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珊
摘 要:通過分析船舶安全檢查和船舶檢驗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理順檢查與檢驗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兩者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關鍵詞:船舶安全檢查 船舶檢驗 安全監(jiān)管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是兩種聯(lián)系密切的技術工作,正確理解兩者的概念,理清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相互關系,保證船舶履行國家法律法規(guī),對做好水上安全監(jiān)管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定義
船舶安全檢查是海事管理機構為保障水上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防止水域污染,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范和我國認可的海事國際公約,對船舶的技術狀況、船員配備及適任狀況等進行監(jiān)督檢查,以督促船舶、船員、船舶所有人、經營人、管理人以及船舶檢驗機構、發(fā)證機構、認可組織等有效執(zhí)行我國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范,以及我國締結、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的規(guī)定,并對違反規(guī)定作出處理的行政執(zhí)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令2009年(第15號)發(fā)的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guī)則》第四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統(tǒng)一管理全國船舶安全檢查工作,各級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本管轄區(qū)域內船舶安全檢查工作。按照實施對象的不同分為港口國監(jiān)督檢查和船旗國監(jiān)督檢查。
船舶檢驗是為了保證船舶和海上設施具備安全航行、安全作業(yè)的技術條件、保障人命、財產的安全及起重設備安全作業(yè),防止船船造成水域環(huán)境污染等,由國家海事主管機關授權的船舶檢驗機構所實施的檢驗。就國內而言,船舶檢驗機構有中國船級社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所屬的地方船舶檢驗機構。就國際而言,船舶檢驗機構通常是船旗國政府授權的船級社。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不同點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就兩者不同點而言,從實施主體、檢查范圍、檢查方式、檢查結果和行政處理等方面有如下不同點:
按實施主體:船舶安全檢查是由海事部門的船舶安全檢查官和安全檢查員組織實施。船舶檢驗是由國家海事主管機關授權的船舶檢驗機構組織實施;
按檢查范圍:船舶檢驗在檢驗過程中主要是針對船舶的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驗;船舶安全檢查除了對船舶設備的技術狀況進行檢查,還要對船舶配員、船員適任、船舶適航、船舶保安和安全管理體系等方面進行檢查。
按檢查方式:船舶安全檢查則是一種抽查行為,只有在發(fā)現(xiàn)重大缺陷等情況下,才會擴大檢查范圍。相對而言,船舶檢驗較船舶安全檢查要更深更仔細,特別是對船舶的結構、材料、強度和布置等方面。船舶檢驗是一種程序固定的行為,它必須按照檢驗的要求和范圍進行檢驗;
按時間間隔:船舶法定檢驗是定期的和強制性的,是一項不可取代的政府職能。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國際慣例,船舶檢驗一般分為初次檢驗、期間檢驗、特別檢驗、塢內檢驗、年度檢驗、臨時檢驗等,間隔時間最短的是年度檢驗,為每1年檢驗一次。船舶安全檢查是主管機關的主動行政監(jiān)管行為,一般以6個月為周期,采取不定期登輪方式對船舶進行檢查,對“四類”船舶、船員可縮短檢查周期或加強重點檢查頻率。
按檢查結果和行政處理:船舶檢驗機構在檢查后,對于合格的給與簽署簽發(fā)相應的法定證書,不合格的不予簽發(fā)證書,但一般不涉及處罰性處理;船舶安全檢查通過《船舶安全檢查通知書》的方式對查出的安全隱患做出相應的處理,嚴重的甚至可以做出禁止船舶離港的行政處罰決定。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共同點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除了上述不同點,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環(huán)境,執(zhí)行的基本法律依據是一致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有關條款均體現(xiàn)“保障船舶、設施航行、停泊、作業(yè)的安全及生命財產的安全及防止水域環(huán)境污染”的立法目的;國務院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1993)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guī)則》(2009),也進一步明確了船舶檢驗與船舶安全檢查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共同和相互呼應的。從執(zhí)法的角度講,我國的船檢機構和海事管理機構都是法律授權的船舶安全監(jiān)督機構,取得權力的基本的法律依據是一致的。
