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集體稱之為大河,它的最初的支流起源于一個人為別人(即本集體的成員)的快樂和幸福而獻身的精神力量。教育的技巧在于要激起學生能因下述原因而感到最大的快樂,這就是他認識到,他已獻出、創(chuàng)造并帶來了人們所必需的、有益的某種好東西。關心他人,是把孩子們團結在一起的巨大精神力量,也是他們高尚思想的基本要素。非常重要的是,要使這種力量在小學學習的整個期間都起作用,因為童年是老師的話、老師的榜樣對未來的公民、勞動者、思想家和已成家的人的精神世界產(chǎn)生極其深刻影響的時期。培養(yǎng)集體主義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培養(yǎng)高尚的精神情操。只有當兒童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時候,這種情操才能在幼小的心靈中培養(yǎng)起來。
為此需要做些什么呢?如何使它真正實現(xiàn)呢?
這需要教兒童們理解人;不僅在理智上,而且要在感情上了解一個人心靈中所發(fā)生的一切。沒有這種能力,就談不上完滿的、集體主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談不上集體的精神生活。有經(jīng)驗的教育者總是努力使一個兒童的歡樂和痛苦進入其他孩子們的心靈。
……
我們力圖使學生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盡可能多地為別人貢獻力量。單靠思想和愿望,哪怕是最美好的思想和愿望,也不可能樹立起高尚的情操。這種品德是一種非常細膩的東西,它只有通過努力和緊張的勞動才能在少年的心靈中樹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