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內容摘要:《我的母親》是鄒韜奮的散文名篇,作者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逐步引導學生感受蘊藏文中的深厚情感。
關鍵詞:《我的母親》 教學設計
我的母親》這篇現(xiàn)代散文沒有字面障礙,學生可以在教師適當?shù)囊龑?,憑借已有的能力讀出母親的形象與母子間的情感。有一定難度的地方才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不能停留在表面,否則學生也只能停在原地,沒有成長。那么,這篇文章更深層的,獨特的教學價值是什么呢?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文本。鄒韜奮不僅是兒子,是作者,還是一個婦女運動的倡導者。所以他在懷念母親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將母親是為一個獨立、完整的女性來審視母親的命運與價值。筆者在備課時,閱讀了大量不同時代懷念母親的文章,而只有鄒韜奮的這篇《我的母親》抒發(fā)了作者對母親的惋惜之情,具有鮮明的將母親看成一個獨立人的視角。另外,閱讀對學生的影響,除了提升語文能力,更深遠的往往是提升學生對社會人生的認識。那么,教學就應該更進一步,引導學生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自己的母親。所以,本設計將教學目標定為:1. 理解作者將母親看成一個獨立人的視角;2. 嘗試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親。所以本課就從理解母親形象入手,再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抓住關鍵點——惋惜之情,進而理解作者將母親看成一個獨立人的視角并嘗試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親。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作者將母親看成一個獨立人的視角。
2. 嘗試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親。
二、課前準備
1. 學情調查:寫下提到母親時首先想到的一個詞語。
2. 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中關于母親的四件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文章,激發(fā)學習興趣
當我們想到自己母親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昨天我們每個人都用一個詞語表達了對于母親,我們首先想到的內容。想不想知道大家都寫了哪些詞語?現(xiàn)在就來揭曉。
幻燈出示高頻詞語:“關愛”、“嚴厲”、“嘮叨”等。
這也是大部分同學心中的母親。我們今天要一起讀一讀鄒韜奮的《我的母親》,感受一下這篇文章中的母親形象。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學生想到自己的母親往往只有母親這一個身份,只能關注到母親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這是學生學習的起點,為多角度關照、理解母親做鋪墊。
(二)品讀語言,分析母親形象
這篇文章寫于一九三六年,當時作者已經40歲。文章第二段寫到:“我的母親在我十三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這四件小事兒是作者對母親非常珍貴的記憶。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1.師生合作,品讀第3段。
首先我們請兩名同學合作朗讀第3段,其他同學在聽讀的時候注意及時圈畫能夠表現(xiàn)母親形象的關鍵詞句。
明確:活潑 歡悅 柔和 青春 關愛
2.小組合作,品讀第4、5、6段。
現(xiàn)在我們小組分工合作品讀其余三件事。
幻燈出示要求:①圈畫關鍵詞句,分析母親形象。②自己閱讀、思考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③每個四人小組選出發(fā)言與板書的代表。板書只需寫出概括母親特點的關鍵詞。
明確:情感豐富 循循善誘 慈愛 辛勞
3.找關鍵句,總體概括母親形象。
文中有一句話是對母親形象最直接,最集中的表達,請找出這句話。請同學根據(jù)這句話說出母親的特點。
明確:平凡 可愛 努力 能干
教師板書:“平凡”“可愛”“努力”“能干”
這句作者對母親特點的直接評價與我們從這四件事中,從字里行間里讀出來的一致嗎?
明確:總體上是一致的,四件事中還有母親對“我”愛。
教師板書:“慈愛”,使 “平凡”“可愛”“努力”“能干”“慈愛”形成“人”字的一捺。
通過關鍵詞句概括人物形象,是學生已經掌握的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鋪墊內容,宜快速進行。
(三)體悟情感,探究文章主題
1.體悟情感
對記憶中這個慈愛、可愛、努力、有才能,卻平凡的母親,作者傾注了怎樣的情感呢?
(1)在品讀這四件事的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快速瀏覽4-6段,找到關鍵的語句。
板書:感激 懷念 歉疚 (學生也有可能讀出:理解 贊賞 惋惜)
(2)品讀1、2、7、8段中的作者情感。
板書:贊賞 惋惜(表示作者情感的詞語形成“人”字的一撇)
(3)惋惜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被埋沒?“沒有意義的瑣事”指什么?
