里仍有“廣內(nèi)制香廠”,1962年以后遷至廣安門外。這家香廠曾生產(chǎn)大眾的生活用香,如驅(qū)臭的芭蘭香、熏蚊蟲的衛(wèi)生香等。1978年幾個小廠合并,變成了“廣內(nèi)光娜日化廠”。

      改革開放以后到21世紀初期,國家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越來越穩(wěn)定、富裕。特別是近些年,隨著國內(nèi)收藏?zé)岬纳郎?,兼具觀賞和藥用價值的沉香開始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市場上好的沉香每克售價可達幾千元至上萬美元不等,由此可見人們對沉香的喜愛。

      一塊小小的香料,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為它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沉香熱的背后,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用香的歷史,以及由此形成的“香”的文化。特別讓人欣慰的是,幾乎消失的中國幾千年的香文化,在今天重新被人們捧起,仔細地審視、鼻觀,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香的文化正在被國人繼承和發(fā)揚光大。

      (責(zé)任編輯:阮富春)

      猜你喜歡
      熏香香料
      廣州滿庭芳香料有限公司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中藥消毒熏香研究概況
      香料之王
      ——香草傳
      二則 暖閣熏香雪未晴
      廣州市呼倫香料有限公司
      中國釀造(2019年9期)2019-10-08 05:44:02
      六朝瓦當(dāng)元素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大觀(2019年7期)2019-10-08 03:49:33
      李永文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shè)計作品
      菊葉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50
      2014年4—9月印度香料出口量增長12%,達到42.16萬t
      永登县| 汉沽区| 文水县| 桦甸市| 铜鼓县| 故城县| 同仁县| 陵水| 定日县| 田东县| 杭州市| 龙海市| 永清县| 易门县| 莱州市| 盐池县| 长沙市| 沾化县| 绍兴县| 克拉玛依市| 湄潭县| 蓬莱市| 陆丰市| 将乐县| 定结县| 柯坪县| 武鸣县| 含山县| 德钦县| 舒兰市| 沙河市| 衡南县| 东光县| 大洼县| 大余县| 遂平县| 环江| 新绛县| 西丰县| 登封市|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