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贝送?,語文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
然而近年來,職校生的閱讀品位低、內(nèi)容雜,一些不健康的“口袋圖書”也成了學生手中的“搶手貨”,閱讀質(zhì)量的下降,直接導致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降低。
一、職校生閱讀狀況的影響因素
1.個人因素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一些學生甚至要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才來學校上課,學習仿佛成了副業(yè),玩樂才是主業(yè),自然很少進行課外閱讀。
2.教師因素
教師為了追求及格率、升學率,往往只是照本宣科,為教而教,一堂課很少脫離書本,拓展課外知識。一些教師為了避免學生閱讀不健康的書籍,甚至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一律封殺,學生稍越雷池一步便要進行思想教育,使得課外閱讀成了學生的一個禁區(qū)。
二、如何改變職校生的閱讀狀況
筆者嘗試在教學班級開展專題式閱讀,希望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升人文修養(yǎng)。
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用眼睛的移動、注視和回視獲取直觀信息,而對直觀信息的加工則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專題式閱讀能夠結合職業(yè)學校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若干專題并加以引導,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筆者的專題式閱讀嘗試,主要是在任教班級開展三項活動,即班級圖書角建設、古詩詞誦讀、隨筆伴我成長活動。
1.班級圖書角建設
即在班級中設立“班級圖書角”,由學生從自家?guī)硪槐疽陨系牟貢怯浐蠹{入“圖書角”,供大家課余時間借閱,同時由學生每月節(jié)約一定的零用錢集中購買新的圖書。
在筆者的倡導下和全班同學的支持下,班級圖書角的圖書達到了120本,已經(jīng)小有規(guī)模,人均近3本。讀書可以明理、讀書可以冶性、讀書可以治愚的道理已經(jīng)為學生所接受。
為了增加相應的閱讀氛圍,筆者還帶領學生在班級墻面上開辟相應的讀書專欄,刊登學生的作品,張貼名人讀書寄語、讀書小故事等;發(fā)動學生征訂一些對學習有益的報刊,供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眼界;并在教學中介紹一些好的圖書,由學生選擇閱讀,同時在授課中穿插一些文學知識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古詩詞誦讀
在強化班級閱讀的同時,教師還要強調(diào)古典詩詞誦讀,讓學生從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寶貴的營養(yǎng)。筆者為任教班學生精心挑選了50首經(jīng)典詩詞,供學生課余誦讀,作為圖書閱讀的配套工程,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閱讀氛圍,提升閱讀興趣。
3.隨筆伴我成長活動
有布置沒檢測,好的想法也會成空。因此,在閱讀之余,撰寫閱讀隨筆,成為學生自加壓力、自我督促閱讀的一種有效手段。事實證明,每天一篇的隨筆,已經(jīng)成為學生思想提升的中轉站,學生在隨筆中得到了成長。
在學生的專題式閱讀中,教師更要發(fā)揮專業(yè)引領的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活動中來。
三、結語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p>
作為教師,只有自身重視閱讀、熱愛閱讀,才能以實際行動感染學生。其次,通過開展諸如講故事、讀書匯報會、手抄報、查閱資料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參與,使學生逐步將閱讀培養(yǎng)成為一種習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精品閱讀活動,即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作品,并推薦一篇讓自己感動或從中受啟發(fā)的作品,寫下自己的體會、感受,利用課前演講時間向全班同學推薦,此項活動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當然,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影視作品觀摩來推進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
語文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是,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語文教育的過程是“學生聽說讀寫不斷實踐的過程,是在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教師的專業(yè)引領下,通過專題式閱讀這樣一種方式或平臺,可以讓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從而從本質(zhì)上改變自己,實現(xiàn)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工貿(mào)職業(yè)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