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剛 李國偉
【摘要】實驗教學在高校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手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性作用。隨著現代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社會競爭對人才能力要求的提高,高校實驗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怎樣發(fā)揮高校實驗教學的實際作用,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能力是當今高校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文章結合當前高校實驗教學的問題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其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實際措施。
【關鍵詞】高校 實驗室 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05-01
引言
實驗室是高校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其教學模式和配套設施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間接影響這我國的經濟文化建設體制的完善水平。當前縱觀高校實驗教學的實際現狀,形式化和刻板化的實驗教學模式仍是普遍存在,遠遠不能適應社會形勢發(fā)展大環(huán)境的需求。大部分高校實驗教學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高校實驗教學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緩,首先要提供的是實驗教學在教學設置中的地位,在理念上認識到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地位性作用,完善教學單位的實驗室硬件和軟件設置配置,完善科學的實驗室管理體系,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實驗室教學隊伍,加強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把培養(yǎng)有著高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的人才作為實驗教學的戰(zhàn)略目標。
一、對當前高校實驗室教學的思考
在目前的高校實驗教學設置中,仍然普遍的存在以課程規(guī)定內同為實驗室建配套標準的建制模式。這種建設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是實驗室的規(guī)模性和擴展性。一個是實驗室僅為少數的特定課程進行配置,其雖然能夠針對課程的相關理論要求發(fā)揮其一定范圍的積極性作用,但是隨著高等教育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升級以及新世紀對人才各方面能力更高標準的要求,其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和導致的限制性矛盾會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少學科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 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當今的科學技術發(fā)展不斷朝著更高度分化和高度集成的方向發(fā)展,多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與融合已經成為未來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高標準要求促使著高校教育體制不斷的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才能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大量需求。然而在傳統(tǒng)的實驗室教學模式中,教學方法實施上的形式化,教學手段上的灌輸式教學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學的質量水平。
2.實驗室功能單一, 利用率低。當前的高校是實驗室配置建設中存在著為了局部利益盲目申請經費購買不符合實際需要的實驗設備。使得原本有限的實驗經費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儀器購買的無針對性勢必降低其可利用率。再者,實驗室內部管理工作混亂,課程設置于實驗的銜接問題上經常出現脫節(jié),實驗室的對外開放工作經常難以開展。能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實驗項目無法有效的開展,具有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和合作研究工作難以有序的進行,造成具有學科高新技術含量的最新成果難以引入到高校實驗教學之中,導致了高校教學內容與科學前沿發(fā)展潮流的脫節(jié)。
3.實驗的驗證性太強, 實驗教學手段單一, 不利于當代人才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重視的是對學科理論知識的講解與驗證,實驗課內容大多以演示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教學的效果評價上局限于實驗教學的課程數量和時間長短。實驗教學的整體體系設置過于形式化,教師以及學生本身對實驗報告的完成上缺少嚴格的考核制度。實驗教學手段的單一性導致了實驗教學成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也大多只會紙上談兵,極大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二、高校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1.堅持三原則構建相對獨立的實驗教學新體系。一是目標性原則, 即突出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二是系統(tǒng)性原則, 即將實驗課單列, 系統(tǒng)整合, 與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配套; 三是層次性原則, 即將實驗按基礎性、提高性、綜合設計性三層次設計。注意整個課程體系中實驗教學內容的整合及其在知識構建和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 解決各門實驗課程的人為割裂和實驗內容的重復, 防止重要內容的缺漏, 注意以基礎性實驗為主(占實驗教學總學時的60%)注意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應用性實驗(占實驗教學總學時的40% ), 鼓勵自選性實驗, 著重學生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建立新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實驗教學設置要體現以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為本的教學思想,強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導位置,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引導教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提出新問題并加以實踐動手驗證的能力。在教學管理上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對教學的教學能力和學習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針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紕漏問題進行及時的改進。教學設置上實現三個開放: 時間上開放, 即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 自己確定完成某個實驗教學內容的時間; 內容上開放, 即學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自己確定實驗內容; 形式上開放, 即學生可以自己確定實驗的形式, 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實驗任務。
3.將先進的、現代化的儀器設備用于實驗教學。實驗分組盡量人少為宜, 以增加獨立操作機會,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適應不斷提高的科技發(fā)展水平和教學要求, 必須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精密儀器應適當向學生開放, 以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人才的作用。學生對先進的儀器和相關領域較前沿的實驗手段有著濃厚的興趣, 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自覺學習各方面知識,提高綜合素質, 以適應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結語
實驗教學體現了高校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在高校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針對高校目前輕視實驗教學的現狀,必須進行深入的教學體制改革,完善實驗教學硬件和軟件配置,建立完整的教學管理體制,提高實驗教學隊伍的整體業(yè)務素質,提升其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體制。
參考文獻:
[1]劉建民. 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1(02)
[2]鄧國紅.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0(06)
[3]于偉建,莊學真.以研究為導向的高校實驗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與職業(yè).2004(18)
課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