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莉
(遵義師范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2)
黎族是中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海南島,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由于分布地區(qū)和方言等的不同,其內部形成了5個方言支系,即哈方言 (侾黎)、杞方言 (杞黎)、潤方言 (潤黎)、美孚方言 (美孚黎)、賽方言 (或者稱為 “加茂方言”,賽黎)。美孚黎人口6萬多,主要分布在海南島西部的東方市江邊鄉(xiāng)至昌江黎族自治縣烏烈鎮(zhèn)峨溝村近100公里的昌化江兩岸,人口居住比較集中。由于其僻居山區(qū),人數(shù)不多,自古對其很少報導,而把其劃入哈黎人中,直到清末才見于史志①在曾昭璇、張永釗、曾憲珊著的《海南黎族人類學考察》(佛山市機關印刷廠,2004年)一書中,有如此的說法,有待于進一步考證。,后經人類學者考察,才明確稱其為美孚黎。作為黎族支系之一的美孚黎,千百年來,與生活在島上的其他支系黎族一樣,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以刀耕火種為主的 “熱帶海島型的原始農業(yè)”[1]一直是其主要的生產方式。這種小傳統(tǒng)的 “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得黎族民間的 “傳統(tǒng)文化長期處于封閉和膠著狀態(tài),其宗教信仰也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循環(huán)生存至今”[2]17。
黎族的宗教信仰仍然停留在原始宗教階段,信奉萬物有靈,盛行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以祖先崇拜為主,其次是自然崇拜”[3]515,個別地區(qū)還保留著圖騰崇拜的痕跡。這些崇拜對象多以 “鬼”(黎語稱 “鼎”)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還沒有神一類的概念,一切都稱為鬼、魂”[4]。黎族“鬼”的種類非常繁多,有人統(tǒng)計說有100多種,如祖先鬼、天鬼、地鬼、水鬼、火鬼、山鬼、雷鬼、天狗鬼、猴子鬼、門鬼、灶鬼等。大致可以歸納為天鬼、地鬼、人鬼三大類別②徐華龍在其《中國鬼文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中也持此觀點。宋兆麟在《黎族的鬼魂信仰》(《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3年第2期)中認為如果按種類劃分,可分為四種:一種是祖先鬼,即指與信仰者有一定血緣關系的死者的鬼魂;一種是自然鬼,指各種各樣自然天象;三是動植物的鬼魂;四是兇鬼,指本血緣成員死于非命者和外氏族的鬼魂。王獻軍在《試論黎族古代文化與東南亞古代文化的共性》中認為,黎族古代信仰的鬼魂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祖先鬼,二是自然鬼,三是兇鬼。。
天鬼,在此是個總稱,指風雨雷電、日月星云等天體現(xiàn)象都有不滅的靈性,觸犯了它們會使人的生活不安寧。地鬼,顧名思義就是指地上萬物,一切有實體性的生命物或非生命物的鬼靈,如土地公、水鬼、石鬼、灶鬼、山鬼、樹鬼等。人鬼有兩種,即死人鬼和活人鬼。死人鬼是指人過世后其靈魂變成的一種比陽間的人強大得多的神秘力量,在此主要指祖先鬼;另外還包括對人們的生命和健康有著重大影響的神秘力量,如 “安鬼”“打胎鬼”。活人鬼是指黎族中擁有致厄法術的 “禁”者,即 “禁公”和 “禁母”。長期以來,黎族人對 “禁”十分畏懼,舉凡疾病、災厄、喪親等,幾乎無不歸于 “禁”者的巫術。在 《黎族社會調查》中,22個調查點都有 “禁”的問題,黎族人相信它比相信其他神鬼還要厲害[5]103。在現(xiàn)代黎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提到 “禁”,但人們對其的懼怕和詛咒并沒有隨著現(xiàn)代化的推進而煙消云散,人們依然恨恨地稱 “禁”者為 “活人鬼”(訪談WM,女,48歲,西方村美孚黎,訪談時間:2012年2月),把他看成是制造不幸的最大禍患和可怖對象。
