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o
前段時間,高中一群老同學借著高考的名義組織了一場同學會。雖說高考對于我們這種大學已經畢業(yè)幾年的人來說顯得過于遙遠,不過對大學生活的充沛感情倒是和那些才參加完高考的學生頗有相似。稍微不同的是,大學對他們來說是憧憬,對我們則是一段已經逝去的青春歲月。幸好這段歲月中遺留了許多值得懷念的風景作為念想。西南大學著名的“東方紅”和崇德湖,工商大學讓人淚流滿面的“奪命坡”,甚至是西政“墮落街”上讓人食指大動的大盤雞,至于黃桷坪川美,那一條街本身就是我們的青春。
顯然有些人覺得這樣還不夠,他們甚至想要成為青春的一部分。就這樣,幾個離開校園已經多年的人,帶著對大學生活的懷念,攜帶“開一間有書的咖啡館”的理想歸來,于是重大老校區(qū)中便多了一家“拾蓮書舍”。
此處的拾蓮,跟市面上故作高深的解釋不同,并非引用佛家“拈花一笑”的典故,相反只是取了“四年”的同音而已,簡單樸實一如青澀的學生時代。書舍幾位老板的想法很簡單,在這四年里的所有時光,從成長陣痛到破繭而出,他們僅僅希望“拾蓮書舍”能成為一個見證者。于是書舍的簡約清幽的環(huán)境也暗暗契合大學風格,畢竟那是人生中單純與成熟之間最為接近甚至可以說一線之隔的時段。
書舍的桌子和柜子都是老榆木做的,布滿著自然風化的紋路,上面有精心挑選的老擺件,屋內隨處都能看到茂盛的盆栽植物,當然最重要的是書。一整面大墻都是書架,從小說、詩集到各類專業(yè)書籍應有盡有。雖然放得有些雜亂,但這正是有趣的地方,整齊擺放的那只可能是圖書館或者書店。旁邊那張溫馨提示擊中了我:“借書給店員說一聲便是,走的時候要記得還。”這比市面上那些正襟危坐的咖啡館可愛多了。有意思的是,這里還為舊書流通提供了便利條件。任何人都可以把喜歡的書放在這里供別人借閱,這么做的話,你不但能與別人分享閱讀的喜悅,還能免費獲得書舍提供的一份飲品。
而重大不少老師和學生們顯然已經把這里當成了校園生活不可分割的一處存在了。有的學生把這里當成自習室和圖書館;也有人在這里抒發(fā)少年意氣,據說有些了不起的創(chuàng)意點子正是在咖啡的香氣和激烈的討論中靈感迸發(fā);還有的把這里單純的當成校園一景,架著“長槍短炮”拍攝關于青春的微電影;也有青澀的校園情侶,他們依偎在角落互相說著情話;老師們更是此間的常客,而“拾蓮”記得他們的各種喜好,喜歡坐的位置和喝飲料的習慣。
出乎意料的是,拾蓮的客人中“外人”也不少。這里的外人指的像我這樣已經離開校園、甚至根本不是重大的人。實際上,每個初來拾蓮的“外人”,看到那些坐在這里安靜享受大學生活的學生們迎面撲來的青春氣息,都不免會有些微微地嫉妒。好在很快就會釋懷,你會被這里的氛圍勾起回憶,會記得當年自己在大學中的那些同樣美好的時光,想起曾經擁有的同樣的青春。然后點一杯咖啡,安靜的跟朋友聊聊天,話題中偶爾會帶出那些過往。幾小時后你結賬起身出門,開始回到現(xiàn)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