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宗銀
不少同學讀了《創(chuàng)造學思想錄》這篇課文后,感到有點意思,但又覺得難。因為課文結構形式特別,八則語錄上下聯(lián)系并不緊密,看不出整篇議論文的特質,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們不妨打破思維定式,嘗試用下面的步驟進行學習。
第一,請同學們閱讀八則語錄,小組討論完成下面的問題。
1. 請用下列句式,對每一則語錄進行概括。
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要__________________,而要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們不難寫出以下的句子——
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要總是那么嚴肅,而要在大多數(shù)時候保持放松狀態(tài);
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要因循別人的做法,而要建立自己的規(guī)則;
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要失去了想象力,而要像孩子一樣,保持想象力;
……
2. 請根據(jù)上面的提煉,說說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
同學們只要將上面的句子進行簡單合并,自然能夠歸納出以下結論——
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是要保持放松狀態(tài),保持想象力,走出因訓練形成的思維疆界,順其自然……一句話,“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待同樣的事情”。
完成了這兩個小問題,我們就把握了本課的核心——什么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
這一步驟幫助我們打破了學習議論文的思維定式——本篇課文不是中規(guī)中矩的議論文,而是帶有議論色彩的語錄,我們應該用學習語錄的方法來學習它。
第二,請同學們閱讀下列句子,小組討論說說其作用。
1. 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他成了亞洲王。
2. 畢加索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于你長大成人之后如何能夠繼續(xù)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3. 正如新聞記者羅伯特·懷爾特所說:“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時裝,在博物館里看歷史。但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開拓者在五金店里看歷史,在飛機場上看時裝?!?/p>
4. 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常常來自攔腰截斷那些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
5. 他想,所謂的鐵路不過就是鐵軌和火車。他沒有看見什么呢?他的產品可以更快地得到更多的市場……但是他沒有看見隨后將會發(fā)生的事情。
八則語錄,最短不過72字,最長也不過169字。每則語錄結構基本相似,都有觀點句和支撐句。有的觀點句在文中,支撐句緊隨其后;有的題目就是觀點句,支撐句在段中。上述5個句子,都是支撐句。那么我們來探究一下,這些句子究竟支撐了什么,證明了什么。
第1句是舉例論證,證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能因循別人的做法”的觀點。
第2句是引用論證,引用畢加索的話有力地支撐(證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保持想象力的觀點。
第3句也是引用論證,證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走出思維定式的觀點。
第4句是比喻論證。這句話中“思維疆界”的比喻意義十分明確,證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走出思維定式的觀點。
第5句是對比論證。將“他”看見的與沒看見的進行對比,證明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需要想到畫面背后的觀點。
由此我們不難明白,作者采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讓自己的觀點站立起來,使語錄本身具有了很強的說服力,這是本篇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