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
摘 要: 初中音樂是很多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門課程,音樂教學不僅有助于放松學生的心情,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文從創(chuàng)新角度出發(fā),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 教學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方法
初中音樂教學是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通過創(chuàng)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思想品格,發(fā)展自己的個性特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感受力和審美力,更好地了解和理解音樂作品,從音樂中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要基于多元化教學理念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音樂教師對于音樂的理解和見解比較片面,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落后,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為了強化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音樂教師要基于多元化的教學理念,結合初中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豐富音樂教學組織形式,采用嚴謹而詼諧的音樂專業(yè)術語,生動地將音樂知識傳輸給學生,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1]。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通過音樂自身美的力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在學習和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將音樂的審美信息呈現(xiàn)出來,鼓勵學生經過豐富的想象,組合并創(chuàng)造出新的音樂形象。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傾聽一首音樂作品,例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有《德涅泊爾河掀起了怒濤》,在浪漫、幻想、激情的音樂世界中,傾聽和感受這首音樂的內涵,體驗和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音樂情緒,了解音樂作品中的表現(xiàn)內容,學習不同音樂作品的風格和特征,逐漸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欣賞完這首音樂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使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充分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加深對這首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要扮演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要豐富教學形式
傳統(tǒng)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音樂教師多將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容寫在黑板上,由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演唱曲目,或者通過錄音機學習音樂歌曲,這種音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都較低,音樂教師并不是音樂家,其自身綜合素質存在較大差異,一些音準或者音高并不十分標準,從而影響音樂教學質量。近年來,計算機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利用計算機科學技術,教師可以結合音響、事物、畫面等多種資料,通過大屏幕向學生展示音樂教學內容,多媒體教學具有強烈的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作用下,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其獨到的優(yōu)勢能夠提高音樂學習的理解能力和感知力,結合音樂歷史背景,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和理解音樂作品。
例如:初中音樂教材中的《阿西里西》一課,教師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由于這是一首貴州彝族的原始民歌,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向學生展示一些貴州彝族人民生活的片段,了解彝族文化,介紹《阿西里西》這首民歌中運用的音樂表達形式和樂器,讓學生了解彝族民歌的音樂特點、演唱形式、音樂題材及風格特征,在此基礎上學習這首音樂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更多民歌方面的知識,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當時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設與之相符的教學情境,基于多媒體的試聽平臺,教師能夠自如地進行音樂教學的轉變,從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教學模式[2]。
三、通過流行音樂帶動音樂的學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初中學生已經具備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音樂播放功能的電子商品,中學生會在課余時間欣賞自己喜歡的歌曲,且一般以娛樂消遣為目的,不懂得基本的音樂知識,很難欣賞到音樂節(jié)奏中的美感[3]。傳統(tǒng)音樂教學中教師選取的音樂達不到現(xiàn)在學生的欣賞要求,并且教學過程比較隨意,音樂教學稱為應試教育。
針對中學生對流行音樂感興趣這一特點,初中音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進入高雅的音樂殿堂,流行音樂之所以受到中學生的廣泛喜愛,因為其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明星效應,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感受到流行音樂的獨特之處。在學習蒙古民歌時,教師可選用鳳凰傳奇的《天藍藍》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在對視頻充滿興趣的同時能夠對蒙古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增強愛國意識,與其他音樂形式相比,流行音樂更容易受到廣大中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流行音樂帶動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創(chuàng)新音樂課堂的教學手段,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中學還應加大音樂教師和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豐富音樂教學資源,給音樂課堂創(chuàng)新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鄭建旭.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26:185-186.
[2]騰文蓮.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08.
[3]汪薇.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0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