按照我國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國際慣例,船舶的檢驗一般有初次檢驗、營運檢驗、附加檢驗、擱置檢驗、臨時檢驗等,根據各種檢驗的情況和范圍的不同,這些檢驗是靜態(tài)的、被動的。但這樣的檢查還不足以保證船舶的安全,而海事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監(jiān)督船舶適航、船員適任、船舶安全管理體系等方面,對船舶實施主動的、動態(tài)的安全監(jiān)督管理。而船舶安全檢查由于受人員、時間等各方面限制,一般來說,在檢查中容易產生“雜而不精”的情況,而船舶檢驗部門則是專業(yè)從事此項工作,并經過多年的工作經驗積累,其“專”和“精”正好彌補了船舶安全檢查“雜”的不足。
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對接的意義
從船舶安全檢查與船舶檢驗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出,船舶安全檢查和船舶檢驗是一個共同目標下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兩項有區(qū)別的技術性工作。船舶檢驗機構對船舶適航狀態(tài)的把關,相對是靜態(tài)的,側重于技術層面;而船舶安全檢查的全過程是動態(tài)的,既有技術層面又有法律、法規(guī)檢查。根據規(guī)則要求,對船舶存在缺陷涉及船舶檢驗機構的,可以通知船舶檢驗機構整改。船舶檢驗機構通過技術監(jiān)督檢驗,對船舶發(fā)放的各種證書,主要是認可船舶的適航性能。船檢機構檢驗認可是基本的,安全檢查則有重要的補充意義,船檢機構的檢驗對象主要限于船舶和產品本身,而船舶安全檢查范圍要寬廣的多。對于新船,只有經過船檢機構的檢驗之后,安檢員才能登輪檢查,安檢是在船檢的基礎上進行的,同時通過檢查,間接對船檢質量進行監(jiān)控。
1、船舶檢驗是船舶安全檢查的技術支持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xiàn)資源共享。船舶檢驗部門和海事部門經過多年的沉淀和積累,都各自建立了一支經驗豐富的檢查隊伍;船檢部門和海事部門經過長期的信息化建設,都已經形成了各自相對完整的數(shù)據庫,如果能夠將這兩個機構的檢驗數(shù)據實現(xiàn)共享,二者的監(jiān)管水平都將實現(xiàn)一個質的飛躍。船舶檢驗分船體、輪機和電氣三方面,每個方面均有驗船師分工負責;而船舶安全檢查由于受人員、時間等方面的影響,很難達到分工合作。因此安檢員必須了解船舶的各個方面,而驗船師只需了解或精通自己負責的方面即可。在技術上,單個驗船師就整艘船舶來講,安檢員要比驗船師更熟悉全面;就船舶的某一方面驗船師要比安檢員精通,特別是涉及船體損壞等方面。這就需要安檢員和驗船師相互取長補短,通過對接,更加有利于雙方實現(xiàn)資源共享,使船舶檢驗真正成為船舶安全檢查的技術保障。
2、船舶安全檢查是船舶檢驗的補充
如前所述,船舶檢驗有一定時間間隔,間隔時間最短的是年度檢驗,如何在一年間隔期內保證船舶的狀況符合有關技術要求,使船舶處于適航狀態(tài),是海事主管機關所面臨的難題。實踐證明,船舶安全檢查是海事主管機關監(jiān)督船舶是否適航、船員是否適任的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船舶檢驗受時間的限制,不能隨時進行檢驗;雖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船舶在存在船損、機損的情況下應申請檢驗,但船東通常為避免麻煩而不向船舶檢驗機構申請臨時檢驗,從而導致船舶檢驗機構無法對船舶的實際狀況進行有效地監(jiān)管,船舶安全檢查有效的補充了這一空白。如果實現(xiàn)了信息和工作上的對接,船舶安全檢查對船舶檢驗的補充作用將更加顯著。
3、船舶安全檢查是對船舶檢驗的有效監(jiān)控
從目前國內船檢現(xiàn)狀看,要確保每次船舶檢驗都相對到位是很難保證的。船舶安全檢查是一種有效的監(jiān)管手段,船舶安全檢查和船舶檢驗之間正好是一種相互監(jiān)督制約的關系。安檢的范圍可以覆蓋船舶檢驗的內容,只要船舶存在檢驗質量問題,船舶安全檢查到位,一般均可以在檢查中體現(xiàn)出來,這樣就可以通過海事局設立的地區(qū)船舶檢驗管理處追究責任單位或人員的檢驗責任,從而達到源頭管理的目的。同樣船檢在檢驗的過程中也可以對船舶安全檢查員簽字的《船旗國監(jiān)督檢查記錄簿》中的缺陷進行監(jiān)督,這樣就能夠形成一種良好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對于行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將起到積極的效果。對于保障船舶安全航運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安全檢查與檢驗兩者只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共同合作,既相互補充,也相互促進,共同打造一條完整的船舶質量安全鏈,才能切實有效的保障我國船舶水上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02年第355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安全檢查規(guī)則》2009年第15號.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和海上設施檢驗條例》1993年第109號.
(作者單位:江西省港航管理局鷹潭分局)