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被經濟基礎所決定,同時對經濟基礎又有著重要的反作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保證作用、育人作用、協調作用和激勵作用,營造健康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傳播正能量,激發(fā)全社會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
中圖分類號:G4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9-0108-02
一、思想政治教育被經濟基礎決定又對社會經濟基礎有著重要的反作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指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與意識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意識,意識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物質。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基礎,對歷史發(fā)展進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思想理論對社會發(fā)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影響歷史的發(fā)展并決定歷史進程的特點和特殊形式[1]。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的中心任務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并且實行改革和對外開放,時代的主題由冷戰(zhàn)變?yōu)楹推脚c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階級和階級斗爭觀點的教育。因此,鄧小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學校應當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這不僅不排斥學習科學文化,相反,政治覺悟越高,為革命學習科學文化就應該越自覺,越加刻苦。鄧小平進一步發(fā)展了毛澤東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而且還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根本保證[2]。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只要國內外大勢沒有發(fā)生根本變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不能也不應該改變。這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的根本要求,也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根本要求。同時,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作馬克思列寧主義告訴我們,社會主義文化和思想意識不會自發(fā)產生和發(fā)展,而是要通過共產黨的思想政治領導和教育工作,自覺地產生、形成和發(fā)展起來。離開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建設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工作[3]。
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有著不同的表現形態(tài)。教育、科學、文學等精神生產,是各種社會共有的一種生產。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就是將精神文明社會的價值觀、新思想、新理論向全國人民宣傳傳播,施加價值觀的影響,通過大眾傳媒、政治宣傳、文件文案的提出頒布,各類學校培養(yǎng)人們正確的價值觀,再通過各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組織各種活動進行動員。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是把精神文明社會建設的思想價值觀念、準則變?yōu)橐环N共同的公認價值觀、價值準則,再通過這個準則使人們將其轉化為行為、行動,從而以行動來建設精神文明社會,只有有行為,精神文明社會才會逐步建立起來。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保證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維系著統(tǒng)治階級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充分地肯定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習近平在8·19講話中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中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把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4]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更要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在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增添新的內容,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成果。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當今理論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胸懷遠大理想,實現基本綱領,讓馬克思主義繼續(xù)煥發(fā)真理的光芒。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推動社會改造的強大的輿論力量。在進行社會改造和社會建設的過程中,社會輿論和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積極、團結、奮進的思想氛圍可以有效地推動社會改造,使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反之則會給社會改造增加前進的阻力甚至使社會的政治經濟混亂、倒退。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輿論方面的影響力,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之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方向,集中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既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才能最大限度地團結和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保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經濟建設的堅強保證,對經濟建設有能動的反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證正確的經濟發(fā)展方針、政策的提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設的必備條件,要正確宣傳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更好地實現“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可以有效地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動社會的思想文化建設。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管理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協調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俺珜Ц粡姟⒚裰?、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標志著朝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進了一步,更加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的公正與和諧。
四、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人的全面發(fā)展不僅是個人自身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作為社會成員及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和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競爭和合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存和發(fā)展等種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認識能力、道德觀念和思維方式。要解決這些新問題、新矛盾,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當今時代和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人才實現能力創(chuàng)新和精神創(chuàng)新,在加強其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等智力因素的教育、培養(yǎng)外,還要使之正確地認識人與自然、社會、他人及自身的關系,正確應對國際背景、經濟基礎、體制環(huán)境、社會條件、傳播手段、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認識能力,革新思維方式,形成創(chuàng)新精神。endprint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進人才的人格完善,提高人的道德素質。人的道德素質的提高是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著力點。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關鍵在于人的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在于人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升,在于把塑造健全人格作為根本出發(fā)點和立足點,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價值的體現。健全的人格,反映一定社會和時代對人的發(fā)展的要求,包含了豐富的需求體系內容,人格健全和完善的重要表征是人的需要的不斷豐富,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三方面,豐富的物質需要是物質文明建設的目的,而豐富的精神需要和社會性需要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塑造健全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人在物質現代化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健全的人格、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些有助實現社會需求和人格發(fā)展的和諧統(tǒng)一。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個體社會化的水平,使之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各種傳播手段宣傳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和法律文化,以內容的豐富性,方法的多樣性、科學性把現實社會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相關知識傳遞給個體,堅定政治理想和信念,掌握參與社會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和法律生活等各種知識與技能,提高個體認識能力,遵循并傳遞社會所倡導的共同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品德,使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構建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諧,是人的自身和諧最重要的方面,是和諧社會構建的前提和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是滿足人的精神需求,豐富和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人的心態(tài)進行引導和調適,提高認識自己的能力,促進人們不斷充實和發(fā)展、提高自己,面對發(fā)展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冷靜、客觀地做出評價,并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不僅追求高質量的物質生活,還要追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倡導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高尚的道德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賦予了更多的人文關懷,關注個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給予精神高度緊張、心理負擔日益加重的當代人以溫馨的心理撫慰,來幫助人們解決思想困惑和煩惱,調適心理狀態(tài),恢復心理平衡,使人們更好地應對人生發(fā)展面臨的來自他人、社會和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社會現實和參與社會競爭。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人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建立屬于自己的和諧精神世界,成為推動前進的動力和面對困境的精神支柱。
參考文獻:
[1]劉波.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J].華章,2013,(15).
[2]胡梅花,鄭永廷.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
[3]劉冰雅.學習習近平總書記8.19重要講話精神[Z].光明網—理論頻道,2013-08-26.
[4]羅麗霞,李雪飛,王愛華.淺析中央四代領導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闡述[J].青年文學家,2009,(2).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