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蘇軾的眾多作品,對于王朝云的刻畫及悼念的就有許多篇章,其中尤以蘇軾的《西江月·梅花》突出表達了蘇軾對于侍妾王朝云的依戀與悼念之思。以梅花喻為王朝云,含蓄深入的表達了王朝云如梅花般的氣質與品格,對于這么好的一位陪伴著自己天涯海角又與自己心有靈犀的佳人逝去,蘇軾的濃濃悲傷與思念縈繞在心頭。本文就蘇軾的《西江月·梅花》進行賞析并探析蘇軾對王朝云的人間情懷。
關鍵詞:蘇軾;王朝云;《西江月·梅花》;人間情懷
1、前言
《西江月·梅花》描寫了蘇軾在惠州時所見的梅花,惠州梅花真可謂是玉骨冰肌?;葜菝坊m然生長在極為惡劣的壞境中,但是它卻不懼這惡劣壞境的侵害,皆是由于它的氣節(jié)使然。接下來詞里描寫到它的氣節(jié)品格引來了幺鳳的探望,更從側面烘托出了梅花超凡脫俗的仙人氣質。詞的下片漸漸勾勒出梅花的形態(tài)面貌,描繪出梅花理應是不施脂粉的天然容顏。后面兩句的描寫則揭示了蘇軾的目的,自己的高情已隨曉云的離去而化為空談,寄托了蘇軾對王朝云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表達其對王朝云逝去的哀思之意?!段鹘隆っ坊ā冯m然名為詠梅詞,實則是蘇軾為悼念自己的侍妾王朝云所作。
2、蘇軾《西江月·梅花》的情感創(chuàng)作背景
王朝云自小家境貧寒,淪落為歌妓之中。蘇軾在任杭州通判時與王朝云在一宴會上遇見,蘇軾被王朝云的氣質所吸引,知道她雖為煙塵女子,但朝云卻無半點風塵之意,反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氣質,于是蘇軾即把王朝云收為侍女安置身旁。王朝云非常感激蘇軾解救其于水火之中,帶她離開那個風月之地,并且她深深的被才華橫溢的蘇軾所吸引,對蘇軾極為傾心仰慕,暗自下定決心一生侍奉蘇軾左右。
王朝云跟隨蘇軾的那些歲月正好是蘇軾官場政治正逢失意之時,蘇軾久經打擊,兩個對他來說重要的妻子都相繼逝去,由于權力及地位的失去,他的眾多侍妾都對他不抱希望而紛紛離去。唯有那個情癡王朝云終其一生都不曾離開蘇軾半步,在蘇軾身旁無微不至的侍奉,在蘇軾那一段灰暗的時光里,王朝云是一盞暖心的蠟燭,撫慰了他的身心?;葜菟谥刈匀粔木硱毫咏煌ú簧醢l(fā)達,王朝云仍是不畏艱難險阻追隨東坡左右,但是久在杭州居住生活的王朝云并不能很好的適應惠州的生活環(huán)境,最終佳人香消玉殞。王朝云雖然出身風塵之地,但是其人卻具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蘇軾失之王朝云這一紅顏知己,豈是一個悲傷了得,遂自覺不自覺的作下許多詩詞來表達對王朝云的追思。蘇軾的《西江月·梅花》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充分體現了蘇軾對王朝云的人間情懷。
3、蘇軾《西江月·梅花》中對王朝云的人間情懷評價
《西江月·梅花》雖然詠頌的是梅花,但實際則是描寫王朝云如梅花般的品格,這篇詠梅詞被詩詞鑒賞大家所稱道不絕,因為這首詞可以很好的把人和物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梅花自身的玉骨冰肌使其不受瘴霧的侵擾,成就了她仙風的氣質。海仙派來綠毛小鳥作為使者來探訪梅花。梅花素顏的美無須修飾,即使梅花凋謝了尚有紅色的梅葉存在。高尚情操隨著曉云化為空,夢不見之。通過這首詞的大意我們不難看出梅花的純凈品格,讓人不由的傾心向往,在這里也側面烘托出了王朝云的風姿綽約及她的高尚情操。詞中以梅花的清新脫俗來比喻王朝云,不僅有玉骨冰肌,而且如若加以粉飾反而會污染了她的美,洗了妝后唇紅齒白更是清新脫俗。這兩句詞寫出了王朝云的閉月羞花之貌,天生麗質無須胭脂水粉的修飾,更是美麗動人。這也從側面突顯出王朝云的美不僅在于外貌,而且更在于她的內在品格,可謂是真正的秀外慧中。蘇軾的另外一首《南歌子》為王朝云的美麗之姿做了佐證。
蘇軾不僅有王氏的兩位夫人,其侍妾也是甚多。王朝云起初只是侍女一名,后來才轉為侍妾,終其一生侍奉蘇軾身旁,無怨無悔,她在蘇軾的生命過程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王朝云不幸逝世后,東坡追憶她時總是 夸贊其聰慧、善良,她總是能和蘇軾心有靈犀一點通,能夠感知蘇軾的情緒與心思,她真可謂是東坡的紅顏知己,能與東坡的精神世界有所交流,這是她與兩位王夫人的截然不同之處。曾有文獻記載有一天蘇軾下朝回家,問身邊人他肚中裝有何物,有人回答才智,有人回答文章,唯有王朝云回答是一肚皮的不合時宜,繼而蘇軾哈哈大笑,最了解他的人,王朝云是也。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蘇軾在朝為官“太過于”光明磊落,以至于不合時宜,乃至釀成之后的屢次被貶謫。所以不難看出蘇軾為何把王朝云當做知己?!兜麘倩ā肥翘K軾與王朝云經常共同吟唱的一首詞,王朝云對此詞頗為喜歡。王朝云去世后,東坡永遠也聽不到伊人吟唱此詞,滿腹遺憾只能留于心底。
4、總結
伊人香消玉殞,蘇軾借一首詠梅詞來表達對與自己相依為命、患難與共的紅顏知己王朝云的濃濃懷念,感激其用盡一生相伴左右,盡自己的悼念之思。
參考文獻:
[1]邱雯宇.論蘇軾與王朝云的愛情.《惠州學院學報》.2005年1期
[2]梁俊仙,白晨羅,翠梅天上人間情難寄一曲梅詞謝知音——蘇軾《西江月·梅花》賞析.《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4期
作者簡介:趙榮鳳(1972.10—),女,漢族,貴州貴陽人,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