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小娟
摘 要:在校園里,在社會上,"天才兒童"吸引著人們羨慕的目光。然而有誰知道他們的脆弱、無助和苦惱?誠如專家所言:"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關鍵詞:天才兒童 張炘煬 家庭教育 情感知識
兩歲半時,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認識1000多個漢字,兩三歲時就會讀報紙,4歲讀一年級,6歲讀五年級,9歲直接上高三,如今已是北航的博士……沒錯,這就是柴靜2011年10月16日央視《看見》欄目——《十六歲博士張炘煬》中的主角。張炘煬十歲考入大學,十六歲博士研究生,中國最年輕的大學生、碩士、博士,這樣的記錄至今無人能打破。16歲的孩子大多還在讀高二,張炘煬已經(jīng)是北航的博士,從他十歲讀大學起,他就一直被叫做天才、神童,他一路保持著同等學歷全國最小年齡入學者的驕人紀錄。21分鐘的視頻,看完之后我沒有絲毫的欽佩和羨慕,內(nèi)心反而感到無比沉重,心情極其復雜。十六歲的博士到底是最還是“罪”?
毫無疑問,違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人為地為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大大提速,最后只能是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承擔速度帶來的后果。對于這一期節(jié)目,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剖析視頻背后需要觀眾,尤其是為人父母者要思考的種種問題。
一、孩子黑白無聲電視機一樣的童年生活,如何注定以后豐富多彩的人生?
張炘煬的爸爸張會祥認為,現(xiàn)在的教育就是應試教育,他唯一能為孩子做的,就是把張炘煬的成績提高。想想看,一個兩歲多的孩子,正是需要和父母游戲,享受父母溫暖懷抱,聆聽媽媽的睡前故事,等待爸爸晚安吻的年齡,可是張炘煬卻要認識1000多個漢字!小小的腦袋瓜充斥著的就是這些點橫豎撇捺。
如果一個孩子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來,滿滿的都是父母的愛和很多溫馨、感人、令人難以忘懷的場景,比如爸爸帶著自己感受群山的層巒疊嶂,感受溪水的溫柔寧靜,感受冬去春來、四季變換的色彩,感受各種本領超群、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動物;媽媽教會自己感受各種蔬菜和水果的獨有香味,感受一朵花的層次,一塊絲綢面料的手感,這將是多么幸福和美好!心中充滿愛的孩子,即使遇到滿天烏云的天氣時,也能透過烏云看到背后一直都有的燦爛陽光,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石,打開勝利之門的金鑰匙。
二、封閉的家庭小環(huán)境,如何能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魅力,怎么知道去感恩父母和社會?
從小,張炘煬的爸爸就是他的老師和朋友,24小時全程陪伴。他所學習的課程,甚至是研究生論文答辯,大部分都是父親輔導的。在張炘煬的心中,父母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并沒有對父母無私的奉獻表現(xiàn)出感恩之情來。節(jié)目一開始,張炘煬談論自己的數(shù)學課,認為數(shù)學公式不用記筆記,記腦記就可以了,別人喜歡記筆記也許是喜歡練字,也許是不喜歡動腦筋。這種不尊重他人行為習慣的思想也只能是來源于他所在的家庭小圈子。
張炘煬也許是一個數(shù)學天才,但人格未必健全。天才可以桀驁不馴,可以自傲自大,但天才也得食人間煙火,懂得基本的為人做事道理,然而從他所說的這些話語中,我并沒有看到多少天才的人格魅力,反倒是覺得這是一個自大、沒責任心、不孝順的孩子。他在智力方面是卓越的,但人格是殘缺的。自古,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像廣告語說的那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什么非要是北京戶口呢?什么樣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呢?這也同樣需要當事人深刻的反思。
