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臺之前,我一直跟旁邊的朋友講,別跟我說話,我緊張。他們沒有一個人相信。他們覺得我演了那么多戲,在任何場合都應該是淡定的,實際上并非如此。
上場之前,制片人跟我說,前面坐著我的10位非常優(yōu)秀的朋友。這話給我的感覺如同經歷電影學院的第一次考試。從小到大,我最害怕的莫過于競賽了,因為我小時候是一個比較自卑的人。
我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但是沒想到,2008年之后我變成了一個“話癆”。
這個變化來自于我對自己內心的關注。許多人都看到過陳坤以前憂郁的樣子。對于我來說,“憂郁”這兩個字,就像是一個扔不掉的后綴詞。但是我要告訴大家,在內心深處,我是有多種顏色的。
在我出生的那座小城里,我是少有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我不怎么說話,不知道自卑來自哪里。
也許是因為家中沒有父親,我跟著外婆長大;也許是因為春游的時候,沒有小朋友愿意跟我一組……那時候,家里窮,外婆比較節(jié)儉,我沒有什么東西可以與別的小朋友分享,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
其實那個時候,在我柔弱的外表下面,就已經開始在孕育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
我是看《封神榜》長大的孩子,還有一本小人書對我也很具吸引力,那就是《基督山伯爵》。我每次都會停在那一頁上:“找到寶藏后,基督山伯爵用手捧起大把的寶石?!蔽覊粝?,有一天我也會非常富有。
我就是這么長大的。
大學里,我依然是一個比較悶的人,在“悶”里還夾雜著些許不屑與傲氣。
我觀察自己,發(fā)現(xiàn)驕傲來源于自卑??吹接型瑢W家里條件比較好,我就想有什么了不起的,并且在這個同學面前,還會表現(xiàn)“I dont care”。當然,這種驕傲到今天還是存在。
我特別想做一個很棒的人,這種“棒”不僅來自于別人的認可,更主要是來源于內心的認可。
2010年,我遇到了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打造自己的團隊,或者加入另外一個酬勞頗豐、表演機會更多的公司。
我完全迷失了,連續(xù)15天沒有睡好覺。最終我被貪欲帶走了。
一天深夜,我打開窗戶,整個城市很安靜。我問自己:“陳坤,你想做什么?你想要錢嗎?”
我回答:“我想?!?/p>
“要多少錢你才開心?”
“要更多的錢?!?/p>
“你為什么要更多的錢呢?”
“我要買更多房子,這樣會讓我覺得安全?!?/p>
“那安全能帶給你什么?”
“心里的平靜?!?/p>
我希望我的心能越來越自然,越來越柔軟,越來越強大,我希望自己能夠境隨心變。
關于怎樣審視自己的內心,我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法——行走。“行走的力量”同時成為我們公司的一個公益活動。行走很簡單。行走的時候,人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和腳下就好,不需要看很遠的地方。
我選擇用這種最笨的方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帶回正能量。
我特別想成為聰明人,還想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被所有人贊揚的人。我希望自己更有名、更有錢。但是當我安靜下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內心真實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說,當我功成名就的時候,內心快樂與否只有自己知道。
如今,我很快樂地做著一些我認為有意義的事。因為人只有找到了內心的平靜,才能成為自己心靈王國的主人,未來的道路才變得更容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