王養(yǎng)民和馬姿燕在 《黎族文化初探》一書中對黎族人的思維特點進行分析時認為,黎族人 “一直在尋找事物間的因果聯(lián)系和探求事物或現(xiàn)象的原因”[6]15。我們對此深表贊同,如某人吃飯不香、身體消瘦、無故生病、家畜突然死亡等,在黎族人看來,這種事情的發(fā)生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很可能與某種鬼的設計、陷害有關系。但人鬼不能直接交流,這就使 “社會需要一個能溝通人與鬼 (神)的使者,以便人與鬼 (神)之間筑起聯(lián)系的橋梁,正是為了適應這種需要,祭祀人員便應運而生了”[7]8。長期以來,這個活躍在黎族社會中的非專業(yè)宗教人士——“道公”①道公在此是通稱,指所有傳統(tǒng)黎族社會沿襲下來從事宗教祭祀活動、為民眾做好事的宗教信仰活動主持者。便應運而生,一方面滿足黎族民眾的信仰訴求,另一方面,也是 “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中起到關鍵作用的人物”[8]222。他們負責溝通人鬼兩界,上祀天神,下鎮(zhèn)鬼妖,中興人宅,通過神諭和巫術儀式以抵御 “鬼”的傷害,為生者除病、為死者安葬、為幼者驅鬼。有些道公還懂一些民間草藥,每次在為病人舉行宗教儀式后,都會以巫和醫(yī)相結合的方式,先從心理上給予病人戰(zhàn)勝病魔的力量和勇氣,再配給草藥進行治療,法器和祭品多用竹器、草藤、山雞毛、糯米酒、稻米等,頗具海南地方色彩,這樣往往使一些病人的病痛得到一定的緩解和醫(yī)治。因此,在黎族社會中深受人們的喜愛和尊重?!爱斠环N風俗習慣、技藝或觀點充分地傳播開來的時候,一些不利的因素正在增長,它可能長期地影響到這些習俗或者技藝如涓涓細流,綿延不絕,從一代繼續(xù)傳到下一代。它們像巨流一樣,一旦為自己沖開一道河床,就成世紀地連續(xù)不斷流下去。這就是文化的穩(wěn)定性?!盵9]74
坐落在海南省西部東方市的西方村,是一個非常符合傳統(tǒng)黎族文化中村落選址習慣的黎族大村落②黎族人民多選擇山谷中的小平原、河谷臺地或平溪坡地作為村落的地址。選地的原則是: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溪流;地勢要高,地形有一定的坡度;地方要“干凈”,即野獸要少,不要太靠近交通主干線。其地質表層多為砂質粘土層,下面多為砂土礫石層,土質一般均屬良好,承載能力可以滿足建筑要求。村落多被高大的闊葉林和灌木林圍繞著。。面積266.44公頃,其中,基本農田面積72.32公頃。據(jù)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現(xiàn)有772戶,3 283人,除十幾戶侾黎外,余皆為美孚黎,全部姓符。村內8個小隊,實為6個公派,屬于6個不同的祖公,按照20世紀50年代中南民族學院編輯組編寫的 《海南島黎族社會調查》一書,他們分別屬于符學昭祖公、符有珍祖公、符世貴祖公、符慶賢祖公、符志攀祖公、符其生祖公[10]400。用當?shù)厝说睦枵Z稱呼分別是 “wo peng(音譯為窩蓬)”“beng nie(音譯為蹦涅)”“wo hen(音譯為窩痕)”“beng ya(音譯為蹦呀)”“nan de(音譯為南的)”“ne fu(音譯為呢夫)”,每個公派都有自己的祠堂 (當?shù)厝朔Q “鬼屋”),內部不能通婚,但公派之間可以通婚③至今,符學昭與符其生公派還沒有通婚的先例,因為符其生家族祖公有一代是從符學昭家族過繼過去的,這樣兩個公派后代是實際上的兄弟關系,所以至今不婚。。在村子的入口處,有一座四大村公廟,村內6個公派各有一個 “鬼屋”,另外還有一座矮小的土地廟,因常年無人修復很是破落。
