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盛科
湖南和廣西邊界有一座黃墻山,山腰處有一山洞,洞口不遠處有一瀑布飛瀉而下,當?shù)厝朔Q“簸箕洞”“吊尸(絲)洞”“藏軍巖”, 史書稱“藏軍洞”。 據(jù)史籍載,這是明弘治十四年(1501),湖南城步人李再萬率領湘桂邊界近四萬苗瑤起義軍最后一支軍的歸宿地。據(jù)史志記載與民間傳說,洞中除了藏有上萬義軍尸骨外,還有大量武器及無數(shù)金銀財寶,若開發(fā)成功,可能價值連城。
明弘治十四年,湖南城步大地茶園苗寨的李再萬率領大地茶園、橫水、扶城、邊溪等48寨及廣西義寧(龍勝) 的泥田、小江、萬山等30余寨近四萬苗瑤民眾反抗明廷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明廷令巡撫閻仲宇急調湘、桂、黔三省4.4萬余官兵分三路進剿,沿途見人就殺,見寨就燒,義軍被包圍,廣西方向的義軍幾乎被殺盡,湖南方向的義軍人數(shù)越來越少,并被圍困在茶園寨這一彈丸之地。
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剩余的近萬人決定冒著風雪突圍,從茶園寨向湘桂邊界的大山中且戰(zhàn)且退。官軍一路追殺至廣西黃墻、炮溪兩山中,卻不見義軍蹤跡。后來,官軍從當?shù)厝丝谥械弥?,黃墻山上有洞,洞口皆懸崖,洞中可容數(shù)萬人,在山頂沿著巨藤可以到洞底。
于是,官兵尋得其藤,將巨藤砍斷,義軍無法出洞,堅守茶園寨的最后一支義軍全部葬身于該洞中,以李再萬為首的苗瑤起義畫上句號。后來當?shù)厝司桶堰@山洞稱之為“藏軍洞”。
為了強化對當?shù)孛绗幟癖姷慕y(tǒng)治與管制,“巡撫閻仲宇因上狀割綏寧七里半,武岡二里半,拓城步巡檢司舊址置城步縣,隸寶慶”。這就是城步建縣的由來。
筆者于20世紀80年代參加文物普查時,在湘桂邊界的楊梅坳聽到當?shù)氐拿缱謇先讼蛭覀兘ㄗh:其實最具有普查價值的是“藏軍洞”! 我在閱讀地方史籍時對“藏軍洞”多少有些了解,當時的文物普查工作已接近尾聲,還剩下幾天時間,我們決定看看這個神奇的山洞。
于是我與臨時聘請的文物愛好者劉詩銓從高橋出發(fā)向目的地走去。黃墻山位于楊梅坳西北方向,我們邊走邊調查,走了約30公里山路到達城步與龍勝邊界地。這里有一條小溪稱 “炮溪”,因其源頭在炮溪山,故名,是兩省的界溪,兩省的居民成犬牙交錯狀居住在界溪兩邊。炮溪山又名賀家界,海拔845米,系湘桂兩省界山; 黃墻山海拔約1000米,史書記載中的“藏軍洞”位于黃墻山西邊半山腰。我們沿溪而上向黃墻山腳走去,傍晚時分在一蒲姓瑤民家落腳。
蒲老看上去70多歲,話語不多,身體患病,已是風燭殘年。當我們與他談及“藏軍洞”的話題時,他的精神立即振作起來,向我們講述了他年輕時參與去“藏軍洞”發(fā)財?shù)墓适拢?/p>
20世紀40年代末,他曾與本寨兩名瑤族青年心血來潮,想去“吊尸洞”發(fā)一筆意外財。 他們怕鬼,明白洞中藏有上萬個冤鬼,故不敢輕舉妄動; 于是先準備了香燭、冥錢、三牲供果等祭品和一只大雄雞裝入竹籃,扯出四根籮索,每根長約5米,向洞口走去。到了目的地后,他們先在洞口燃香點燭祭祀,然后又另外點燃香燭,將三牲供品與雄雞都裝在竹籃里,用四根籮索連接起來將竹籃慢慢地往洞內下放。洞口只有民間用的簸箕大,故又名“簸箕洞”,洞口朝西,周邊長滿了雜草。他們爬在洞口邊沿小心地將竹籃往下放,籮索已放完還未到底,他們只好將竹籃提升至洞外。只見香燭全部熄滅,雄雞死亡,供品的擺放位置已變動,他們三人大驚失色,認為有群鬼作怪,嚇得慌忙逃回家中,驚魂未定地在床上躺了三五天。此事在當?shù)匾疝Z動,從此再也沒有人敢提去“吊尸洞”發(fā)死人財一事。
根據(jù)我們目測,從蒲姓老人家至 “藏軍洞”直線距離至少有10公里,實際距離約20公里,且山深林密,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敢貿然前往山中實地考察,以解“藏軍洞”之謎。第二天清晨,我們告別蒲老回到鄉(xiāng)政府。
根據(jù)蒲姓老人講述的親身經(jīng)歷分析,該洞內應該是嚴重缺氧才會造成香燭熄、雄雞亡的事實,說明當年被湖南義軍帶進洞中的武器應該還保存完好?!秾殤c府志》中記載的有些數(shù)據(jù)不一定完全準確,官軍為了報功,所謂“賊眾萬人”的記載估計有水分,我們分析只有1/3,也就是說只有3000人左右。因為在官兵圍剿茶園寨和義軍突圍的戰(zhàn)斗中肯定有傷亡, 如果此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洞中至少有3000件武器。最后一支義軍在逃亡時可能帶有大量“軍費”,還有各自的銀質首飾 。蒲姓老人說了一句內心話:這支冤死在洞中的義軍全部是湖南城步的苗瑤民眾(他自己的祖先也是當年從城步逃亡到廣西安家的),這筆遺產若開發(fā)出來價值連城,理應歸湖南城步所有才對。
如今,汀坪鄉(xiāng)一李姓干部和儒林鎮(zhèn)一劉姓農民曾多次實地考察,其實他們是夢想發(fā)這筆意外財,我知道后勸他們千萬不要亂來!他們也覺得難度很大:一是怕觸犯法律,《文物保護法》規(guī)定:“地下一切文物歸國家所有”;二是歸屬問題,黃墻山也是湘桂界山,東面歸湖南,西面歸廣西龍勝,而“藏軍洞”恰恰在西山腰,若處理不當會引起兩省之間不必要的爭議;三是極其危險,由于對洞中的情況不明,即使配置先進的科學設備(氧氣、電瓶等)進洞,也同樣存在危險。
城步建縣與李再萬領導的苗瑤起義失敗在時間上基本同期,至今已是500余年。史志記載與民間傳說中關于“藏軍洞”內的情況撲朔迷離,有待進一步考證。這一歷史遺案至今未揭示,不知何時能解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