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宏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甘肅 成縣 742500)
《水滸后傳》成書后,在流傳過程中,版本有多種演變,尤其是經蔡元放評點之后將原來的序文、回目以及內容都作了改動。從現(xiàn)存資料看,對 《水滸后傳》版本有所著錄的書籍很多①對《水滸后傳》版本有所著錄的書籍有《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孫楷第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第1版)、《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柳存仁編著,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年,第1版)、《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0年,第1版)、《中國通俗小說鑒賞辭典》(周鈞韜、歐陽健、蕭相愷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1版)、《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等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五百種明清小說博覽》(張兵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第1版)、《中國古代小說百科全書》(劉世德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年,第3版)等。,但這些著述對 《水滸后傳》版本著錄大多都不夠詳盡。一般所知 《水滸后傳》的版本有兩大系統(tǒng),一種是陳忱原著的八卷本,每卷五回,共四十回;另一種是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蔡奡 (字元放)批評的十卷本,每卷改為四回,共四十回。下面就兩種版本的特點做一概述,并對其差異進行考訂。
陳忱 《水滸后傳》八卷四十回本的版本,共有以下四種:
1.初刻本。陳忱的 《水滸后傳》初刻于康熙甲辰 (康熙三年,1664年),系遺經堂原刻本,此刊本八卷四十回,內封上題 “元人遺本”,右欄鐫“雁宕山樵評”,中欄題 “水滸后傳”,左欄綴有識語云:“宋遺民不知何許人,大約與施 (耐庵)、羅 (貫中)同時,特姓名弗傳,故其書亦湮沒不彰耳”。署時為 “康熙甲辰 (1664年)仲秋鐫”。首有 “古宋遺民”原序,“雁宕山樵”序,總目,后為 《水滸后傳論略》;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有圈點、旁批、眉批和回末總評。藏英國博物館、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1]170?!肮潘芜z民”原序即 《水滸后傳原序》,序文的大意是批評宋末奸佞當?shù)?、匪患橫行的社會情景;斥責宋江為強盜,雖然他有 “替天行道”的志向,但卻是個 “假仁假義”之徒;此外,李逵、魯智深、武松等也同宋江一樣是 “假仁假義”之輩;在國家存亡之際,他們都不能力挽狂瀾于末世。后又有一篇被稱為 《水滸后傳序》的序文,題 “萬歷戊申秋杪雁宕山樵撰”,這篇序文說明作者著書的本意是因 “窮愁潦倒,滿眼牢騷”,故借水滸殘局,來抒發(fā)胸中塊磊,以此表明自己是 “肝腸如雪,秉志忠貞,不甘阿附”之人。最后附有 《水滸后傳論略》六十六條。
2.天理大學藏本。此本現(xiàn)存于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節(jié)山文庫,刊刻者不詳。此版本特征為:正文前題 “宋遺民原序”,卷首題 “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計長18.5cm,寬13cm,白口,四周單邊單魚尾,版心上部為書名,魚尾下刻卷數(shù)、回數(shù)。版心下題“元人遺本”,每一回版面之上有眉批,結尾有評語,如第一回結尾評 “石碣村若不近梁山泊,阮小七未必去祭奠”等語。天理大學藏本封面已失,現(xiàn)存第一回至第三十八回,第三十八回回末、第三十九回與第四十回遺失。