西方村的 “道公”可分為三種流派類別:漢道公、黎道公、百蹦④美孚黎語稱呼,即人們通常說的娘母。有關黎族宗教主持人的不同名稱和稱謂,可參見林日舉、高澤強《在當代社會中延續(xù)的黎族宗教信仰活動主持人——黎族宗教信仰田野調查之一》,載《海南首屆黎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12月。。
漢道公,黎話稱為 “革魃魅”,在其主持宗教儀式的過程中,用漢人的軍話⑤當?shù)貪h族方言。念經。漢道公中的紅袍由公派推舉出來,而綠袍是自己愿意學習經文,參與宗教儀式活動并得到紅袍認可的宗教人士。另外還有書生,幫助漢道公進行宗教儀式的抄寫工作,也是通過舉行宗教儀式自愿加入,得到紅袍和藍袍認可的宗教人士。
黎道公,黎語稱為 “革魃賽”,是用黎語唱經的宗教活動主持者,也由公派推舉出來。道友和黑手都是自愿加入并需要得到黎道公的認可。
在西方村,這兩類道公有明確的職責范圍,一般來說,在家的祭祀活動由黎道公負責,在 “鬼屋”的祭祀活動則由漢道公負責。這兩類道公都由各個公派推舉出來,然后本公派人家集資錢糧供其學習,學成后終身義務為本村的村民服務,不收報酬。西方村現(xiàn)在有6個紅袍漢道公,4個黎道公,他們共同負責全村的宗教儀式活動。在喪葬活動中,兩類道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安撫亡靈、撫慰家人的重任。除主持獻祭儀式外,這兩類道公還主持招魂、禳災、驅鬼、合婚、占卜等宗教活動。不管是漢道公或是黎道公,他們主要負責 “做鬼”等法事活動,不管 “查鬼”,同時也沒有什么報酬,往往只是喝一頓酒、吃一頓飯。
百蹦主要是給人 “查鬼”,也懂 “做鬼”,但一般情況下,只負責 “查鬼”,帶有巫醫(yī)的性質。他們一般被認為具有某種超自然力,這種超自然力或出于神圣傳統(tǒng)的稟賦,或在某種特殊的經歷中由神賜予。百蹦往往借助于這種神奇的超自然力,上達民意,下傳神旨,溝通人界和鬼界,從而達到預測、治病、驅鬼、獻祭等目的。
表1 西方村道公類別系列及其活動范圍
漢道公系的宗教人士與明末清初道教大量傳入黎族地區(qū)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道教的鬼神觀念、神仙不死、治病驅邪思想與黎族社會的萬物有靈、用巫術治病消災的文化傳統(tǒng)有很大的相似相通之處,所以,自明代中后期,道教在黎族地區(qū)迅速地傳播開來,并 “與黎族原始崇拜相結合,成為黎族地區(qū)的主流宗教”[11]。道教的法器如令旗、令牌和法劍也傳入黎族地區(qū),道公用以指揮 “天兵天將”“閃電雷霆”和斬妖除鬼。道教做法的道場、齋蘸、經文、符咒等也隨之傳入,成為漢道公 “做鬼”或者祭祖時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這些黎族 “本土化”的漢道公,他們修習念誦漢文經書,通過科儀、齋、醮、符箓、禁咒等方式除禍求福、役使鬼怪,幫助人們對付惡鬼疾病、兇魔禍害。有時候,道與巫結合起來從事宗教活動,如有人患病,先請百蹦 “查鬼”,然后請道公 “做鬼”。
1.紅袍道公。根據(jù) 《黎族社會調查》,西方村漢道公由北黎傳入,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傳到第五代[12]426。紅袍漢道公的傳承是公派推薦,再根據(jù)家族和個人意愿選定,被選者祖上一般有人曾做過道公,因為做道公是終身制,除非是年老體衰或者是過世,公派才考慮推選新一輩的道公,所以其傳承一般是爺爺輩傳孫子輩。
做漢道公不能是家中的獨子,要有兄弟,且父母健在,辦事沉穩(wěn),誠實可靠,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新中國成立前,村頭最近的田地是分給道公的,這是方便村民找道公做事的時候可以隨叫隨到。選道公要先看其生辰八字,算其命看是否適合當?shù)拦?,合就當,不合就不當;被選中做道公的青年,其家人、親屬一般都不會拒絕,因為家中有人做道公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連鬼都要對其懼讓三分。