明確:
作者為母親沒有名字,早逝,有才能而無法施展感到惋惜。母親的才能埋沒在封建家庭中,葬送在沒有意義的事務上。母親整日忙于女工,29歲去世時已經有6個孩子了,可見被“沒有意義的瑣事”纏身。
(4)小結:婦女被禁錮在封建家庭中,沒有地位,只能陷在家務里,不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所以作者在贊賞母親品性與才能的同時也為母親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而感到惋惜。
2. 探究主題
現(xiàn)在我們已經明確了母親的形象與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通過這篇文章向我們傳達出了什么?咱們可以看著板書,從中得到一些提示,進而提煉文章主題。
(1)理解母子情深
明確:表達了母親對作者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2)理解對女性價值的思考
引導:贊美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感恩與懷念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這篇文章還有什么獨特之處?這些都是我們一般對母親的情感,是在母子關系之中的。在母子關系之外,這篇文章當中還有一種不太尋常的感情“惋惜”。在作者的惋惜背后,我們還能看到什么?endprint
明確:作者還表達出了對女性命運與價值的思考。
補充背景資料:
原文最后一句話——“我也覺得,像我的母親這樣被埋沒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作者簡介——鄒韜奮是中國現(xiàn)代出版和新聞行業(yè)的傳奇人物。作為民主戰(zhàn)士,啟蒙者,鄒韜奮也積極地投身到婦女解放的運動中。他撰寫了很多論文來呼吁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等。正是出于對自己母親深深的愛,深切的惋惜與無奈,鄒韜奮推己及人,由“小我”關注到“大我”,開始思考那個時代所有女性的價值與命運,不斷探索著婦女解放的社會課題。
(3)理解作者看待母親的視角
引導:我們現(xiàn)在不僅讀出了母子情深,還看到了社會和歷史,看到了這篇寫母親的文章的獨到之處,當然也進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與情懷。但是封建社會早已不復存在,女性的自由與獨立早已成為現(xiàn)實。那我們今天讀這篇文章除了注視歷史,更加珍惜今天這個時代,還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嗎?對我們的生活又有什么影響?
比較分析:我們寫下的詞語與鄒韜奮寫出的詞語有什么不同?在看待母親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比如,“關愛”與“可愛”有什么不同?這些同學為什么會在想到母親的時候首先想到“關愛”?鄒韜奮為什么會寫下“可愛”?同樣是母親的特點,“慈愛 ”與“可愛”、“努力”、“能干”有什么不同呢?
小結:作者沒有僅僅寫出母親在母親角色上對“我”的愛,抒發(fā)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而是將母親看作一個獨立的女性,一個完整的人,表達了對母親的贊美與惋惜。
板書:為剛才已經寫出的“一撇一捺”勾畫外圈,形成更清晰的“人”字。
(4)嘗試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親
現(xiàn)在,我們能不能也用更加豐富的視角去看待我們的母親呢?
我們的母親也不只有母親這一個身份,每個母親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有很多面!讓我們看到她們在工作上要強,有成就,也有困惑的那一面;看到她們對待自己的朋友熱情、率直,有時也會迷茫的那一面;她們在與父親相處時,有時幸福,有時煩心的那一面;愛惜自己的容顏,精心打扮,偶爾也會不滿意的那一面。
咱們班有一部分同學更加關注母親的個人特點,看到了母親的方方面面,能用平等、獨立的視角去看待母親,與母親相處。我想對這些同學說,你們真了不起,我敬佩你們的早慧與懂事。我想,你們的母親會更加美麗、幸福。對于大多數(shù)同學,包括我自己,我們要學會看到一個完全的母親,更好地去愛我們的母親。
(四)課后作業(yè)
1.讀讀品品,理解母親
【必讀】:《我的母親》鄒韜奮(未刪減版);《我的母親》陳彤
【選讀】:《我的母親》老舍 《我的母親》胡適;《我的母親》季羨林;《我的母親》豐子愷; 《我的母親》包天笑;《我的母親》馬子華;
2.寫寫畫畫,送給母親
圖文并茂記錄母親的幾個生活片段,展現(xiàn)母親的個性風采以及對你的關愛,在這個秋天送給母親。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