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劍英
〔關鍵詞〕小學生;家校聯(lián)系;心理疏導
一天上午,我在辦公室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喂,是傅老師嗎?我是小王的爸爸,今天中午,小王要買陀螺,我們認為玩陀螺太危險,不同意買,他不肯擺休,不是摔東西就是打罵。平時他就是這樣,想要的東西非買不可。上個星期六買了溜冰鞋、玩具小汽車、賽車滑道,共花了八百多元錢。他這么花錢,如果聽話一點,倒也罷了,可是每天放學回家后,只知道看電視,晚飯還要爺爺奶奶喂,家庭作業(yè)要到晚上九點才做。我們跟他講道理,他不聽;揍他,他不躲?,F(xiàn)在玩多了,成績下降了,我們都沒轍了?!?/p>
憑直覺,我知道小王的爸爸這回是氣壞了。以前,他曾就此事找班主任談過心,班主任給了他一些建議,起初還有效,可一段時間后又不管用了。于是,我答應他們來我的咨詢室咨詢,一起尋找教育良方。
小王來到咨詢室時顯得很不高興,低著頭,說話結結巴巴。我建議他先坐在椅子上消消氣,用自己感覺最舒適的姿勢坐好,并跟著我一起做放松訓練。等到他慢慢放松下來,氣也消了,心平靜下來,我們才正式開始交流。
一、了解心理狀態(tài)
因為我是學校里兼職的心理教師,任教該班的語文課,他比較信任我,所以就一股腦兒把心理話倒了出來。從小王的傾訴中,我慢慢了解到他的心理狀態(tài),了解到問題背后的原因。
首先,小王三代單傳,從小生活在“蜜罐”里,有爺爺奶奶慣著,外公外婆寵著,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天長日久,凡事都自由散漫,以自我為中心,生活習慣極差,作息沒有規(guī)律,迷戀網絡游戲,有很強的占有欲。同時他還有對付爸爸媽媽的殺手锏——絕食。
其次,家長也很想教育好孩子,但抓不準時機。據我了解,這次買陀螺是為了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民間體育小游戲活動,體育老師是想讓現(xiàn)在的孩子體驗爸爸媽媽那個時期的體育活動,以豐富孩子的體育生活。事實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抽陀螺并非不安全,小王的爸爸擔心孩子的安全倒是有些多慮了。
再次,小王的占有欲和不良生活習慣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對付“蜜罐”里的孩子,采用大發(fā)脾氣、厲聲喝斥的高壓手段是行不通的,而如果不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聽之任之,亦會影響他的健康成長。
學校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是小學生產生異常心理與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放任嬌縱,或者以絕對權威自居,稍不合意則非打即罵,從而加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尋找錯誤歸因
了解了小王的心理狀態(tài)后,我給小王講解了美國心理學家維納的歸因原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人們都會進行歸因,歸因有內在—外在、穩(wěn)定—不穩(wěn)定、可控—不可控三個維度。我告訴小王,根據維納的歸因原理,給自己的惡習所找到的原因“我變笨了”屬于內在、穩(wěn)定、不可控的因素,這樣的歸因方式會導致自己喪失改變的動力和信心,產生迷
惑感。
接下來,我拿出一張白紙和一支筆,與小王一起列出導致他“變壞”的可能原因,如壞習慣、太貪玩、進網吧、想買什么玩具就要買到手、我行我素、爸媽百依百順、偷懶、怕動腦筋、怕吃苦頭、抄襲作業(yè)、應付了事、不夠努力、學習方法不對、老師出的試卷太難了、運氣差(復習的沒考,沒復習的考好了)等。之后,我讓小王勾出了跟自己有關的原因,并在每個原因后面列出了具體的對策。小王似乎明白了什么,我看到他兩眼炯炯有神,臉上露出了兩個小酒窩。
三、變換角度積極思考
小王說:“說實話,我也擔心學習成績下降,因為它是我的動力所在或自信的來源。以前由于學習成績差,同學們經常嘲笑我,不跟我玩,我一個人很孤單、害怕。現(xiàn)在成績差又把我打回原處,我變得跟以前一樣自卑、不好受,覺得大家都在戲弄我?!?/p>
我說:“你剛才的分析很到位,是我們自己變得自卑敏感了,才會覺得大家是有意在戲弄你?!?/p>
這時,小王若有所悟,他說:“以后我覺得別人讓人心煩的時候,我就把自己放在他們的位置上,想想如果自己做這些事情,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想通了之后也就會理解他們了,自然不會受他們的干擾,學習也會進步?!?/p>
四、開通“家校聯(lián)系”直通車
我的教育宗旨是細心開導,不讓一個小學生“掉隊”。為此,我利用“家校聯(lián)系本”,實現(xiàn)與小王及其家長的零距離對話。
我把他們父子倆請到咨詢室,開門見山地問:“小王,今天你要買陀螺是體育老師布置的任務,可爸爸不同意,你就耍賴皮。你為什么不和爸爸說清楚?”