學習道經首先要從學習漢文化入手,認識漢字,學寫毛筆字,抄寫經文,學習軍話①漢道公唱經用的是軍話。,另外還要學習法事活動的操作、符咒的書寫等。道公做法唱經用的眾多經文都要自己抄寫一份,以備所需②紅袍道公符世進原來并不識字,當選為道公后,他從識字、寫字、念經、唱經、做法等基本功學起,終于成為一個合格的漢道公,這對于一個世代操持黎話的黎族村民來說是極其不易的。。道公平常不能隨便殺生,不能打人,別人也不能打他,如果不小心被外人打傷就要買雞祭祖。在 “封印”以后不能吃葷,禁食蛇、狗、老鼠等動物。盡管漢道公主持喪葬儀式,但禁止見尸體,即使是自己的父母過世,道公也要避免與其謀面。亡者臨終前的穿衣、化妝、清洗、入棺等工作都由黑公或者是黎道公完成,直到尸體裝入棺材,漢道公才可以做喪葬法事。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人們追求經濟效益,漢道公的推選還是遭遇到一些實際的問題,如傳承人選挑選的困難。因為道公盡管在社會上受到人們的尊重,但是義務為民眾服務,日常的法事活動會耽擱自家許多的時間和工作,這與講求經濟回報的當今社會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抵牾。
2.藍袍漢道公和書生。藍袍漢道公和書生都是紅袍漢道公的幫手,多是出于自身命運的考慮,如生病、沒有男孩、生活不順利等,自愿做藍袍漢道公或者書生為村民服務。與紅袍漢道公一樣,藍袍漢道公也有自己的印,年底在自家 “封印”后就不再吃葷。
與紅袍漢道公一樣,藍袍漢道公與書生也沒有法事活動的收入或報酬,只要村中有法事,都是義務幫助,為此也耽誤了自家的不少工作,所以一般人是不愿意當?shù)模斄艘院缶筒荒芡顺?。做藍袍漢道公要自己花錢請老師學習齋事及經文,學成以后需得到紅袍道公的認可,方能參與法事,成為正式的助手。藍袍道公有經書、筊杯和一條藍袍,平日放在紅袍道公那里,在需要時再拿出。藍袍道公、紅袍道公的區(qū)別在新中國成立前后就有,代代相傳。書生只負責法事活動的抄寫工作,不需要學習齋蘸事宜。
1.黎道公。黎道公在黎族社會由來已久,是其傳統(tǒng)的宗教神職人員。黎道公也由公派推舉,公派在推舉黎道公時,除其生辰八字適合做道公、品行端正、老實聽話外,還要求其口齒伶俐,聲音洪亮,能唱經,且博聞強記。同時,本家族最少要有兩戶人家能給其做名譽擔保人,保證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會認真誠懇、盡心盡力地為大家服務。為此,被推選之家以及做擔保的人家要舉行隆重的 “獻牲祭天”儀式,請?zhí)斓貫樽C。
黎道公初期的學習前后要三年時間,具體的學習一般是在晚上,新當選的黎道公帶點酒菜到師傅①跟漢道公的傳承相似,黎道公也只能在年事已高的時候才能收徒,這個新徒也就是各個公派推舉出來的新黎道公。由于新黎道公進師門的時間有先后之別,所以不論新黎道公本人的年齡大小,誰先進師門誰就是師兄。新入門黎道公的學習或者跟著師傅或者跟著師兄,如果老師傅過世了,可以跟著師兄學習,就這樣代代傳承。所以,在這個黎道公神職系列中,后進師門的師弟一般都比較尊重比自己早進師門的師兄。家里去,或者老師備好酒菜②黎道公學唱經要有酒有菜才能學習,沒有東西是不能唱的,特別是酒是必需的,可以沒有菜,這樣才能學習。這里的菜指的是雞、豬、臘肉等,魚和白菜不能算菜。。老師先唱,新道公跟著一句一句學習,學會一段就接著學唱下一段。唱經的語言都是過去的黎語,初學者在剛開始的時候一般都不懂其中的意思,只能死記硬背,學習時間長了,才慢慢地領悟其內容。由于黎道公唱經沒有文字記錄,其傳承也只能是口耳相沿。黎道公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自家練習唱經不能出聲,只有在師傅或者是師兄家里對著酒菜時才可以唱出聲來。村中有人家做法事,師傅或者師兄帶新黎道公過去,在現(xiàn)場學習具體的儀式操作,如需要用多少個碗,怎么樣擺放,用什么樣的供物,唱什么樣的經文等。
