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以下簡稱《預算法》)的決定。這標志著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完成了近20年來的首次大修。
現(xiàn)行《預算法》自1994年通過,2004年《預算法》修改被列入第十屆全國人大立法規(guī)劃,2011年12月、2012年6月和2014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審議《預算法》,但是均未交付表決。其中對于地方政府發(fā)債問題,三次審議稿之間甚至出現(xiàn)反復:此前一審的修正案草案允許地方政府發(fā)債,但是二審時刪去了該條款,三審的修正案再次允許省級政府在限額內發(fā)行債券。最終通過的四審修正案明確了省級政府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舉債,但要求融資只能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另外地方政府需建立相應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預警、處置和問責制度,并重申地方政府不得對外擔保。
新《預算法》將于2015年1月1日實施。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 姬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