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
【摘 要】縱觀課堂,筆者認為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存在三大問題:導入內(nèi)容過大,操練過量,喧賓奪主;導入語言目標不明,不利于知識鋪墊;導入活動過于機械,缺少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本文針對小學英語教學導入中常見的三個問題,結合案例對其進行了分析和診斷,旨在探索提高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導入環(huán)節(jié);存在問題;例析
一節(jié)小學英語課的成功與否,導入環(huán)節(ji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整體教學的“序幕”,起著集中注意力、進入情境和鋪墊的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應該扮演好“導演”這一角色,充分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導入,這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提高教學效果,也使你的英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眾所周知,“導入”顧名思義就是“引導”“進入”的意思。有效的課堂導入猶如樂師彈琴,第一音符就悅耳動聽,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高爾基在談創(chuàng)作體會時也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教學也是如此。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即導入。
英語對于小學生來說仍是一種陌生的語言。小學生對英語學習是否感興趣,主要是看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是否具有充分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是否易于小學生接受和理解。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是一堂課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而課堂導入設計的好否將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效果。因此,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不容忽視的一部分。但是,不少老師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活動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下面結合幾個具體實例,加以分析。
一、導入內(nèi)容過大,操練過量,喧賓奪主
【案例一】
教學內(nèi)容:《小學英語》三下《On the farm》Part A
教學過程:
1.Greetings to the students. Sing a song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2.Have a talk with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s this? Its a ….Whats that? Its a ….
3.Show some pictures of an apple ,a pear, a banana, an orange to practice the pattern above.
4.Show the picture of apples to present: What are these? Theyre apples. What are those? Theyre apples, too.
5.Practice the pattern in pairs.
6.Teach some words of animals. Then use the pattern to practice again.
7.Sing a song 《Little bus》.
當這個老師開始乘著這趟車來到農(nóng)場的時候已經(jīng)過去了22分鐘。非常明顯,該教師把語篇的導入當成了單詞句型的操練,她想通過導入掃清閱讀所有的障礙。殊不知不僅操練過多,且對語篇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
二、導入語言目標不明,不利于知識鋪墊
【案例二】
教學內(nèi)容:牛津小學英語4B 《At a snack bar》.
教學過程:
T:Hello,boys and girls .Today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me? You can ask me some questions.
教師為學生出示一些疑問詞和圖片想要發(fā)散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積極發(fā)問。
S1: Whats your name?
S2: Where are you from?
S3: What food do you like?
T:I like hamburgers. Do you like hamburgers?
S4: Yes.
T: What about Su Yang ? Lets watch a cartoon and see What would Su Yang like?
短短幾句進入文本,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該教師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學生,在 What do you like? 和What would you like ? 還沒有弄清楚是什么的時候,就進入課文,對孩子的文本感悟是沒有好處的。這種導入應該講是無效的。
三、導入活動過于機械,缺少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
【案例三】
教學內(nèi)容:牛津小學英語4B 《At a snack bar》.
教學過程:
教師利用第二天學生外出社會實踐,引出本單元的話題:What food and drink will you take?學生回答:A hamburger Some chocolate A cake….教師接著問:Where can we buy them? Lets go to a snack bar.隨后用課件呈現(xiàn)擺放有食品和飲料的零食店的畫面,之后,教師提問:What food can you see? 由此導入pies ,hamburgers, noodles.詞匯呈現(xiàn)完畢后,運用幻燈片讀單詞,接下來進行句型呈現(xiàn):What would you like?學生答Id like….在句型操練中讓學生 拍手吟唱兒歌:
Would you, would you,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Id like…, Id like a hamburger.
Here, here, here you are.
Thanks ,thanks ,thank you.,
Now ,are you thirsty? 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you like…? 用幻燈片呈現(xiàn)coffee, tea, juice 的圖片,之后的操作步驟同上。
本節(jié)課教師采用了“單詞呈現(xiàn)—單詞操練—句型呈現(xiàn)—句型操練—課文處理”的教學導入方式,看似學生易于接受,操練扎實。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重語言知識傳授,輕能力和運用,學生處于被動接受、機械操練的學習狀態(tài),其結果事倍功半,教學效率很低。學生語言運用和能力提高沒有得到體現(xiàn)。
總之,高效的導入教學設計往往能為所學新知鋪石引路,為整個課堂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身心愉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獲取新知也變得輕松無比。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通過精心設計各種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