在三年的學習中,新黎道公要舉行8個重要儀式,獻祭各路神靈,這既是新黎道公的 “入門見證禮”,同時也是讓新黎道公學習、掌握各種各樣的法事活動的操作流程。儀式的舉行沒有固定的時間,根據(jù)外在客觀條件和自身的主觀想法按照次序不定期的舉行。在學習結束后,舉行畢業(yè)典禮儀式,儀式由師傅主持,眾黎道公以及新黎道公同公派人都參與,舉行儀式所需的一切器具如凳子、筷子等都要兩個人抬著送到舉行儀式的現(xiàn)場。先在自家門前搭上兩個祭壇架子獻祭,然后到田里舉行 “七頭”儀式③即要殺牛、豬、羊、狗、雞等七條家畜。。據(jù)黎道公介紹說,這個畢業(yè)典禮,把各種儀式所要唱的經都包含進去了,這是成為一個黎道公的基本功。儀式的花銷由新黎道公同公派人家均攤。
在這個畢業(yè)典禮上有個就職宣誓,即師傅問新黎道公:“你懂不懂?不要讓人家的飯冷,有事就過去,不論你自己有沒有空,誰叫都過去,特別是那些寡婦和老人,你能不能做到?”④這是西方村黎道公符貢相給我翻譯出來的漢語,原話用的是黎語,其話語意思是說事主家飯做好了,豬也殺好了,就等道公去拜祭,按照習俗,拜祭過后事主家才能開飯。如果道公遲遲未到,事主家的法事道場就無法正常舉行,特別是那些寡婦和年事已高的人家,本來辦事就不易,如果讓其一趟趟來請黎道公,更是為難她們,所以,在這個宣誓儀式上,要特別提到這些人家,使新上任的黎道公能恪守職責,更好地為民眾服務。新黎道公當著眾人的面鄭重地宣誓,其大意是 “以后要盡心盡責為大家服務,做到隨叫隨到,不讓事主家里的飯冷,對于那些寡婦和老人,更要勤快周到的服務,只要公派有法事,自己的工停下來也要去 ‘搞鬼’,等等”。一個黎道公即使在三年出師以后,一般還會有許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法事活動中繼續(xù)不斷地向師傅或者是師兄請教學習。
2.道友和黑公。由于西方村人口多,法事繁忙,黎道公難以應對,所以,村中還有一些沒有 “營業(yè)執(zhí)照”⑤即那些自己學習唱經的人,因為不是大家的公推,純屬個人愛好,所以被人們戲稱為“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的黎道公。的黎道公,人們稱其為道友。在沒有黎道公的情況下,道友可以做一些小法事,如過年拜公、做小鬼等,而大的法事如招魂、趕鬼、喪葬等,都必須由黎道公主持。據(jù)61歲的道友符文春 (西方村美孚黎,1950年生,采訪時間:2012年7月)介紹說,有時候小孩子經常啼哭、生病等,有人也會請其去 “做鬼”,根據(jù) “百蹦”查出的鬼,他會設祭壇唱經 “做鬼”。
黑公是黎道公系的另類群體,他們自稱為 “黑人”,道公稱其為 “黑手”,在本文稱其為黑公,專門幫助村民辦喪事。他們多是因為命運不好如家人生病、自己生病、家中不平安等,經占卜師算卦適合做此類工作,以求為自己或者家庭積福轉運。人生比較順利的人是不做這樣的事情的,還有一些人盡管加入了黑公群體,但家里依然不平安,也會放棄這類義工。目前在西方村有9名黑公,最年長者已經90歲了。作為黎道公的助手,在黑公入隊的時候,要在家里殺雞請其他黑公和黎道公過去吃酒,只有黎道公參與才算承認其入隊,以后才可以參與本村的喪事工作。如在人去世的第1天主要是砍木、抬棺、給亡者梳洗、化妝、裝棺等;第7天釀酒,用做13天 “同望”儀式的祭拜;第13天的“同望”儀式上的排壇、掛豬頭等工作。美孚黎人兇死外面,黑公去幫助收尸。如果有小孩夭折,也要黑公去處理。他們做事辛苦但不計報酬,所以,喪家在喪事結束的時候,會請他們吃頓飯表示感謝,喪家親戚也會按照慣例在此時 “湊份子”給他們買點煙酒。
“百蹦”是美孚方言中對 “娘母”的稱謂, “原先全為女性,后來男性也可以擔任,只不過在舉行祭祀儀式時要穿上 ‘娘母’(即女性)的服裝”[13]8。百蹦 “懂得念咒語,能用巫術查各種‘惡鬼’,并從病人身上取出 ‘惡鬼包’(又稱 ‘禁包’),招回 ‘人魂’,解除病痛”[14]115。
在黎族社會中,“百蹦”自行產生,其程序比較特別,“但都與久病未愈者有關”。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百蹦”都是在經過病痛折磨以后才能通靈 “查鬼”,成為道公,其 “查鬼”“做法”都要收取一定的報酬。