3.三多齋刊本?,F(xiàn)藏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倉石文庫、天理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此刊本刊年不詳,書籍封面中央題 “水滸后傳”,右上角題 “古宋遺民著”,左下角刻有 “三多齋梓行”五字,上欄題有 “雁宕山樵評”,左下角又有一方朱印,內容為 “羊城十八甫機器書局森寶閣發(fā)兌”。共四冊,第一冊卷首有 “宋遺民原序”。正文半葉十三行,行三十字,計長19.7cm,寬13.5cm。其他特征與天理大學藏本相同。
4.紹裕堂刻本。紹裕堂刻本有兩種,分為無圖本和有圖本,無圖本應早于有圖本,兩者均為八卷四十回。
(1)無圖本。無圖本內封題 “秣陵蔡元放批評繡像水滸后傳”,首 《水滸后傳序》,末署 “萬歷戊申秋杪雁宕山樵撰”。目錄葉題 《水滸后傳》,署“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次 《論略》,末署“樵余偶識”。正文卷首題 “水滸后傳”,署 “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版心上題 “水滸后傳”,下題 “元人遺本”。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卷八末題 “紹裕堂新刻水滸后傳八卷終”。此刊本現(xiàn)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東京文理大學、筑波大學、天津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藏本內封佚,有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本字樣。
(2)有圖本。有圖本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本有圖八葉共十六圖,版心上為書名,魚尾下寫卷數(shù)、回數(shù)。正文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八字。此本民間戴不凡亦有藏。據(jù)戴不凡 《小說見聞錄》載:“(此本)卷八末有‘紹裕堂新刻水滸后傳八卷終’一行。每回末復多評語。其余悉與 《孫目》所記另附圖本相同。繡像至少應有十二葉二十四圖,然為人揭去,僅存八葉十六圖。此本為大型本,字體雖不甚工,然行格版型整齊可喜”[2]342。另一種有圖本封面題 “繡像水滸后傳”,卷首有 “水滸后傳序”,序文文末題 “萬歷戊申秋杪雁宕山樵撰”。有 《水滸后傳論略》六十六條,后署 “樵余偶識”。此刊本有圖像十二葉共二十四圖,卷一題 “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撰”,每回回末有評語,卷八末有 “紹裕堂新刻水滸后傳八卷終”,魚尾下亦寫有卷數(shù)、回數(shù)。正文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八字。現(xiàn)藏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漢和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上海圖書館。
《水滸后傳》十卷四十回 (十卷本)即蔡元放評改本,是現(xiàn)今最流行的版本。蔡元放的改本將原本八卷析為十卷,每卷五回改為了每卷四回,并將原本的 《宋遺民原序》、雁宕山樵 《水滸后傳序》以及六十六條 《水滸后傳論略》刪除,增加了蔡元放本人的 《評刻水滸后傳敘》和 《讀法》。十卷本現(xiàn)有如下版式。
1.蔡元放評改本十卷四十回。書名題為 “繡像水滸后傳”,內封題 “秣陵蔡元放批評”“繡像水滸后傳”。正文卷首題 “古宋遺民雁宕山樵編輯”“金陵憨客野云主人評定”。首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蔡元放 《評刻水滸后傳敘》及 《讀法》。圖十二葉,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五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首敘,次目錄、讀法、正文。現(xiàn)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市圖書館、日本天理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藏本有 “書業(yè)鼎記發(fā)兌”字樣。