三、家長將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身上,使孩子成為他們愿望的傀儡。
張炘煬說自己的爸爸首先創(chuàng)造出一個他不知道是不是不切實際的夢想,然后強加到他身上,反正他的夢想也基本上繼承了他父母的夢想。假如他做不到,他相信父親一定會非常失望,張炘煬的父親認為應試教育是一個現(xiàn)實,只能面對現(xiàn)實,讓孩子盡快達到成功目標。走到今天,張炘煬說他理解他爸,但他也用 “急功近利”來形容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很多父母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一步登天,創(chuàng)造個世界紀錄出來光宗耀祖,好為自己的臉上貼金,讓自己感到有足夠面子,滿足自私的虛榮心。把自己未曾實現(xiàn)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把由此帶來的壓力、痛苦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樣的家長太多了,深深地愛著孩子,早早為孩子設計了未來,鋪好了道路,然后“自信”地強加給孩子,對孩子帶來的是幸福還是痛苦,是否適合于孩子,卻從來沒有考慮過。
四、情感知識的嚴重缺乏,造就了高智商和低情商的“殘次品”。
幾乎沒有同伴的封閉式兩人教育,使得張會祥不僅是孩子最親密的人,同時也是孩子發(fā)泄壓力時唯一的出口。視頻中,因為父親不同意自己把投籃的鏡頭剪輯掉,張炘煬就對父親說閉嘴。太小的年齡,承擔著太多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和誘惑。被父親攙扶著的張炘煬,脫離父母這根拐杖之后,到底能走多遠,能承受多大的風雨,這就不得而知了。由于沉迷電腦游戲,險些不能完成碩士的學業(yè),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由于沒有取得受認可的成就,一直不敢對暗戀的女同學表白,只能把這份感情藏在自己的mp4里面。不得不說,過早進入成人社會的張炘煬,其學歷、專業(yè)水準以及社會知識遠遠超過同齡人,但生理、心智還是一個男孩,正因如此,他才像想要糖果的小孩一樣提出只有成家的成年人所迫切需要的住房要求。
在人的一生中,必定要經(jīng)歷挫折、壓力、譏諷、嘲笑等負面的情緒,也要面對成功、勝利、贊美、表揚等正面的情緒。何才能正確面對,順利度過,這需要極高的情商。張炘煬曾說:“我最佩服的人是張炘煬,因為我覺得張炘煬比其他人都好,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雖然此話可以是自信的表現(xiàn),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自負、自大的情緒?!奥劦烙邢群?,術業(yè)有專攻”,即使一個再優(yōu)秀的人也不可能樣樣精通,也可能存在自己不了解、不擅長的方面,所以,我們不能丟失謙遜的品質(zhì),這也是其父母在教育中應當進行正確引導的。
五、家長超自然的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真的可取嗎?
視頻結(jié)束的時候,張炘煬的爸爸說:“就這么走,別看咱碩士畢業(yè)又考上博士了,我說也不見得是成功,也不見得行,一是花了多大心血這就不說,孩子也失去了不少,咱也不能說這就是最好的?!睆垶詿瑡寢屨f,孩子跳的快他接觸的事兒、了解的事兒就多,然后他就缺乏對這個事物的判斷能力。張炘煬十六年來,以異乎尋常的速度趕超他人,這個孩子的內(nèi)心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的成績,掙扎,狂妄和脆弱,都是這個壓力的后果。
心理學中,皮亞杰認為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建構(gòu)的過程,只有在前一階段發(fā)展的基礎上才能出現(xiàn)進一步的發(fā)展,因此,智力的塑造是有條件的,它必須遵循智力發(fā)展的階段來設計課程。盡人事,由天命;努力,又順其自然,才是長遠之王道!我想,讓更多的“張炘煬”不再關心房子、工作和收入,而是去快樂的踢足球、逛公園、看漫畫……還給他們一個天真爛漫的童年和青春,這樣的花朵才會在暴風雨之后開得更加絢麗多彩,與彩虹相互映襯!
感謝張炘煬一家毫無掩飾的流露,感謝柴靜,給了我一個深入思考的機會,告訴了我孩子腳下的路該如何延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