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作者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眾多英雄人物,精心塑造的英雄人物,主要有魯智深、武松、林沖、李逵、這幾位!其他英雄人物無論從篇幅長短還是精彩程度都不及這幾位,因此在人們的印象里這幾位的形象和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然而在這幾個人當中,作者最傾心、最喜愛、最付諸心血的應(yīng)是魯智深和武松。
金圣嘆這樣評價;“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鹵處,他也有些粗鹵;論精細處,他亦甚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p>
還這樣評價武松;“然則《水滸》之一百六人,殆莫不勝于宋江。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獨人人未若武松之絕倫超群。然則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斷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然武松身上有“痞性”,書中有武松在柴進莊上的一段描寫,說武松,只要醉了酒,就會使出剛烈的性子,那些住在柴進莊上的莊客如果有怠慢他的地方,就要遭到他的拳擊。再如,武松與宋江柴進店分別后抵達景陽岡的一個酒店,他的言行展示的更是“痞性”:不給酒就罵人,揚言要打翻酒店等。再如第二十七回,武松在十字坡故意挑逗孫二娘,“武松道: ‘我見這饅頭餡肉有幾根毛,一象人小便處的毛一般,以此忌疑。武松又問道: ‘娘子,你家丈夫卻怎地不見?那婦人道: ‘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 ‘恁地時,你獨自一個須冷落。”雖說這是武松識破孫二娘的黑店之后的戲弄之語,但如果平時沒有這種痞性,相信一時也不會說的這么自然順暢。再如第三十二回的醉打孔亮一段,武松強詞奪理,打店主人一掌,還說,“我自打他,干你甚事! ”頗顯幾分無賴。酒醉后又遭一只大黃狗的戲弄,撞下溪里,狼狽不堪,哪里還有打虎英雄的風(fēng)范? 在“血濺鴛鴦樓”一節(jié)中,張都監(jiān)在樓上飲酒作樂,等待徒弟把武松的頭顱拿來助興。這時武松沖上來一口氣殺死十五條人命。李卓吾評論道:“只合殺三個正身,其余都是多余的?!边@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霸┯蓄^,債有主”,這是武松的口頭禪。殺張、蔣等三人確實是報仇,但那些女眷、丫環(huán)、馬夫、廚師也該死嗎?這時的武松仿佛倒退到了茹毛飲血的最原始的野蠻的社會,成了一個十足的、不折不扣的強盜。顯然,武松在《水滸傳》中被刻畫為一個為人正義,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剛正不阿,堅強剛毅的形象,但同時也是有“痞性”缺點的人物。
金圣嘆曾用四個遇字說魯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他是率性而為的人,又是內(nèi)心極有分寸的人。率性和分寸是一對矛盾,要處理好,很難。率性可愛,有分寸可敬。李逵比魯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時候比他更可愛。但李逵往往沒分寸,讓人害怕,所以沒有魯智深可敬。武松分寸感極強,所以很可敬。但不夠率性,所以不如魯智深可愛。既可敬又可愛,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林沖等人的地方。
魯智深的行為做事,大多數(shù)是無謀的,他做事,只是出于一種看起來比較簡單的價值判斷,對的,就去做,錯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惡的,就去打。見義勇為,容不得反反復(fù)復(fù)的算計。
《水滸傳》中寫了許多“大鬧”的故事,如《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花和尚大鬧桃花村》、《魯智深大鬧野豬林》、《閻婆大鬧鄆城縣》、《鄆哥大鬧授官廳》、《武松大鬧飛云浦》、《花榮大鬧清風(fēng)寨》、《鎮(zhèn)三山大鬧青州道》、《病關(guān)索大鬧翠屏山》等等。在這十個大鬧故事中魯智深一個人就占了三個,而且這三個故事都寫得精彩絕倫;其中除《武松大鬧飛云浦》寫得驚心動魄外,其他故事都不能同魯智深的大鬧故事相比。
魯智深是《水滸傳》“疾惡如仇,扶危濟困”這種義氣的最高代表,這樣說一點都不過分。盡力幫助社會的弱勢群體這種“義”的最優(yōu)秀的代表就是魯智深。他一出場三拳打死鎮(zhèn)關(guān)西鄭屠,從地痞惡霸手中救出金翠蓮父女;大鬧桃花莊,從山大王手下救劉太公女兒;但在野豬林救林沖與以上都不同,這是從權(quán)傾朝野的高太尉手中救“罪犯”林沖,意味著與權(quán)臣作對。實事求是地說,在作品中魯智深是第一個站出來同奸臣作斗爭的英雄,鬧得高俅不許他在東京掛搭,只得逃走。如果用“除惡就是揚善”來概括魯智深思想性格的本質(zhì)特點,那是一點都不錯的。
