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隆隨著美國對“伊斯蘭國”武裝的打擊擴展至敘利亞境內,“9·11”后美國組建“志愿同盟”,發(fā)動反恐戰(zhàn)爭的一幕重現(xiàn)。13年過去了,恐怖主義對國際安全的威脅有增無減,也成為美國的阿喀琉斯之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顯然尚未找到反恐良策,武力反恐難以擺脫“越反越恐”的魔咒。首先,反恐戰(zhàn)爭無助于消除宗教極端主義。當前中東和非洲恐怖主義肆虐的背景是宗教極端主義的泛起。打著伊斯蘭旗號的極端組織,從“基地”組織、“伊斯蘭國”,到索馬里伊斯蘭青年黨、尼日利亞“博科圣地”組織,多屬“圣戰(zhàn)薩拉菲”派。該派意識形態(tài)的激進性主要體現(xiàn)在“定叛”和“圣戰(zhàn)”,即將其他派別穆斯林妄斷為“卡費爾”(悖信者);對“近敵”(本國政權)和“遠敵”(美國和以色列)發(fā)動“圣戰(zhàn)”,恢復“哈里發(fā)國家”?!笆?zhàn)者”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哪里有穆斯林“受壓迫”,便出現(xiàn)在哪里,發(fā)動“游牧式圣戰(zhàn)”。中東劇變?yōu)椤笆?zhàn)薩拉菲”派崛起提供了機遇,美國蘭德公司的一項研究表明,2010—2013年,“圣戰(zhàn)薩拉菲”派極端組織的數(shù)量增長了58%。從根本上講,反恐是人心之戰(zhàn)。單靠狂轟濫炸,不僅不能消除極端思想,還會使更多人走向激進,擴大極端組織支持者和同情者的陣營。美國打擊“基地”組織十余載,本·拉登也已死亡,但這并未使該組織偃旗息鼓,反而變得分散化、品牌化,愈發(fā)難以打擊,以至于出現(xiàn)“伊斯蘭國”武裝這樣的“基地”升級版。其次,恐怖主義在中東的泛濫是“阿拉伯病”的癥狀。近代以來,阿拉伯世界飽受西方殖民主義欺凌,現(xiàn)代化進程屢受挫折。大多數(shù)阿拉伯國家發(fā)展遲滯,民生艱難,除石油外,幾無與外部世界對接的渠道,成為全球化進程中的“失敗者”。阿拉伯世界本土宗教和文化與現(xiàn)代性遭遇后,發(fā)生激烈沖突,革新的努力總是受到政治威權和宗教保守勢力羈絆,使阿拉伯世界成為百病纏身、羸弱不堪的“中東病夫”。阿拉伯世界最近一次探尋發(fā)展之路的嘗試,就是所謂的“阿拉伯之春”。然而,“革命”不僅沒有給阿拉伯人民帶來福祉,還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民族和教派構成復雜的“馬賽克”式的“人造國家”,在劇變浪潮沖擊下,政權弱化,社會碎片化。敘利亞、利比亞和也門等國墜入教派沖突、族群分裂的深淵??植乐髁x是“阿拉伯病”的主要癥狀之一,只有解決阿拉伯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民族構建問題,才能徹底消除滋生恐怖主義的土壤。第三,區(qū)內外大國難辭其咎。一些中東國家為了一己私利,按教派劃線,在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等國大打代理人戰(zhàn)爭?!耙了固m國”在敘利亞內戰(zhàn)和伊拉克教派歧視的背景下,在部分國家的扶持下,才羽翼漸豐。美國對伊拉克始亂終棄,還飲鴆止渴,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也是“伊斯蘭國”武裝崛起的重要原因。此次反恐行動最大的悖論是,當初幫助“伊斯蘭國”武裝坐大的,正是“反恐同盟”的“帶頭大哥”和“小伙伴”們。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國家已經不是第一次吃這樣的虧了,“基地”組織的崛起與今天的“伊斯蘭國”如出一轍。了解恐怖主義在中東泛起的原因,不難看出美國主導的這場新的反恐戰(zhàn)爭,不僅師出無名,侵犯別國主權,還包藏顛覆政權的禍心。動用武力反恐,更是開錯了藥方,用錯了方法,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不改變錯誤的中東政策和反恐戰(zhàn)略,美國注定只能像滾石頭的西西弗斯那樣,周而復始地在“越反越恐”的怪圈里打轉?!耙了固m國”尚未被打垮,將矛頭對準美國的恐怖組織“呼羅珊集團”又浮出水面,便是例證?!?(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阿拉伯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