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輝志
“文革”十年,讓全國的中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了“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的“快樂”時光。
1969年,原四川(今重慶)奉節(jié)吐祥中學一位姓顧的初一同學邊念歌謠,邊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家伙,歌謠是這樣的:“大字不出頭,兩邊掛繡球,三天不吃飯,餓的團團轉。給我六分錢,一天花三分。吃了一截藕,長了肚子手,吃了一顆藥,長了兩只腳…… ”
黑板上出現一個赤條條、可笑的家伙,手大腳大,四肢攤開。男孩子高聲叫嚷著,女孩子看見羞紅了臉,紛紛捂住眼睛,也有女生高聲叫罵。
預備鈴聲剛響過,學校工宣隊的王師傅被吵鬧聲驚擾。那時 “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所以學校機關都配備了幾名思想覺悟高的工人來指導工作,叫“工宣隊”。王師傅從窗戶里看見黑板上的畫,怒火直冒,沖進教室,大聲追問:“是誰畫的?怎么這么不懂事,你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怎么干出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情?這不僅僅是立場問題,是對社會主義的看法問題,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
顧同學被這突來的變故嚇懵了。這時,隔壁鄰班也發(fā)出很大動響,王師傅不由掉頭張望,一直站在門口的梅老師迅速走上講臺,把小人擦得一干二凈。等王師傅再進教室,他惱羞成怒地說:“你怎么把黑板擦了?”
梅老師一臉無辜地回答:“我準備上課??!”王師傅氣得拋下一句:“好好把你的學生往正道上引?!本头餍涠?。
梅老師不是一個嚴厲的老師,但這次他眼睛瞪得像餐館的湯包一般大小,醬紫著臉與回鍋肉一個顏色,半天說不出話來。后來,他馬后炮似的拍了一下桌子怒斥:“到底是誰干的?”
顧同學磨蹭半天才從座位上站起來,說:“梅老師,您放過我一回吧!”
后來梅老師氣消了,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你們還年輕,有些問題還不太懂。我不能怪你們。在中國,不關注政治問題的人就是最大的白癡。你們現在還是一張白紙,要畫上紅的,還是要畫上黑的,都是你們自己的選擇。人的一生如同下棋,關鍵的地方只有幾步,一旦走錯,你將遺恨終身。”
這堂課顧同學沒有心思聽講,心里七上八下。下了課,顧同學去辦公室,腿都好像找不到了。
在辦公室里,顧同學哭得很傷心。走出來時,梅老師跟在后面說:“好好對王師傅檢討,誠懇一點,絕對沒有下次!”顧同學哭喪著臉說:“我保證……”
原來那首兒歌本是一個人體圖的繪畫程序,“大字不出頭”是兩道眉毛和鼻梁,“兩邊掛繡球”是兩只眼珠,但卻被人解讀為簡體字的“滅”字;“三天不吃飯”,本是繪圖中人體的“嘴巴”,又被人污蔑是抵毀“大躍進、總路線、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同時還暗示了“大躍進”運動導致全國人民“沒有飯吃”。說這首兒歌是一小撮階級敵人利用孩子的無知詆毀社會主義的一個花招,上級于是明文規(guī)定不允許再唱這首反動兒歌,一旦發(fā)現,將追究到底。
雖然那時的學生們對這首兒歌都能畫、能唱,但唯有顧同學運氣差,撞到了工宣隊師傅的槍口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