小王一言不發(fā)。爸爸聽了連聲說:“原來是上課用的,我不知道,放學后爸爸再給你買。”
我說:“你看,爸爸對你多好,今天是爸爸擔心你的安全,沒有滿足你的要求。平時你想要什么就耍賴,現(xiàn)在長大了,不能再這樣了。平時戀買玩具,玩的時間多了,必定會影響你的學習,導致成績下降,你說對嗎?”
我繼續(xù)說:“我原來有一個學生和你一樣,后來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很快告別了這個壞毛病,現(xiàn)在已經上了一所很好的中學(一個善意的謊言)。你只要痛下決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就一定能改掉這個壞毛病!”我拿出一本家校聯(lián)系本,遞給小王:“從今天開始,我要天天和你的爸爸對話,讓爸爸把你在家的表現(xiàn)都實事求是地記下來,好嗎?”小王點點頭。
“你以后天天把家校聯(lián)系本帶給老師,我們三人就在聯(lián)系本上對話,做到有話就說、有事就談,好嗎?”小王點點頭。和小王達成協(xié)議后,我們的“零距離對話”就拉開了序幕。
爸爸:這兩天小王在老師的教育下有一點進步,每天放學回家就看電視的習慣改掉了,能自覺拿出作業(yè)來做,吃飯也有進步,今天電視沒看,九點十分睡覺。
老師:小王,你有進步,要再接再厲。
小王:我今天覺得很開心,因為沒看電視,眼睛很舒服。老師鼓勵我再接再厲,我要繼續(xù)努力,不讓爸爸媽媽失望。
正當我為小王的改變而欣慰的時候,小王的行為又出現(xiàn)了反復。
老師:小王的行為出現(xiàn)了反復,這是正常的,只要家長認真對待,持之以恒,定能出效果。
爸爸:今天小王起了個大早,他說感覺真好,吃過早飯,早早到了學校。中午和晚飯都守時吃完,作業(yè)做好以后,不愛整理學習用品,不過八時二十分就上床睡覺了。
老師:小王這幾天的生活習慣改好了,但是老師規(guī)定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似乎少了點。
我與小王的爸爸溝通后,共同制定了一個近期計劃,一共四個方面,希望小王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到。具體計劃如下:放學后先做作業(yè);晚飯吃好后看三十分鐘課外書;休息一下再看三十分鐘電視節(jié)目;七點至八點玩耍,八點半睡覺。小王堅持了一個月,效果很好。
五、輔導效果與反思
一個月后,小王來咨詢室找我,說自己經過調整后,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很好,也能聽爸媽的話,這段時間沒有跟他們頂嘴;同學們喜歡與他交朋友了,大家都說他比以前開朗多了。再查看小王的家校聯(lián)系本記錄,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科學了。后來我在學校的大屏幕上看到進步獎里有小王的名字和照片,照片上的他顯得更加可愛了。
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有研究的意識和習慣,還要學會具體地指導家庭教育。因為有問題的學生80%是家庭教育的“不合格產品”,要想改變這些孩子的問題,必須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家長擔起自己的責任,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個性,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單位:浙江省龍游縣實驗小學,衢州,324400)
編輯 / 丁 堯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