魯智深粗中有細,勇而有謀。魯智深有時候看起來似乎很魯莽,其實他辦事倒常常很周到。在救護金老父女時,先是催著父女盡快起身,又怕店小二趕去攔截他們,“且向店里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估摸走遠了,這才徑直去找鄭屠。在肉鋪子要鄭屠親自把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切作臊子,“整弄了一早辰,卻得飯罷時候。那店小二那里敢過來”,故意延宕時間,使得店小二沒法子向鄭屠“告狀”,金老父女就走得更安穩(wěn)。三拳打死鄭屠后,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尸體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碧摶我徽校活^罵著,一頭大踏步地走了,很聰明。在野豬林救林沖一回,開始的準備,后來的處理過程,考慮得都很周詳。救下林沖以后,林沖問他準備到哪兒去,他爽快地回答:“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敝毙辛耸甙巳眨斓綔嬷輹r,魯智深打聽一路都有人家,再無僻靜處了,這才和林沖告別。最后還把一棵松樹齊刷刷打折警告兩個公人道:“你兩個撮鳥,但有歹心,教你頭也似這樹一般?!边@些徹底粉碎了高俅謀害林沖的陰謀。
在第五回中,魯智深離開五臺山,路過瓦官寺,魯智深饑餓難耐,搶了老和尚們的粥來吃,但是聽那老和尚抱怨他們都沒吃飽,好不容易有了吃的卻被魯智深奪去。魯智深聽到此言,就吃了幾口,撇了不再吃了。試想一下,如果魯智深執(zhí)意不還粥,其實老和尚也是沒有辦法的,這就更體現(xiàn)了魯智深的善良。
魯智深慷慨大方,仗義疏財,做人的境界很高。而魯智深劫取山大王的資財,除了自己生活花用之外,不少都是用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所以他的劫富濟貧,仗義疏財,境界很高,難怪金圣嘆這樣評價:“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他多次救助社會弱勢群體,沒有一絲一毫利己之心,其感人的力量正在這里。
魯智深的結(jié)局也是好的,當宋江勸他受招安、歸朝廷、做官為宦、封妻蔭了時,他卻答復(fù)說:“能圖個囫圇身,就是強了。”是夜,月白風(fēng)清,水天共碧??。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迭起兩只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比及宋公明見報,急引眾頭領(lǐng)來看時,魯智深已自坐在禪椅上不動了。
《水滸傳》繼承了中國俠與俠義的精神。而魯智深是這種精神的典型代表,通過他的事跡更加發(fā)揚了這種精神!作為生活在底層的廣大受苦難的人民群眾,更希望在自己受到迫害時有這樣的英雄人物出現(xiàn)。魯智深的格言“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不假思索出手,細致耐心的救人,更是人們所期盼的。他又有著后世小說中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相比《水滸傳》中其他俠者,有著菩薩般的心腸。魯智深形象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是中國古典小說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動人的俠者。無論是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還是大鬧野豬林等,到處都是坦坦蕩蕩,毫無個人之間的恩怨親疏關(guān)系。
俠與俠義精神,往往被視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極,與主流的儒家文化共同構(gòu)筑了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俠義精神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始終飄蕩著的理想風(fēng)帆。每個熱愛自由、追求平等、忠勇守信、講求義氣、打抱不平、扶助弱小的中國人的靈魂中都有俠義文化的精魂。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水滸傳才取得了廣大民眾的認可與歡迎。
作者簡介:朱俊穆( 1982—),男,陜西省榆林人,研究生課程班,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