蔡元放評改本十卷四十回版本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如光緒三年 (1877年)申報館鉛印本,首頁中題 “水滸后傳”,扉頁題 “光緒三年仲春申報館印”,共十冊,正文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七字,白口,四周雙邊單魚尾,小字本三十二開。另有光緒五年 (1879年)大道堂本。1934年汪原放、章希呂標點,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的 《水滸續(xù)集》,兩冊32開本。卷首有胡適的 《水滸續(xù)集兩種序》,以及《宣和遺事中的水滸故事》《校讀后記》《本書標點符號說明》《水滸后傳原序》《水滸后傳論略》等文章。1936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印行趙苕狂點讀與《征四寇》合印的 《足本續(xù)水滸》[3]。建國后有1955年11月寶文堂書店,1956年1月古典文學出版社,1959年9月北京中華書局編輯所,1981年5月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寶文堂書店 (陳新節(jié)編)本 《水滸后傳》。此外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有無圖、正文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七字的適字本。臺北世界書局和天一出版社有點校本和影印本。上述幾種都是依據(jù)蔡元放評改本十卷四十回版本修訂而來的。
2.蔡元放評改本,還有 “重訂”刊本,無圖,有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序,封面中題 “重訂水滸后傳”,右上角題寫 “秣陵蔡元放批評”,卷首依次為敘、讀法、目錄、正文。每回卷首都題有“古宋遺民雁宕山樵編輯”“金陵憨客野云主人評定”兩行字,正文半葉九行,行二十五字[2]342。藏中山大學圖書館、臺灣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日本內閣文庫、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日本天理圖書館 (龍澤馬琴舊藏)、日本無窮會織田文庫。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本有天一出版社影印本。
在 《水滸后傳》的版本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將兩大版本系統(tǒng)的特點做粗略的概述,真正將兩者的差異做細致比照的作品還很少。現(xiàn)依據(jù)收集的各種資料,對兩大版本系統(tǒng)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其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分別為:
陳忱 《水滸后傳》八卷四十回本的版本有好幾種,但總體來說,初刻本是由古宋遺民原序、雁宕山樵序、總目、《水滸后傳論略》以及正文五大部分構成;而紹裕堂刻本則由 《水滸后傳序》《水滸后傳論略》、目錄、正文四大部分構成。蔡元放評改本十卷四十回本的版本卷首依次為敘、讀法、目錄、正文四大部分構成。
表1 八卷本與十卷本回目對舉
回數(shù) 八卷四十回本 (八卷本)蔡元放評改本 (十卷本)第八回 燕子磯玉貌惹奇殃寶帶橋金蘭逢故友萬柳莊玉貌招殃寶帶橋節(jié)孀遇故第九回 混江龍賞雪受祥符巴山蛇截湖征重稅墨吏賠錢受辱豪紳斂賄傾家第十一回 駕長風群雄開霸業(yè)射鯨魚一箭顯家傳混江龍賞雪受祥符巴山蛇截湖征重稅第十回 墨吏貪賊賠錢縱獄豪紳聚斂加利償民駕長風群雄圖遠略射鯨魚一箭顯家傳第十二回 金鰲島興兵圖遠略暹羅城危困乞和親救水厄天涯逢故友換良方相府藥佳人第十四回 安太醫(yī)遭讒先避跡聞參謀高隱款名賢金鰲島開基殄暴暹羅國被困和親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換良方相府藥佳人安太醫(yī)遭讒避跡聞參謀高隱留賓第十五回 大征戰(zhàn)耶律淳奔潰小割裂左乞弓獻詩大征戰(zhàn)耶律奔潰小割裂乞弓獻詩第十六回 潯陽江悶和酒樓詩柳塘灣快除雪舟恨潯陽樓感舊題詞柳塘灣除兇報怨第十七回 穆春血濺雙峰廟扈成計敗三路兵黃統(tǒng)制遭枉歸山焦面鬼謀妻落井第十九回 啟兵端輕納平州城逞神力奪轉唐猊甲穆春喋血雙峰廟扈成計敗三路兵第十八回 鎮(zhèn)三山遭冤入登云焦面鬼謀妻落枯井賣楊劉汪豹累呼延失保定朱仝投飲馬第二十一回 