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微
隨著新一輪的課改,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成長,使學生在平等、愉悅的環(huán)境中受到教育,越來越成為時代的呼喚。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只有尊重他們,才能得到他們的尊重;學生是有差異的人,只有理解他們,正視這些差異,才能構建輕松的師生關系;學生是有個性的人,只有耐心引導,因材施教,才會培養(yǎng)出多種類型的人才;學生是有潛能的人,只有欣賞他們,充分挖掘,才能人盡其才。面對一群充滿朝氣、個性鮮明的90后新生代,作為教師應該樹立一種怎樣的教育理念呢?
一、學會尊重學生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需要尊重?,F代教育原理指出: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個性和差異。90后的學生,一部分人以自我為中心,強調“我”,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只強調嚴管,不注重對這個“我”的尊重,那么教師與學生之間必定會豎起一道厚厚的障壁。
我剛剛走上班主任工作崗位時,一心想著嚴師出高徒,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一直采用嚴管的手段,嚴格要求,嚴厲批評,只要遇到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或聽到不服氣的聲音就一定要打壓下去。時間長了是沒有不同的聲音了,但無形中傷害了學生的心靈,與學生的距離越拉越遠。漸漸地我意識到這樣下去是行不通的,我及時調整管理策略,遇到班級中的大事多和班級干部商量,遇到不同的聲音耐心聽取,盡量避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個別學生,給學生留足面子,之后再和學生單獨談話,解決問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教師需要別人的尊重,學生同樣也需要得到老師的尊重?;ハ嗬斫猓由狭己玫臏贤?,保護學生作為人的尊嚴,不是將學生當作被動聽話的客體,而是將學生當作教育教學的主體去尊重、去愛護,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學會理解學生
學生是有差異的人,他們需要理解,教師應該量體裁衣,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端正、懂事聽話的學生固然招人喜歡,但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這樣認真懂事,教師應該注意到學生品行上和學習上的差異,對學生要寬容。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教師就會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不同層次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滿足感,進而樹立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如果區(qū)分不同層次的學生,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他們在要求上更有針對性,多一些關愛與寬容,那么師生關系就能更和諧,教育教學結果就能更理想。
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嘗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區(qū)別對待,除了在布置課后作業(yè)與習題時區(qū)分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配有針對性的作業(yè)之外,在勞動中,采取鄉(xiāng)鎮(zhèn)學生幫帶城市學生的做法。鄉(xiāng)鎮(zhèn)學生在家勞動的機會更多,有勞動的技巧,這一點是多數嬌生慣養(yǎng)的城市學生欠缺的,一幫一,既可以有效完成勞動任務,又可以讓欠缺勞動經驗的學生在勞動中不斷學習和成長。
三、學會引導學生
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個性的人,他們需要引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對敢向教師提出質疑的學生另類對待, 就不會對做事不合教師要求的學生大動肝火,就不會對所謂看不慣的學生嗤之以鼻, 就會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體驗成功的快樂。注重個性化教學,會讓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更加順暢。
教師也是人,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中,都希望自己任教班級的學生懂事聽話,能體諒和尊重老師。初中階段的學生覺得自己是大人了,但是行為上往往又很孩子氣,處在這樣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下,更需要教師注意大部分甚至是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育。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就需要教師主動接近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有的學生脾氣暴躁,教師在與這種學生接觸時要注意措辭,不要正面發(fā)生沖突;有的學生好面子,教師就不應該在眾人面前指出他的不足;有的學生熱情但不夠穩(wěn)重,也需要教師保護他們的熱情,同時要耐心地告訴學生作為一個青年毛躁容易誤事,處事要穩(wěn)重。
四、學會欣賞學生
教師應時刻牢記,學生是有潛能的人,他們需要欣賞。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潛力很大,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有的學生學習上有天分,且學習刻苦,那就要充分鼓勵他們發(fā)揮出自己的天分;有的學生運動上有天分,就要鼓勵他們多運動,在運動中找到自信;有的學生在班級活動中表現出過人的條理性和組織能力,就多讓他組織這類的活動,充分施展學生組織方面的才華。
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才能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合格人才。真心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真正行動起來,使我們的學生能真正感覺到來自各界的關心,使他們在受教育的同時,學會做人,懂得感恩,真正體會到并享受學習帶給他們的快樂和幸福。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