在2012年2月的田野調查中,我曾遇到的 “百蹦”XY,女,53歲,侾黎,西方村人。在2001年前后,當時43歲的XY,在這一兩年她經常肚子疼或生病發(fā)燒,去醫(yī)院也治不好,找佳頭村的 “百蹦”占卜,“百蹦”告訴她說這是她要做 “百蹦”的征兆,于是XY就請 “百蹦”老師到家中,殺2頭豬,1只雞,祭拜行業(yè)神,然后跟著老師開始學習做 “百蹦”的技能。拜祭的道場設在XY家的正屋內,老師與其各用13個碗擺設道場,老師這邊的供物是1頭豬和1只雞,XY這邊道場的供物是1頭豬。拜祭從下午的五、六點開始,XY跟著老師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學習,掌握了做“百蹦”的法術和技能,早上六、七點,家人另外殺雞宰豬招待老師以及同公派的人過來吃飯喝酒,然后送別老師。自此,XY就可以自己通靈 “查鬼”了。剛開始她對于自己是否成為了一個 “百蹦”還沒有把握,當她試著給本村第一個找她 “查鬼”的人除去病痛之后,大家公認了她的法術。現(xiàn)在村中及周邊的很多人都慕名找她 “查鬼”(訪談對象:FC,54歲,西方村人,侾黎,XY的丈夫。訪談時間:2012年2月)。
在一個村子中,有多少個 “百蹦”是不受限制的,這主要取決于其 “查鬼”治病的靈驗與否。如果 “查鬼”不準,時間久了自然會被人淡忘,如果“查鬼”準確,自然是聲名遠揚,前來問卜的人就多。
在黎族的不同方言地區(qū),“道公”有不同的稱謂名稱,如娘母、娘公、鬼公、老人、三父公等,他們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其職責和神職范圍逐漸地固定,主導著黎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在黎族社會中這些類型多樣的道公,在沒有確立身份、地位之前,他們與普通民眾沒有任何的區(qū)別。成為 “道公”需要有 “命運”,同時還需要跟老師學習法術和公眾對其身份的認可。道公在黎族社會中的存在主要是為民眾服務,為民眾排憂解難,應對生活中的災難和不幸。盡管有著法力和巫術,但在社會中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的階層,與普通民眾一樣,他們并不脫離生產勞動。但是作為溝通人鬼之間的媒介,他們在黎族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社會意義和獨具特色的文化意義。
[1]陳光良.海南原始農業(yè)初探[J].廣西民族研究,2007(2).
[2]金澤.中國民間信仰[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王堯.侗、水、毛南、仫佬、黎族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宋兆麟.黎族的鬼魂信仰[J].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93(2).
[5]中南民族學院本書編輯組.海南島黎族社會調查·上卷[C].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
[6]王養(yǎng)民,馬姿燕.黎族文化初探[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3.
[7][12][14]高澤強,潘先鍔.祭祀與辟邪——黎族民間信仰文化初探[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8]林日舉,高澤強.在當代社會中延續(xù)的黎族宗教信仰活動主持人——黎族宗教信仰田野調查之一.海南首屆黎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2.
[9][英]愛德華·泰勒.原始文化[M].連樹聲,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10]中南民族學院本書編輯組.海南島黎族社會調查·下卷[C].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
[11]符和積.道教在海南黎族地區(qū)的傳播與民族化[J].中國道教,2006(3).
[13]王國全.黎族風情[C].廣東省民族研究所,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