撲天雕火燒萬慶寺小旋風冤困滄州牢納平州王黼招兵逐強徒徐晟奪甲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圍美髯公良朋解險厄李應火燒萬慶寺柴進仇陷滄州牢第二十二回 破滄州豪杰重逢困汴京奸雄遠竄破滄州義友重逢困汴京奸臣遠竄第二十三回 跨青騾英雄尋退步演喪三軍將材離火宅演獻青子草野全忠贖難人石交仗義第二十五回 野狐鋪正言折王進大名府巧計救關勝六甲兒戲陷神京第二十四回 換青衣二帝慘蒙塵獻黃柑孤臣完大義六甲兒戲陷神京折王進小乙逞雄談救關勝大名施巧計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話新愁大征戰(zhàn)松坡獲全勝逢天巧荒殿延英發(fā)地雷寺基殲賊第二十七回 渡黃河叛臣因授首進鳩酒狹路巧相逢橫沖營良馬歸故主鄆城店小盜識新英第二十九回 還道村法斬郭道士紫髯伯術護美髯公渡黃河叛臣顯戮贈鴆酒奸黨兇終第二十八回 橫沖營良馬識故主靖忠廟養(yǎng)卒奉英靈還道村兵擒郭道士紫髯伯義護美髯公第三十回 陰陽設計鐵扇離殃南北兩寨金鰲聚義聚登云兩寨朝宗同泛海群雄辟地
(續(xù)表 1)
對兩大版本系統(tǒng)的回目進行比較后發(fā)現(xiàn)兩大版本系統(tǒng)回目有以下特點:第一是在兩大版本系統(tǒng)里,回目完全相同的只有五回。第二是兩大版本系統(tǒng)中有個別回目文字稍有不同。對全書做一檢視對比,可以看出第五回、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二回、第十三回、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第十六回、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三十一回、第三十四回即是此類。第三是兩大版本系統(tǒng)中有個別回目文字差異較大。如第八回、第十九回、第二十回、第二十六回、第三十回。第四是兩大版本系統(tǒng)中回目的用字大多不同。對八卷本回目統(tǒng)計看,共有三十七回為八字對偶句,其余三回為七字句;十卷本中,共有二十七回為七字對偶句,十二回為八字對偶句,一回為六字句。
通過回目對比,再結合小說情節(jié)、內容與回目的關聯(lián)度上來看,十卷本的回目比八卷本的回目更為貼切、精當。從回目與內容的關系來看,八卷本的有些回目過于文人化,注重了小說的抒情性,這些雖然展示出了陳忱的才情,但沒有抓住章節(jié)所寫的關鍵,個別回目與內容不是很貼切。如第二十回目:“呼延灼父子透重圍,美髯公良朋解險厄”,十卷本中,蔡元放將其改成 “賣楊劉汪豹累呼延,失保定朱仝投飲馬”,修改之后更符合這一章節(jié)所要展現(xiàn)的內容??梢娛肀臼且孕≌f回目在突出主要人物、事件的實用價值為標準來修改回目的。蔡元放認為經過自己的修改,《水滸后傳》小說回目“本傳之回目提綱盡皆工穩(wěn)妥切,令讀者于回內之事, 一目瞭然”[4]427。
表2 八卷本與十卷本正文差異對舉①八卷四十回本引文皆用(明)古宋遺民著、陳紱總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所出文本;十卷四十回本引文皆用(清)陳忱著、中華書局2004年所出文本)。
(續(xù)表 2)
通過幾個例子可以看出,蔡元放修補了陳忱文中題材、結構和語言等幾個方面明顯疏漏之處,使文章變得更加完整;刪除了許多無關主題的閑文和空洞的詩歌,摒棄、更換了一些不合情理的情節(jié),讓小說顯得更加緊湊精煉;同時蔡元放把文本改編得更加通俗易懂了,這樣照顧了市井細民的閱讀習慣,使得 《水滸后傳》從文人案頭的小說演變?yōu)榱嗣耖g大眾性小說讀本。
總之,通過對兩大版本系統(tǒng)的比照,蔡元放評改本 (十卷本)的語句顯得更通順,情節(jié)安排更為合理,人物的語言也更為得體了??梢哉f 《水滸后傳》經過蔡元放改訂之后,提高了藝術上的價值,擴大了民間的影響力,蔡元放的改訂也可以說是他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水滸后傳》在藝術上變得更加成熟了。
[1]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2.
[2]石昌渝.中國古代小說總目白話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馬蹄疾.水滸書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309.
[4]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修訂本)[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