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今字與通假字

      2014-10-21 05:41:20黃桂連
      北方文學·下旬 2014年7期

      摘 要:古今字和通假字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用字現象,對此必須嚴格區(qū)分。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在文言詩詞注釋中對二者的的區(qū)分存在混同出注的不足。本文對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進行舉例說明,以期對中學教學和語文教材的修訂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文言注釋;古今字; 通假字

      一、古今字與通假字不能混淆

      上古漢字數量較少,后來由于詞義引申、假借等原因,逐漸形成一字表多義的現象,為了減少文字“兼職”過多而帶來的詞義表達混亂現象,便另造新字來記錄一個多義字中的某一義項。這樣就出現了古今不同的兩個字形記錄同一個詞的情況,即古今字,原字為古字,后造字為今字。

      通假則是另一種文字現象。一個詞本來有專門用來記錄它的字,但是在書寫時卻不使用它,而是臨時借用了另外一個與之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替代它,這就形成了通假字。用來代替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語文教材文言詩詞注釋中,有意區(qū)分了古今字與通假字兩種不同的用字現象,表現形式為,用“×通×”表示通假字和借字的關系,用“×同×”表示通用字關系,而用“×,古×字”表示古字和今字的關系。但在很多時候,中學教材對古今字與通假字沒有明確區(qū)分,多以“A通B”的形式出注。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調查對象,舉例說明其中出現的古今字、通假字現象,以期對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二、初中語文課本中通假字與古今字舉例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強”(jiang[1])通“僵” (清·沈復《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e4)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 ”(ru3) 通“汝” (同上)

      七年級(下冊)

      4、出門看火伴 “火”通“伙” (木蘭詩)

      5、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ye1)通”耶” (宋 · 司馬光 《孫權勸學》)

      6、滿坐寂然 “坐” 通“座” (清 · 林嗣環(huán) 《口技》)

      八年級(上冊)

      7、矜寡孤獨 “矜”(guan1)通“鰥” (同上)

      8、蕩胸生層云 “曾”(ceng2)通“層” (唐 · 杜甫《望岳》)

      9、略無闕處 “闕”通“缺” (北魏· 酈道元《山峽》)

      八年級(下冊)

      10、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明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1、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i1) 通“披” (同上)

      12、百廢具興 “具”通“俱” (宋 · 范仲淹《岳陽樓記》)

      九年級(上冊)

      13、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zhe2)通“謫”(西漢 · 司馬遷《陳涉世家》)

      14、為天下唱 “唱”通“倡” (同上)

      15、固以怪之矣 “矣”通“已” (同上)

      16、必能裨補闕漏 “闕”通“缺” (同上)

      九年級(下冊)

      17、公輸盤不說 “說”通“悅” (春秋戰(zhàn)國·《<墨子>公輸》)

      18、子墨子距之 “距”通“拒” (同上)

      19、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 (同上)

      20、公輸盤詘 “詘”通“屈” (同上)

      2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 (春秋戰(zhàn)國 · 孟子 ·《魚我所欲也》)

      三、古今字、通假字誤注的現象舉例

      1、坐通座

      “坐”,在《古漢語詞典》里的:

      (1)古人鋪席于地,臀部放在腳后跟上,相當于今天的“跪”,在《戰(zhàn)國策魏策四》里有“先生坐”。

      (2)座位。引文是《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這個意義后來寫作“座”。因而,“坐”與“座”是古今字而非通假字。

      2、支通肢

      《說文解字》中,“支”的本義是手拿著竹子,并去其枝葉。本義當為“持”即現在的“支持”互文同義。后來意義引申到手里拿著竹木一類的枝條,在“支”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意符“木”;同樣,表示身體的一部分,在“支”上加了一個意符“肉”(月)旁。因此,“支”與“肢”也是由詞義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而非教材所說的通假字。

      3、詘通屈

      “詘” 彎曲。《 荀子·勸學》“詘五指而頓之?!扒?彎曲?!端抉R相如傳下》“單于怖駭交臂受事,屈膝請和。“詘”與“屈” 不是意義上毫無聯系的通假字,而是古今字。

      4、辟通避

      《說文》:“辟,法也?!薄氨佟钡谋玖x是刑、刑法。《管子君臣上》:“論法 辟衡權斗斛文劾,不以私論?!薄氨佟弊衷诠糯吮玖x刑法以外,還承擔了許 多其他意義,后來都分別寫成不同的字?!氨佟边€有“避免、躲避”之義,《左傳宣公二年》: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边@個義項后來寫作“避”;“辟”有開辟之義, 《孟子梁惠王上》 “欲辟土地,茬中國而撫四夷?!焙髞韺懽鳌伴T辟”(現簡化 為 “辟”); “辟”有“比如, 打比方”之義, 后寫作“譬”; 有“邪僻、 不正” 之義,后寫作“僻”。從“避”、“門辟”、“譬”、“僻”這幾個字與“辟” 所繼承的單個義項來看,它們應該是古今字的關系。

      四、結語

      六冊初中語文課本中,一共有61處注釋用“×通×”表示為通假字,有2處用“×同×”表示通用字關系,只有1處用“×,古×”表示古今字關系,而其中有18處將古今字關系誤注為通假字關系。誤注比例龐大,不僅不利于教師進行古代漢語教學,更重要的是導致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小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這一現象,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注釋:

      [1]拼音后面的數字1、2、3、4分別代表普通話四聲,下同。

      參考文獻:

      [1]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 [M]華夏出版社, 2003.1.

      [2] 語文 一至六冊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M]商務印書館 2004版.

      [4] 王力 ,古代漢語 第二冊 [ M] 中華書局 2000年版.

      作者簡介:黃桂連(1988—),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詞匯訓詁。

      寿阳县| 武隆县| 九江县| 怀来县| 长顺县| 鄂尔多斯市| 加查县| 池州市| 永善县| 安丘市| 乌鲁木齐市| 建德市| 开封县| 聂拉木县| 北川| 台安县| 分宜县| 英山县| 福贡县| 苗栗县| 塔河县| 葫芦岛市| 通山县| 青浦区| 辽宁省| 开原市| 唐山市| 中西区| 诸城市| 江华| 延安市| 富源县| 太仓市| 德保县| 广饶县| 杭锦后旗| 左贡县| 太仆寺旗| 剑阁县| 镇江市|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